“學伴”為契機,反思留學生管理

“學伴”為契機,反思留學生管理

近期,有關山東大學留學生的“學伴”項目惹來爭議。本來,在7月7日的回覆中,山東大學對“學伴”項目力陳正確,並且指出全國還有大學有此項目。而直到今天,7月12日,山東大學面對著越來越多的輿論爭議再次回應,一方面繼續主張該項目,因為深受學生歡迎;另一方面也表示將進行“全面評估”,不斷改進工作。

對留學生安排“學伴”,這本身無可非議。留學生來到異國他鄉求學,人生地不熟,語言文化風俗習慣都有差異,而能夠有一個本地的同學作為夥伴,將會有助於留學生很快適應異國他鄉的生活,很快進入學習狀態。這種“學伴”項目,在國外很多大學都有。不過,主要以“同性”為主流,幾乎或者偶爾會有異性學伴。

這倒也能理解。畢竟,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剛剛脫離了高考的沉重壓力,步入自我管理為主的大學階段,青春年少情竇初開,很容易將感情昇華為愛情。本來指望著相互幫助,儘快幫助留學生適應異鄉異國生活和大學學習,可要是談起戀愛來,不就是事與願違了嗎?

尤其是,國內嚴厲的中學教育,在學生們的性教育方面缺失不少。要是因為“學伴”關係,特別是面對性格多數外向奔放的外國學生,很容易會出現意外事件。從“學生貸”就可以看出,國內學生的自我控制力或者說識辨能力還是比較差一些。再加上,國內各高校,也包括教育部或者很多省份都有對留學生的高額“贊助資金”,使得留學生,雖然在國內各高校是學生,實際上收入水平遠遠高出普通工薪族。

如此,也就有了很多的有關留學生的八卦傳說。當然了,文字的影響力畢竟是有限的,要知道,來自留學生的說法,特別是流傳在網絡上的各式視頻或者照片,已經充分顯示出了,在國內各高校的留學生良萎不齊,各種亂七八糟的行為,已經無法讓公眾忍受。

就說這2018年的山東大學的1對3的“學伴”項目吧,用學校的說法,這樣的“學伴”項目,深受留學生,也包括國內學生的喜愛。從山東大學流出的照片也能看的出來,留學生與中國學生都是喜笑顏開擺著POSE合影留念。只是,讓公眾詬病與憤怒的是,這些留學生的“學伴”幾乎都是女學生。而更多的網絡照片顯示出,這哪裡是給留學生的“學伴”嘛,幾乎都是“女朋友”,甚至有更難聽的說法。

為了突顯我國的盛世大國地位,為了彰顯我國教育“優勢”,更為了實現我國大學的國際性,大力招收各種各樣的留學生已經是我國高等教育強調抓手之一。眾所周知的事實是,國內的北大清華連續多年招收的留學生有不少是華裔,以至於流傳的說法是,只要是外國護照,清華北大隨便上。當然了,這樣的說法是有點誇張,但是不得不承認,國內各高校在招收留學生上的“門檻”並不高。

而且,當前端高校招收國際留學生之後,後端的高校不惜降低條件,相當低身段的招收留學生。而這就是國內各高校留學生綜合素質多樣化的原因所在。曾經有個段子,說是巴基斯坦一個留學生在國內留學,後來又陸續將全家接了出來留學,反正是有錢掙,不用上班。另一個段子說是,津巴布韋的某留學生,不但自己在中國留學生活“富裕”,而且還有餘力接濟家人,將留學當做了謀生“手段”。

前幾天,在福州街頭有位留學生騎電動車帶人,被交警制止後,連續推搡5次交警,結果後來被群眾阻攔。我不是說對此留學生的處理,而是說,一個留學生不但擁有電動車,而且還帶著女朋友逛街,支撐他在中國如此“富裕”的基礎來自哪裡呢?

當然了,國內給留學生的待遇太高,尤其是我國如此“重金”招收留學生到底有沒有必要?培養了解中國文化的“朋友”,培養對中國友好的“朋友”,讓我國的軟實力與中國文化走出中國走向世界,也讓我國各高校的國際化水平匹配我國世界第二綜合體的地位。一盤很大的棋局,的確普通人是無法理解的,我們能看到的是,好虛榮好面子的國內留學生制度日益極端。

剛剛有個爆料,說是山東大學在2018年,有個津巴布韋的留學生車禍住院,為此大學招募了25名志願者,承擔了交通與餐費,來照顧這位住院的國際留學生。真的是好生羨慕?只是因為有外國護照,就能來到中國低“門檻”的留學,享受高額的“經濟”補貼,而且還有“超國民”待遇。這是何等的國際主義精神?說到這裡,不由得我很是感慨,國內有大量的自費者,去往歐美等發達國家留學,除非能夠拿到獎學金的以外,幾乎都需要付出真金白銀來確保留學順利。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來自我國的自費留學生,成了歐美等發達國家教育機構的重要收益。

兩相比較,突顯了我國留學生制度的被動性。處處優先留學生,不但低門檻不說,而且在生活保障上、在學習要求上,更是體現了“國際主義精神”。長此以往,驕縱了這些所謂的留學生,也嚴重傷害了國內大學教育的平等性。就如現在,人們之所以對山東大學的“學伴”項目吐槽,不是說有陰謀有目的,而是反映出社會公眾對國內對“洋人”的超高國民待遇,對留學生低門檻招收和處處優先照顧的不滿。

教育講究公平。若是國內的私立高校,願意如此優待留學生,這本身是私立學校“股東”們關注的問題。但是,國內的各公立高校,到底該如何培養大學生,到底該如何使用公立的教育經費,到底按照啥樣的考核指標,這似乎應該是公開的,也應該是受到了社會公眾的“置喙”吧。至少,在留學生制度上,如今國內公立高校的這場“大躍進”式擴招留學生,令人費解不說,更是棋太大怕會扯了淡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