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提問生涯,嘔心瀝血之作,向楊瀾學提問

愛因斯坦說:"一個人提問的能力比回答的能力更重要。"當我還是一個學生的時候,老師經常問的一個問題,對於這個知識點大家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嗎?以此來引導學生提出心中的疑問。當我走向社會去找一份工作的時候,面試官常會問,請問你有什麼想要問或者想要了解的嗎?如果能提出一個好的問題會有加分。對於新聞記者而言,提問就是他們吃飯的手藝。提及提問,不得不談拷問靈魂深處的哲學三問,我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30年提問生涯,嘔心瀝血之作,向楊瀾學提問

為什麼要提問?提問的祖師爺,蘇格拉底曾經說過:“我所知道的是我一無所知”。因為“無知”,所以提問,蘇格拉底的提問是壓迫式的,被問者常被問到啞口無言。我個人認為提問主要是為了獲取對自己有價值的信息。“媽媽,這個是什麼?”,提問本來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種天性,然而這種天性隨著年齡的增長卻逐漸消失了。

30年提問生涯,嘔心瀝血之作,向楊瀾學提問

為什麼長大了反而不愛提問了?原因或許是多方面的。媽媽並不是移動的教科書,有很多問題她也答不上來,當一個提問者,經常得不到回應的時候,時間久了他也就不再問了。經常提問有時候會被老師“當作問題學生”,為了變回老師喜歡的樣子,有的人選擇沉默,不再提問。越來越多的人害怕提問,尤其是在很多人在場的情況下,如課堂、講座,提問之前會問自己,這個問題是不是很幼稚?別人會不會嘲笑我?因為害怕而不再提問。

楊瀾的新作《提問》,是她三十年的媒體工作經歷的總結,列舉了很多《楊瀾訪談錄》真實案例,詳細說明了提問的魅力和藝術。楊瀾指出在提問前要做好案頭工作,可能是語言類的也有非語言類的,對被採訪和提問的人做詳細的瞭解。如果對方是一個作家,最好能拜讀一下他的作品。如果對方是一名演員,需要欣賞他主演的電影。如果對方是一個政治家,需要了解他的政治主張以及他的政績等等,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30年提問生涯,嘔心瀝血之作,向楊瀾學提問

提問前需要暖場,有時候單刀直入會顯得沒有禮貌和突兀,如果通過一個簡短的寒暄,噓寒問暖會拉近彼此的距離,再慢慢的過渡到提問的主題,會讓整個過程更自然和愉快。

《提問》中提到了很多提問的方法,共情式提問、假設式提問、轉場式提問、闡述式提問、質疑式提問、結語式提問等等。方法的選擇,需要根據場景和被提問人,時間、地點等因素綜合考量,選擇最適合的方法。

《提問》中引用到最多的一本書是《學會提問》,我曾經讀過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書中提到的兩種思維,海綿式思維和淘金式思維。

30年提問生涯,嘔心瀝血之作,向楊瀾學提問

海綿式思維指的是全盤接收,優點是學習效率很高,缺點也很明顯,如果學習的內容本身就是錯誤的,會對自己產生一些不好的影響。

淘金式思維,即採取批判性的思維,經過自己的思考去甄別學習的內容的正確與否。批判性思維又分為強勢批判性思維和弱勢批判性思維。弱勢批判性思維是利用批判性思維來捍衛自己現有的立場和看法。強勢批判性思維是利用批判性思維來評估所有斷言和看法,尤其是自己的看法。

30年提問生涯,嘔心瀝血之作,向楊瀾學提問

對於這兩種思維,我更喜歡淘金式思維,對於知識的吸收,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讀完一本書之後我經常會問自己幾個問題,作者說了什麼?其實讀書就像是自己和作者進行對話。他說的都是對的嗎?我認同哪些觀點?哪些是我不認同的。最關鍵的問題在於,讀完這本書對我有什麼意義?

提出一個好問題,往往比尋找答案本身更重要。如果你要向你的老闆提問,請帶上你自己的答案,因為大部分老闆,喜歡做選擇題而不是填空題。提問是一門藝術,每個人每天都在不停地創作。學會提問,讓生活更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