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夫妻創業的項目有哪些?有夫妻倆一年能賺60萬元!

如今,“開夫妻店”成了創業大軍中的潮流,夫妻兩人合作上更緊密,溝通上障礙也很少,十分適合共同創業。今天為大家整理了

10對夫妻的創業項目,希望從項目、工作方式等方面給大家一些借鑑。


適合夫妻創業的項目有哪些?有夫妻倆一年能賺60萬元!


1、“蘆筍夫妻”打時差、做延伸產品

2010年,韓志強和妻子宋青紅返鄉創業種植蘆筍,面積達20多畝,年入60多萬元。

別人種的蘆筍需要70—80天才能上市,因土地肥力好,他們的蘆筍60天就可以上市,並且深受市場青睞,價錢還能高於同行。其中的奧妙就在於韓志強夫婦採用綠色種植,種地用的都是土雜肥,這樣的肥最養地。為了採集更多的土雜肥,宋青紅還免費幫養鴨戶清理養殖棚,別人眼中的垃圾,在她這兒就變成了“寶貝”。

近年來,因為蘆筍長得好,能賣上好價錢,前來慕名請教的人也不少。韓志強乾脆做起了蘆筍苗生意,如今他也成為了小有名氣的蘆筍種植專家。

2、80後夫妻的“多肉植物園”

2014年,80後徐華明迷上了憨態可掬的多肉植物,把家裡和孃家的陽臺都養滿了多肉植物,張力見老婆興趣濃厚,便想不如把愛好當事業來做。

2015年5月,夫妻倆在城區開了一個小小的門店用來銷售多肉植物,目前他們擁有200平米的多肉植物大棚,生意特別火爆。他們的銷售渠道就是個人微信。在銷售中,夫妻倆通過微信朋友圈,讓更多的朋友認識到多肉植物,還因此結識了許多有同樣愛好的朋友,除了本地的愛好者,還有不少外地打工人員把多肉植物寄存在這裡。就這樣熟人帶新人,店裡只要一進貨,當天就可以賣完。

未來,他們將繼續創新,拓展多肉植物業務,幫人佈置多肉植物花園、多肉植物陽臺,還準備開一家多肉植物主題店呢。

3、“碩士夫妻”回鄉養豬,過上田園生活

黃智,1988年生人;賀慧,1990年生人。兩人均為湖南農大2015屆碩士研究生,畢業後用20萬元養了140頭寧鄉花豬,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田園生活。

養豬對於黃智夫婦來說都是從零開始,他們每天通過觀察、摸索、總結,加上自己原本的專業知識,現在黃智已經會給豬看病、配藥、打針,自稱“半個獸醫”。他還試著在豬食中添加中藥材,從而給花豬防治疾病、增強抵抗力。

4、80後夫妻回鄉種植蜜柚,成致富帶頭人

80後劉國武2006年從深圳大學土木工程管理專業畢業,曾在深圳路橋集團工作了3年,隨後回鄉接手了父親的建築工程隊,創辦和興建設工程公司,可以說事業順利。然而,他在2011年選擇了二次創業,涉足種植業。

劉國武的選擇得到妻子鄧露明的支持,她是深圳大學2006屆中文系的畢業生。兩人經過考察,將種植基地選在老家新樂村,這裡森林環繞,沒有任何汙染企業,經過土壤檢測,發現這裡還是富硒山地,土壤硒含量均值為1.2毫克/公斤。

劉國武夫婦一方面堅持工程公司的經營,一方面收購附近200畝柚園作為前期管理開發,轉型創業由此展開。接受過新思維的劉國武對互聯網特別痴迷。劉國武夫婦把已經註冊“興瑞紅柚”商標的柚果銷售瞄準電商平臺等新的銷售渠道,並與京東、易果網等生鮮電商平臺合作,開設微店。

