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常看到一些遊戲公司被告的新聞

最近常常看到一些遊戲公司被告的新聞

看到一條生命的逝去,自然是十分惋惜的。作為一個從事遊戲媒體的人來說,看到後面家長要去告遊戲公司後,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然而這種新聞現在卻不少見,只要一出現什麼不好的事,如果這件事裡有遊戲的身影,那麼在當事人眼裡遊戲就必須得背鍋。

最近常常看到一些遊戲公司被告的新聞

最近常常看到一些遊戲公司被告的新聞

這一類的新聞比比皆是。

是的,遊戲自身不可避免的成癮性決定了在當今這個社會它是有罪的,不僅未成年人沉迷,有些自控力不強的成年人也是沉迷遊戲甚至影響了自身的生活。但遊戲一定就得接下這些鍋嗎?

你認為你孩子的死和遊戲有直接關係,因為遊戲裡"跳樓不會死只會扣點血",那電影裡面超級英雄飛天遁地也不會死,為什麼不怪電影呢?正常人都知道跳樓會死、中槍會死,就像郭德綱相聲裡說的,"你們知道電影裡面互相叫爸爸都是假的,機槍掃射是假的,為什麼說相聲都得是真的呢?"。是啊,為什麼偏偏到遊戲這裡就當了真?

家庭是孩子成長教育中不容忽視的一環。十幾歲的孩子正在形成自己的世界觀,正是需要家長正確引導的關鍵時期。而這些新聞裡的家長卻在幹什麼?他們忙著工作或者其他自己的事情,總之,就是不肯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多看兩眼。他們自以為關心孩子,卻並沒有付諸於行動。否則,為什麼孩子深夜還在玩遊戲?為什麼直到孩子消費了上萬元才發現?

而這樣的新聞頻出,就造成了另一個極端。他們雖然不瞭解遊戲,但已經先入為主的認為遊戲就是洪水猛獸,是毒品一般的存在,並且拒絕任何遊戲的正面信息。就連央視提供的益智小遊戲也遭到家長的投訴。所以他們瘋狂的堵,拒絕孩子接觸一切遊戲,被發現就是一頓毒打,而青少年最明顯的特徵是什麼?叛逆。你越不讓我玩我就越要玩,長此以往,家庭關係破裂,遊戲似乎就成了罪魁禍首。

不論是哪種情況,當悲劇發生後,這些家長從沒想過自身有什麼責任,畢竟在他們眼中,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所以他們是沒錯的。而遊戲,這個從出生就帶著原罪的事物,就成了他們完美甩鍋的對象:我孩子平時很乖的,都怪遊戲教壞了他。

最後,用網友的一段評論作為結束。

最近常常看到一些遊戲公司被告的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