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印度被稱為“世界藥廠”

為什麼印度被稱為“世界藥廠”


印度被稱為“世界藥廠”。根據IBEF統計(India Brand Equity Foundation,2019年1月更新),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非專利藥物(仿製藥)供應商,全球逾50%的各類疫苗、40%的美國非專利藥物和25%的英國非專利藥物均由印度供應;目前,全球用於防治艾滋病(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的抗逆轉錄病毒藥物80%以上由印度製藥公司供應。

1970年印度頒佈新《專利法》,將“產品專利保護”調整為“工藝專利保護”。將保護藥劑製品的分子組合,轉變為不保護“分子組合”、而僅僅是保護該藥品的特定生產工藝。

新的“專利法”從政府層面支持了印度製藥企業只要在生產工藝上與高價專利藥物稍作區分,便可以仿製生產任何一種合成分子藥物。

1995年印度加入WTO後,圍繞專利法修改開始各種扯皮,扯到了十年過渡期。2005年印度新專利法承認藥品專利,但只承認1995年之後的藥品專利,並留下了強制許可的幾個後門。

此時通過三十歲餘年的“山寨”,印度生物製藥產業已經完成了自己的“原始積累”,仿製藥流程和技術在世界首屈一指。

如我開頭所說,這其實是一個我們都很熟悉的故事。其中套路,德國走過,美國走過,日本走過,中國也走過。

大前研一在《從0到1思考術》中回顧日本發展時就曾坦承:日本是名副其實的“山寨”大國。……雖然日本人一直在模仿,但模仿並不丟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