未來他們還計劃藉助互聯網開闢眾籌模式,柚果成熟時,客戶可以前來採摘、包裝,體驗農家樂趣,進一步推動基地休閒觀光農業的發展。由於柚園發展已經進入綜合發展階段,今年,劉國武準備結束建築工程業務,將建築公司整體轉讓,專心經營他的現代農業企業。

5、IT夫妻用互聯網思維返鄉創業

張瑞亞,1999年畢業於河南大學經貿專業,丈夫龔神頻是她的大學同學,湖南嶽陽人。2011年兩人在中洲鄉組織周邊農戶成立了岳陽縣福盛蔬菜專業合作社,開啟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生活。

其實,早在2005年龔神頻與人合夥創辦了一家互聯網公司,有員工38名,主要從事網絡廣告、互聯網營銷和電子商務等,年收入近百萬。後來因看重食品安全,龔神頻夫婦決定賣掉公司資產返鄉創業。夫婦二人受過互聯網思維的薰陶,也具有互聯網思維和創新精神,所以對於第二次創業如魚得水,比如採用多功能薄膜從而提高蔬菜產量,獨具創新地在冬天種出辣椒,並採取差異化市場策略,辣椒不僅賣出高價還被市場哄搶。

未來,龔神頻夫婦將與農村淘寶合作,在網上銷售乾菜、醃菜等特色農產品,並做好新鮮蔬菜同城配送工作,通過多渠道方式將岳陽縣的綠色農產品推廣出去。

6、90後小夫妻種無公害蔬菜

90後大學生呂世超和孫健結婚後決定不做白領做農民,他們自己租地、蓋大棚、買種子。因不懂技術,他們播種了第一批種子失敗了,一整棚黃瓜全部爛掉,小白菜被蚜蟲吃光,西紅柿只開花不結果。

後來,通過學習和實踐,他們組建了技術和管理團隊,通過傳統農家肥與現代科學管理模式相結合找到了解決方法。2014年,呂世超夫婦在遼寧丹東客來多市場租了一個攤床,專門推銷自家的蔬菜。他們把農場的種植情況拍成照片打印出來,張貼給大家看,並組織感興趣的人去農場現場觀摩,提高消費者對無公害蔬菜的認知與信心。

目前,呂世超夫婦有4000多個客戶群,其農場還獲得有機農業認證和有機農業標準化示範區的稱號。

7、企業高管回鄉種植,“時間差”是關鍵

梅萬付是安徽省蕪湖縣花橋鎮花橋村人,1999年從淮南聯大畢業後,他從業務員做起,很快升為區域經理,然後到銷售總監,再然後到公司副總。2005年結婚後,夫妻倆的薪水都不錯,在溫州也買了房,但考慮到在外面只是替別人打工,父母也只有他一個兒子,在妻子的建議下,2007年兩人決定回鄉創業。夫妻倆先在本村周圍流轉了154畝土地來種植無籽西瓜,加上購買農資、投資基礎設施,第一年就投入了70萬元。

除了善於提高產量外,梅萬付夫婦還善於打“時間差”,種出市場上沒有的農產品,從而獲得市場青睞。2013年,梅萬付成立了蕪湖縣能勝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帶領當地31家農戶開展蔬菜種植業,給他們提供種子選育、生長管理及產品銷售一條龍服務,走上了規模化集約化的經營之路。

目前,梅萬付夫妻倆已經流轉了538畝土地,其中大棚地220畝,2014年共產蔬菜478萬斤,年產值630多萬元,扣除各項費用後,去年純收入有79萬元。

8、80後夫妻學飛防技術,收穫頗豐

80後的姚文凱夫婦種了300多畝水稻,養了100畝的小龍蝦,家裡有收割機、拖拉機,還成立了合作社。

由於自己本身就是種田大戶,姚文凱發現現在農村打藥很不方便,而且很難找到打藥的勞動力,覺得未來飛防需求會比較大。於是,姚文凱夫婦學習飛防技術,並拿到了飛防類證書,還購買了一家植保無人機,幫助用戶做統防統治作業。

