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徐州:徐州與上海,“牽手”在秋天裡

—第二屆徐州—上海大院大所對接合作懇談會側記

2019年09月22日

今日徐州:徐州與上海,“牽手”在秋天裡

一批裝備與智能製造、新能源、集成電路與ICT和生物醫藥等項目在懇談會上籤約。

今日徐州:徐州與上海,“牽手”在秋天裡

人才政策兌現。

今日徐州:徐州與上海,“牽手”在秋天裡

現代農業高端人才專場對接會

今日徐州:徐州與上海,“牽手”在秋天裡

徐州向上海人才伸出橄欖枝。

本報全媒體記者 魏寧 鄔政

9月,又是一個收穫季。

9月20日,美麗的黃浦江畔秋意濃濃,第二屆徐州——上海大院大所對接合作懇談會如期舉行。

上海知名大院大所、工商金融、醫療衛生、現代農業和高科技企業代表,以及海外部分高層次人才參加了會議。

徐州再次南下上海,積極融入長三角,意圖更加清晰,目標更加明確:借智上海,推動徐州高質量發展。

對接上海,徐州決心堅定——

去年10月的黃浦江畔,一首大風歌唱響上海灘。首屆徐州——上海大院大所對接合作懇談會舉行。

借智,徐州瞄準了上海;成效,徐州嚐到了甜頭。

戴尅戎院士領銜的3D打印數字醫療項目已落戶徐州,成功入選市“雙創團隊”,獲得500萬元資助;復旦大學徐敏教授“微透鏡陣列掃描激光直接成像曝光設備”項目已實現量產銷售,成功入選江蘇省“雙創團隊”,獲得省市財政資助600萬元。

......

自去年第一屆徐州——上海大院大所對接合作懇談會舉辦以來,徐滬兩地深入對接、強化合作,取得了累累碩果。33個重點校企、校地簽約項目已落地實施24個。會上促成的105項對接意向中,大部分項目落地實施進展順利。隨著項目的落地實施,一大批高層次人才和科技成果陸續集聚到徐州,徐州在淮海經濟區的中心城市和創新中心地位得到了進一步凸顯和鞏固。

與強者同行乘風破浪,與智者攜手共創未來。上海是國家重要的科教中心和對外開放窗口,是引領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龍頭,高端人才、高教資源、高新企業豐富,科研機構、大院大所、投資機構雲集。市委副書記、統戰部部長徐大勇表示,學習上海、對接上海、融入上海一直是徐州堅定不移的戰略選擇。特別是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徐滬兩地合作交流更加密切,舉辦第二屆徐州——上海大院大所對接合作懇談會,再次彰顯了徐州主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堅定決心。

此次懇談會圍繞徐州重點發展的裝備與智能製造、新能源、集成電路與ICT和生物醫藥等四大新興主導產業,共促成160項對接意向,優選了41個項目現場簽約,這些項目落地徐州將有力助推我市高質量發展進程。

牽手徐州,項目開花結果。

一份決心+一份誠意+一份行動=項目落地、開花結果。

在第一屆“徐州——上海大院大所對接合作懇談會”簽約後僅40天,江蘇雲仟佰數字有限公司便落戶徐州軟件園。公司依託上海交通大學及中國工程院戴尅戎院士團隊,建立以3D打印在醫學領域的應用為主要方向的實驗室及產品的研發和生產基地。

江蘇雲仟佰的發展受到徐州市區兩級的高度重視。今年1月,公司以綜合評分第一的成績被認定為“市級新型研發機構”,獲獎勵70萬元;4月,獲得了泉山國有資產投資經營有限公司的300萬股權投資;5月,泉山區啟動了“頂尖人才”引進“一事一議”政策,擬資助3000萬元。

集成政策的扶持,讓企業進入發展快車道。目前,該公司已完全掌握了3D打印個性化康復輔具、術前模型、手術導板、體內植入物等數字醫療產品的設計及3D打印生產製造等核心關鍵技術,“3D打印個性化膝關節矯形器”產品已獲批國內首個二類3D打印醫療器械註冊許可,自主開發的桌面級3D打印機已形成量產;建成的“MESEA 3D打印技術中心”已是淮海經濟區、江蘇省規模最大的3D打印數字醫療技術中心。“兩三個月才能辦好的二類三類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在徐州15天就辦好了。”說起當初選擇徐州,中國工程院戴尅戎院士說,除了徐州明顯的交通區位優勢、豐富的醫療資源,更看重的是政府高效、服務貼心的營商環境,很多配套政策逐步兌現。

如今,越來越多的高端人才,將目光瞄準徐州。記者注意到,在此次懇談會上,有10名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以及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澳大利亞技術科學與工程院、加拿大皇家學院、英國皇家學院的院士,我市也將以此次會議為契機,持續打造“永不落幕”的徐滬兩地人才合作對接機制。

集聚人才,徐州很務實人才是第一資源。

近幾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人才工作,圍繞打造淮海經濟區人才高地,出臺了一系列扶持人才創新創業的政策。2019年,我市5個團隊、39名人才入選省“雙創計劃”,獲得省“雙創計劃”資助資金5355萬元,市級配套獎勵3900萬元,市“雙創計劃”二次資助1200萬元,第一批市“雙創計劃”資助950萬元,累計爭取和兌現資助資金1.15億元。此次懇談會上,我市現場兌現人才政策,為獲得資助的人才(團隊)代表頒發資助資金。市委組織部部務委員、市人才辦主任王衛清介紹說,此次懇談會増加了人才政策兌現環節,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對人才的支持力度,讓更多的在滬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到徐州,讓更多的在滬科技成果轉化落地到徐州。

來自四川的中科院博士羅帥就獲得了市級300萬元省“雙創計劃”的配套資金。2016年2月,羅帥放棄更加優越的發展機會,來到邳州成立了江蘇華興激光科技有限公司。這是一家作為5G通信芯片製造的上游企業,目的是進一步打破國際壟斷,使公司產品躋身國際先進水平。去年8月,公司開始試生產,產品通過了最嚴苛的國際標準測試,也成為國內唯一能量產10G高端外延片的企業,並陸續給國內龍頭企業供貨。

羅帥介紹說,徐州市委市政府在上海為企業搭建了與大院大所頂尖專家交流的平臺,特別是市委市政府針對企業急需人才和技術進行現場發佈,讓更多的高端人才和技術引到徐州。如今,羅帥把家遷到了邳州,同樣是中科院博士的妻子也加入到了他的研發團隊。“市委、市政府兌現政策,讓企業在徐創新創業更有信心和底氣。”

信心和底氣,採訪中高端人才和企業家們道出了同樣的感受。正是一項項政策的落地,讓越來越多的高端人才集聚徐州。目前,我市人才總量135萬,其中高層次人才10.2萬,來徐創新創業的國家級各類專家400餘人:“諾貝爾獎”得主、“兩院”及發達國家院士等頂尖人才33人,已建成諾獎得主工作室兩家。

來源:今日徐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