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免疫是健康的底層

人體免疫是健康的底層

人體免疫是健康的底層。有幾個對人體免疫系統最壞的習慣:

  1. 熬夜,熬夜超過7天,人體基因組裡面部分基因開始變異,導致長期對健康造成影響;
  2. 酗酒,一次醉酒對於免疫力的損傷可以持續長達十幾個小時;
  3. 抑鬱、焦慮

細菌和病毒的區別,在於侵入人體後是否能夠獨立生存,細菌可以獨立生存,進入人體只需要“營養”,不需要侵入人體細胞內,青黴素被髮明出來後就可以有效地對抗細菌;而病毒不能獨立生存,而必須要侵入其他物種的細胞內,加工蛋白,不停地繁衍出下一代的病毒。

疫苗研發的三個難點

疫苗的研發非常難,至少有3個難點:

第一,病毒變異速度快。

拿艾滋病疫苗為例,為什麼40年了,至少我們目前還沒有看到希望?因為艾滋病病毒變異速度非常快,病毒進入人體後幾個小時就可以複製一代,每複製一次就會有10個左右鹼基對發生變異。就算研發出了疫苗,它是否可以覆蓋全部的病毒?

流感病毒也容易變異,一個城市中不同的地區甚至流行的流感病毒亞型都可能不同,今年打了疫苗明年還要再打,並且還要預測病毒的暴發類型……

第二,疫苗是否能夠有效地刺激人體產生抗體?

人類歷史上第一支疫苗——用接種牛痘來預防天花,為什麼效果那麼好,因為接種牛痘後產生的抗體,或者自然感染天花後產生的抗體,可以長期有效,一次感染終生免疫。

而艾滋病疫苗最難的是什麼?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後可以抗體,但沒有保護作用,不能夠有效地殺死病毒,那麼產生抗體有什麼用呢?

疫苗的作用類似一個“扳機”,它觸發了人體原有的機制也就是說人體針對這種病原體可以產生抗體,並且這種抗體應該對人體具有保護作用。

第三點,疫苗製備的工藝、有效性和安全性要求更高。疫苗要大量地用在健康人身上,安全性和有效性比普通的藥更苛刻。

人體免疫是健康的底層

新冠可能會成為一個週期性的流行病,等到明年,或者下一次流行,疫苗的存在就是我們最強大的武器。

讓一種烈性的病毒性傳染病徹底消失,有幾個條件是需要滿足的:

第一,人類是病毒的唯一宿主,沒有別的中間宿主;

第二,研發出高效的疫苗;

第三,病毒的變異性小。

人體免疫是健康的底層

1872年紐約市民排隊接種疫苗防禦天花病毒

到目前為止,人類主動消除的烈性傳染病只有天花。1980年世界衛生組織莊嚴宣告,天花永久消除。因為它同時滿足以上三個條件。

其實病毒來到地球已經幾十億年了,我們人類才有多少年?人從生下來開始,就面臨著和細菌、病毒的共生關係。我們需要做的,是如何處理和病毒之間的關係,如何正確地看待病毒和細菌感染,怎麼做才對我們的健康有利。

公共衛生體系:性價比最高的健康工程

現代醫學誕生之初,人類的平均壽命是30歲,而今天,世界人均壽命最長的國家——日本的國民平均預期壽命,已經達到了84.2歲。人類的壽命在不斷延長,這其中公共衛生管理系統起了很大的作用。

對很多人來說,可能只有出現這種傳染病的時候,你才能感受到公共衛生管理體系的存在。因為它是以預防、以慢病管理、慢病教育為主,它的特點是“效益非即時體現”,可能幾十年你才能看到它的效益。

疾病防控中心、防疫站,甚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都在承擔公共衛生管理的工作。它的覆蓋面也很廣,比如我們的食鹽裡面的加碘,能夠預防大脖子病,這屬於慢病的管理與教育;還包括疫苗的注射、飲用水衛生、地區的流行病史、公廁的管理、口腔衛生、刷牙、控煙等等。

人體免疫是健康的底層

澳大利亞的煙盒:大幅恐怖圖片、明確提示危害的文字

比如澳大利亞的煙盒設計,就是公共衛生系統起了作用。

2006年,澳大利亞政府規定:煙盒上必須印有令人噁心的圖片提示菸草對於健康的危害,且圖片大小必須佔煙盒面積的90%。於是消瘦的身體、癌變的肺,爛掉的腳趾頭、潰爛的血管、骷髏等恐怖的圖片都出現在了煙盒上。菸草的銷量因此迅速下降。