除了接本村的飛防業務外,姚文凱還接收外區的飛防訂單,儘管風餐露宿、起早貪黑,整天在田間風吹日曬,很辛苦,但收穫也頗豐。比如,1200多畝的小麥每畝作業費7元錢,兩天時間夫婦倆就可以收入近3000元。

9、蕉農夫妻變身火龍果種植達人

玉姨和恩叔原是一對蕉農夫婦,後二人轉型為火龍果種植達人,現在年收入40萬元。

對廣東東莞麻涌鎮人而言,香蕉不僅是當地的特產,更是當地人重要的收入來源,所以當地種植香蕉的人數非常多,香蕉難賣的情況也因此出現,玉姨和恩叔因為這個問題一直想轉型。2005年,玉姨和恩叔開始試種火龍果,他們親手嫁接的火龍果苗一年後雖然成功結果了,但是果子實在太小,效益自然也不好。

後來,歷時7年摸爬滾打,夫妻倆在前期種植方面,多次改良土質、加強肥水管理,通過一系列科學的管理,他們種植的火龍果碩果累累,種植面積也從當初的一小片擴大至80多畝,並開辦了麻涌首個火龍果園。夫婦二人覺得種植業比較單一,所以他們決定跨界做休閒農業。在火龍果園內種植四季都能採摘的芒果,並飼養了一些龜、魚,種植一些蔬菜,搭建小木屋,發展農家菜餐飲等,由單一的火龍果園向吃喝玩樂休閒農莊轉型,最後成為了多元化發展的農業生態園。

10、80後蔬菜種植夫妻年入50萬

魏正輝是一個農民,高中畢業後選擇南下創業。起初選擇了電子行業,一步步從基層做起慢慢成為了一名技術人員,通過不斷學習新技術,漸漸地成為了一名工程師,因為技術和閱歷的提高,魏正輝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在自己的努力下小有成就。

2012年,魏正輝夫婦打算利用自己家鄉的土地做互聯網菜農,但是在花費兩年的時間後發現不管種什麼最後都失敗了,魏正輝在經歷了這些挫折後,認為只有安全綠色的蔬菜才有市場,因此魏正輝通過個人掌握的技術加上不斷學習新技術,最終建立起了自己的菜園。後來,魏正輝還帶動了當地的村民和自己一起創業,成立了新的農業種植公司,採用了大棚技術和可溯源體系來確保蔬菜的產量和質量。

魏正輝藉助蔬菜大棚技術“巧打時間差,錯峰上市”的優勢,主攻武漢10月份到次年4月份的市場空當期。他的大棚裡早春主要以黃瓜、豇豆、薯尖、紅菜薹為主,面積達200畝以上,鋼架大棚有300個;晚秋主要以秋豇豆、茄子為主,面積達150畝以上。

目前,主栽品種不僅面積成規模,且產量也可觀。當下,憑藉技術,魏正輝種植事業年入50多萬元。

溫馨提示:

夫妻檔創業也屬於合夥創業,風險依然存在。除非2個人意志強烈,否則很難長期堅持。因此,夫妻檔創業還需要注意這些問題。

1.返鄉創業要從自身出發,擅於藉助當地資源

返鄉創業者對自己的家鄉最熟悉,因此應結合當地特色,再做創新,才不會入坑。

2.做農業有錢沒用,必須要有學習的決心

絕大部分農業跨界創業者或者返鄉創業者都倒在技術上。因此,農業缺錢是其次,關鍵是要有學習技術的決心。

3.不要放棄自己的資源和經歷

我們要藉助自己的經歷或者思維來做農業。

4.要有耐心,否則不跨界幹農業

跨界做農業短期只有2個結果:

1)失敗

2)等待失敗

因此,想要返鄉創業或農業跨界創業必須要有耐心,要沉得住氣,相信總有撥開雲霧見月明的那一天!

5.“夫妻檔”做好分工才是關鍵

夫妻返鄉創業,分工是關鍵。兩個人的優勢或劣勢都不一樣,各自做自己擅長的事情,成功概率會更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