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日華人抗疫各不同:有人屯糧蝸居,有人挺身為國發聲

國內疫情暴發時,他們或承受著被誤解的壓力,向國內捐款捐物;或挺身而出,讓世界瞭解最真實的中國。國外相繼“淪陷”後,他們或屯糧買防身用品,積極自救;或抱團取暖,共同“抗暴”、“戰疫”。

一句“中國打上半場,世界打下半場,海外華人打全場”,反映了同胞在異國他鄉的艱難處境。

國內疫情暴發時,他們或承受著被誤解的壓力,向國內捐款捐物;或挺身而出,讓世界瞭解最真實的中國。國外相繼“淪陷”後,他們或屯糧買防身用品,積極自救;或抱團取暖,共同“抗暴”、“戰疫”。

美英日華人抗疫各不同:有人屯糧蝸居,有人挺身為國發聲

來自美國、英國、日本的華人,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講述了他們的故事。

美國奧斯汀 “食物塞滿兩個冰櫃”

3月初,奧斯汀的網購平臺InstaCart,收到一筆數量“異常”的訂單,隨即撥通了這位客戶的電話,詢問對方是否操作有誤,電話另一頭給出否定的回答。

美英日華人抗疫各不同:有人屯糧蝸居,有人挺身為國發聲

這筆訂單幾乎囊括了InstaCart上所有可以冷凍的菜品,從速凍蔬菜、罐頭、豬排、牛排、到魚、蝦、雞翅......足以塞滿兩個冰櫃。

中國留學生嘉明便是這位“闊綽”的下單人。他是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博士五年級學生,和同校博士二年級的妻子書瑤商量好不回國後,兩人開始了“防疫作戰”。

夫妻倆先是在亞馬遜下單了兩個冰櫃,又囤了口罩、紫外線消毒器、消毒水、洗手液、酒精等防疫物品。

到3月中下旬的時候,奧斯汀的冰櫃和消毒物品基本上斷貨,防疫用品也開始緊缺。嘉明解釋說,一旦美國疫情惡化,就可能導致大量的失業,“這邊失業率一上來,犯罪率就會上升”。

結合國內的疫情發展和美方的防疫態度,嘉明在2月底就開始呼籲大家警惕美國的疫情發展。嘉明的博士生導師上了年紀,屬於感染風險較高的人群。3月的第一週,他專門給導師打電話溝通,建議把每週的組會取消,轉為居家辦公。通情達理的導師採納了他的提議。

而接到嘉明提醒的朋友中,不乏有覺得他過於悲觀的。嘉明也一一打電話溝通,苦口婆心地勸他們做好防護,提前儲備物資。嘉明的努力沒有白費,美國疫情暴發後,不少朋友都來跟他道謝。

奧斯汀的疫情狀況在3月中旬急轉直下。“我們學校第一例確診病例是校長的夫人。”據書瑤回憶。校長夫人的確診,並沒有讓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學生提高警覺。3天后,這所大學開始放春假,因為疫情,學校還特地把為期一週的春假延長至兩週。然而,期間有79名學生包機去往墨西哥度假,回來後超過50人確診。

美國洛杉磯 “讓世界瞭解最真實的中國”

美英日華人抗疫各不同:有人屯糧蝸居,有人挺身為國發聲

美國洛杉磯進入緊急狀態

1月份國內疫情暴發時,北美留學生組建了一支志願隊,將國內醫院需求翻譯成專業英語,提供給北美地區供貨商,並將發生在武漢的故事翻譯成英文,向外國友人講述真實的疫情發展進程。

璐璐便是志願隊的一員。她就讀於南加州大學,是一名研究生二年級學生,也是一個武漢伢。她參與這項活動的初心,是為祖國發聲。

“有人說新冠是Chinese Virus,有人對華人吐口水,很多人第一選擇是躲開、不說話。”璐璐卻不願沉默。“我和我的同輩們從不覺得息事可以寧人,要敢於發聲、敢於質疑、敢於講真話,我們要用自己的聲音讓世界瞭解最真實的中國。”璐璐說,很開心能和這麼多年輕人一起並肩作戰,也許自己的話語還不算很有力量,但至少這一次,讓很多人看到了疫情下真實的武漢。

在回不回國這件事上,璐璐不是沒有糾結過。回,怕帶了病毒會去,不回,怕在這裡孤立無援。最終,大使館和同胞的關懷給她吃了一顆“定心丸”。

大使館給留學生送來了防疫包,裡邊有N95口罩、一次性醫用口罩、連花清瘟膠囊、一次性消毒巾等。部分中國企業也給留學生免費發了口罩,各種中國校友會也很給力,從防護到吃喝都有伸出援手。