人體免疫是健康的底層

1894年,英國霍亂髮病分佈圖

英國擁有目前最完善的公共衛生體系,但是這都是烈性傳染病逼出來的。別看我們現在看到英國街道乾淨整潔,其實在200年前英國霍亂時期,倫敦就是座“化糞池”城市,一到雨季,飄著各種垃圾的糞水亂流,還會隨著雨水流到泰晤士河,進入人的飲水系統。後來1831年到1866年間的4次霍亂和不斷的公共衛生改革,讓英國公共衛生體系逐漸建立了起來。在中國,早期飯店允許包間裡抽菸,恨不得打開窗戶都以為室內著火了似的,現在隨著城市控煙力度加大,自然而然抽菸的人就變少了,還給大家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所以,公共衛生管理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在空氣流通的環境中,這種概率是非常小的。雖然也有氣溶膠傳播概率,但概率極低。新冠病毒主要的傳播途徑還是飛沫傳播,比如我直接咳嗽、打噴嚏給你;再就是接觸傳播,手接觸細菌後再揉眼睛、鼻子,這樣增加了感染的風險。所以這次病毒傳染重點就強調兩點:勤洗手,戴口罩。

人體免疫是健康的底層

ICU反映了整個醫學發展的最高形態,我們用最好的藥,配備最好的醫生和護士,有三四個護士同時照顧一個病人。我們治療的病症包羅萬象,ICU的醫生不光要掌握普外科的知識,還有產科、骨科等等。這些年,我還經歷過骨科高位脊髓損傷造成的截癱和呼吸衰竭的搶救,羊水栓塞、胎盤植入、大出血的搶救等等。

強調一點,具有逆轉可能性的病人才會進ICU,比如大出血後心髒停跳後又復甦成功的,肝移植等重大手術患者,還有突發性器官功能衰竭的情況。因為ICU的花費是很高的,呼吸機、監護儀、CRRT、以及ECMO費用都不低。

人體免疫是健康的底層

ECMO

ECMO,也有翻譯成“葉克膜”,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魔肺”,我們稱它為生命救護的最高形態,ECMO技術能夠反映一個地區甚至一個城市醫院的救治水平。

簡單來說,你的肺不工作了,我們可以用呼吸機把氣打進去,但當呼吸機也不能做很好的氧合的時候,怎麼辦?這時候就要用到ECMO,把人體內的血抽到體外,再給它加上氧,清除二氧化碳,再輸回到人體內:我能支持你的肺,這樣等你的肺慢慢恢復,給你的生命爭取更多的時間。

但ECMO畢竟是設備,支持一段時間後會激發感染,也會出現其他凝血、真菌感染等問題。無論是ECMO還是呼吸機,還是腎臟出現問題後的CRRT血液淨化,這些都是為病人和醫生爭取更多時間,當病人的免疫力可以跑贏病毒的複製,最終把病毒抑制在安全範圍之內,甚至清除,讓肺恢復,最終還是要靠人體的免疫力起作用,戰勝疾病。

人體免疫是健康的底層

曾經人類認為心臟、呼吸停止是死亡,但隨著我們研究越來越深入,人類發現大腦才是思維的物質載體。大腦死亡,無力迴天,哪怕心臟還在跳動。很多國家都相繼將腦死亡作為死亡診斷標準,在中國目前還沒有嚴格立法,我們按照心臟停止、腦死亡的雙標準。

中國外科學奠基人、傳世人裘法祖曾說過: 其實治病的過程就像醫生患者一同過河,醫生和病人都以彼岸為目標,由醫生揹著病人過河,是否能順利到達彼岸、什麼時候到達,都是未知的。但在疾病面前,醫生和病人是協同作戰的聯盟。作為醫生,我最喜歡聽病人說的一句話是:“我相信你,我們一起努力。”

對生命、對疾病、對醫學的理解,“醫療的本質是支持生命自我修復”。

人體免疫是根本,沒有特效藥,醫療必須支持自我修復,沒有自我修復的,醫療也無能為力。

第二,呼籲良好的生活方式,病是怎麼來的?癌症是怎麼回事?哪些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預防或減少這些疾病的發病率?

第三,瞭解醫生的思維方式,醫生是怎麼考慮問題?醫生怎麼診斷疾病?醫生怎麼來治病?你才能學會如何和醫生高效的溝通。

在做決策的時候,你應該和醫生溝通5個關鍵問題:我要不要做這個檢查或治療?有什麼風險和不足?有沒有什麼其他替代方法?會有什麼不良反應和副作用?如果不做會怎麼樣?只有瞭解醫院的本質、醫療過程的實質,才可以和醫生更高效的溝通。

人體免疫是健康的底層

醫學已經進入了“萬物基因互助”的時代,世界上的每個人的健康數據都聯網了,醫生會用算法對這些數據進行調配和管理,將不同病人突變的基因進行互換治癒疾病,醫生做的工作更像是今天的數據工程師。基因突變對你來說是致病基因,但放在別人身上,就可能成為治病的基因。

三個大膽猜想:

1. 數據和算法在醫學中得到普及。醫生必須不斷積累數據,掌握算法才可以掌握未來的醫學發展。

2. 醫學數據實現互聯互助,世上每個人都構成網絡中的節點,世界上每個人的健康數據都聯繫在一起。

3. 基因呼喚技術廣泛用於疾病治療,充分利用自然界帶來的基因突變的優勢,將基因突變用於疾病治療。

人體免疫是健康的底層

(此文為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