“斷貨的消毒液還有雞蛋、牛奶也能買到了,我覺得不如好好待著。”璐璐最終決定,先把學業完成,等國內外疫情都平緩了,再考慮回國。

英國牛津 “這裡的人善良又自律”

美英日華人抗疫各不同:有人屯糧蝸居,有人挺身為國發聲

英國市民排隊購物

毛毛沒想到英國的疫情發展會如此迅猛。剛來牛津時,大街上都是人,週末遊客更多,除了偶爾碰到的一兩個中國留學生,路上只有他一個人戴口罩。

回想起來,這不過是1個月前的事。3月10日,他從國內出發赴牛津大學讀博士後。臨走前,從家裡拿了60個口罩。當時國內疫情已經有所好轉,而英國的確診病例不到500人。

經歷過國內的疫情演變,初來乍到的毛毛還是保持了極高的警惕,只要出門,必戴口罩。而牛津的民眾也抱有最大的善意,沒有做出任何歧視的舉動。

英國的防疫很快迎來拐點,3月23日,政府下令民眾居家隔離防疫、關閉全國大多數營業場所、禁止一切社交聚會。

4天后,首相約翰遜被確診的消息引起軒然大波。次日,他向全英民眾發出了一封信,主題是:別出門。

約翰遜呼籲民眾避免走親訪友,除“購買食品和藥品、每天鍛鍊一次和看病”等目的外,儘量不要外出,最好在家辦公。如果必須外出,儘量和他人保持至少2米的距離。

半個月後,毛毛收到了同樣內容的紙質版信件。自“居家令”後,當地人也開始戴口罩,但比例很低,10%左右。

“大家似乎更多是靠自律。”毛毛描述了去超市購物的場景,“當我在一個貨架上拿東西時,其他人會在兩米之外的地方排隊等候。超市內部也做了箭頭標識,讓大家沿著一個閉環的方向進出,只能往前走,不能往後退。”

當地的人文關懷讓他深有感觸,“考慮到老年人如果感染新冠肺炎,會比較難康復。為了減少聚集性感染,當地的超市開通綠色通道,規定早上8:00-9:00時段,為老年人專屬購物時段。”

日本東京 “中日校友守望相助”

美英日華人抗疫各不同:有人屯糧蝸居,有人挺身為國發聲

疫情下的日本

在日本,大約有25%的人患有“花粉症”。每年2月至6月,瀰漫在空中的杉樹花粉和雲片柏花粉,輕則使人打噴嚏、流眼淚,重則導致哮喘或者支氣管炎。

即便已經在東京定居30餘年,山本依然不堪其擾。原本戴口罩是最有效也最便捷的防護手段,但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口罩緊缺,使得今年的花粉季更為難熬。

山本是中山大學1980級的學生,也是日本校友會的副會長兼秘書長。

日本疫情惡化後,山本收到不少國內校友的關懷,表示在日校友如需要口罩或者防護服,他們可以提供幫助。她隨即把這一消息傳達到日本校友會群裡,卻無一人提出需求。

奉行“不給別人添麻煩”的這些在日校友,卻願意為了同胞“傾囊相助”。山本說,1月份中國疫情暴發的時候,日本為即將到來的花粉季準備了充足的口罩庫存。華人當時幾乎把口罩給買空了寄回國內,不少人甚至把自己壓箱底的口罩也捐了出去。

2月初,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收到一份包裹,裡面有N95口罩299個,高性能醫用口罩25個,普通抗病菌口罩2400個。這批防疫物資便是來自中山大學日本校友會60多位校友的捐贈。

原以為只要中國疫情控制住就沒事了,沒想到之後日本也會“淪陷”。從1月底到現在,山本就沒有再買到過一個口罩,全靠去年留下的一點庫存。

大部分日本人和她有著相同的處境。為了讓校友放下“不給別人添麻煩”的執念,她特地拜託日本校友會的理事們去傳達國內校友的善意,希望大家在確有需要的情況下,坦然地接受幫助。

欣慰的是,山本近期在群裡多次通知,日本校友會會長李纓轉贈了一批由中國企業家捐贈的口罩,有需要者可免費獲取,目前已有40餘名校友報名。

來源:國際金融報

編排:曉玲 黎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