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免疫通行證”?世衛組織:此舉可能會加劇疫情持續蔓延

部分新冠肺炎康復者體內沒有抗體,會否會二次感染仍存疑。盲目發放“免疫通行證”,非明智之舉

發“免疫通行證”?世衛組織:此舉可能會加劇疫情持續蔓延

文/《財經》記者 孫愛民 編輯/王小

4月21日,智利政府宣佈將向康復的新冠肺炎患者發放“免疫通行證”,以便讓他們重返工作崗位。按照計劃,4600名康復者將獲得此證。此外,能保證不會接觸新冠病毒的居民,也可申請“免疫通行證”,申請時需要提交抗體檢測報告。

如果該政策得以執行,智利將成為第一個為國民發放新冠病毒“免疫通行證”的國家。數月的經濟停滯與社交距離,顯然已經讓不少國家與民眾難以忍受。

此前,德國與英國的科學家,都曾提出過依靠儲備的大量核酸檢測試劑盒,來找出產生抗體的民眾,發給他們“免疫通行證”。不過,試劑盒的準確度問題,讓他們暫時打消了念頭。

針對智利等國的“免疫通行證”計劃,4月24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在一份科學簡報中提醒:尚無證據表明有抗體的新冠肺炎治癒者不會受到二次感染,並警告各國政府不要發放“免疫通行證”。

WHO提示,在沒有確鑿的科學證據出來之前,給康復者發放“免疫通行證”的做法,將對公共健康造成威脅,繼而提升新冠病毒繼續傳播的風險。

這其中還涉及一個問題,新冠肺炎康復患者會不會二次感染?

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就表示“根據微生物的規律,一般只要患者身體裡產生了足夠抗體,病人就不會再感染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也稱,“康復的病人會產生一種抗體,一般來講,有了抗體之後,不太會再感染。”

然而,新冠病毒讓很多常識變得不確定。

截至4月26日零時,韓國統計出263個“復陽”案例,雖然還沒發現“復陽”患者繼續傳播病毒,但韓國疾控中心負責人擔心患者體內的病毒會再被激活。

中國武漢從2月份開始,便有臨床醫生髮現“復陽”現象,延續至今。此外,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的研究團隊,研究了175名康復患者的血清後發現,有30%的康復患者體內的抗體滴度很低,甚至有10名未被檢測出抗體。

雖然,至今國內未發現“復陽”患者傳染其他人的現象。不過,4月21日,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佈會上提示,“復陽仍然可能具有傳染性、具有傳播的風險,所以要到定點醫院進行隔離觀察。”

部分康復者沒有產生免疫力


“從新冠肺炎康復的患者,是否會二次感染?”是國內外社交網站上的熱點問題。放在其他傳染病上,這很好回答:病毒來襲時,血細胞、抗體和其他響應合作清除入侵者,當同樣的病毒再次侵犯,身體仍有“記憶”,將其拒之門外。

然而,在與人類短兵相接只有五個月的新冠病毒面前,似乎難倒了全球專家:無人能給出確切的答案。

人體形成對病原體的免疫能力的過程通常需要一到兩週,分幾步完成:第一步,身體的防禦系統啟動,放慢病毒的複製速度,甚至可能阻止其引發症狀;第二步,身體將產生與病毒特異性結合的抗體,即免疫球蛋白。同時,還會產生T細胞,識別和清除受感染細胞,即細胞免疫。

中和抗體在病毒清除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可用於保護或治療病毒性疾病。整個免疫能力的形成過程,是以血液中是否有中和抗體為標誌的。

WHO回顧了全球有關新冠病毒抗體的16項研究,大多數研究顯示康復者血液中確有抗體,但有研究顯示部分康復者血液中的中和抗體較少。

其中,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等團隊,於3月30日發表在medRxiv上的一篇論文顯示,在分析175名康復患者的血清樣本後,研究者發現有30%的患者產生的中和抗體滴度非常低。他們與其他患者的病程並無二致。其中,有10名康復患者體內,沒被檢出抗體。

這意味著,這30%患者康復過程中,身體內並沒有產生高滴度的病毒特異性抗體,他們對新冠病毒可能沒有免疫力。

該論文的作者、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副研究員吳凡接受《財經》記者採訪時分析,上述30%未產生高滴度的病毒特異性抗體的患者,是如何在沒有中和抗體的幫助下康復的,是否會病情反覆或者再次感染,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復陽”者體內的病毒會“再次被激活”嗎?

整體疫情已經趨於緩和的韓國,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後“復陽”的現象,廣受關注。截至4月26日零時,韓國已經統計了263個“復陽”案例,至今未發現這些患者有傳染他人的情況。

韓國疾控中心收集了其中64名“復陽”患者的樣本,並進行病毒分離培養檢測,整個過程需要半個月以上才能得出結果。已經完成的六個病毒分離培養案例,檢測均為陰性。韓國疾控中心主任Jeong Eun-kyeong判斷,“復陽”的患者幾乎沒有傳染性或傳染性較低,但他擔心這部分患者體內的病毒會“再次被激活”。

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醫師羅會明,曾在3月底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目前出院患者部分核酸檢測陽性,存在個體差異,沒有發現康復出院後的恢復期病人再次感染病毒,或者把病毒再次傳染給別人的情況”。

中國的一項研究也顯示,新冠病毒“復陽”患者不具傳染性。3月31日,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等學者,在MedRxiv發表的一項研究,跟蹤研究了262名康復出院患者,其中有38名“復陽”患者。

對部分“復陽”患者進行病毒培養,未培養出新冠病毒。這意味著雖然“復陽”患者仍攜帶新冠病毒,但這些病毒是“死”的,不具有傳染性。研究者對“復陽”患者的密切接觸者的流行病學調查和核酸檢測,也驗證了上述結論。

與“復陽”患者密切接觸的21人,並沒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跡象,這些人群核酸檢測全部為陰性,也無相應的臨床症狀。

除了傳染性較低外,“復陽”的患者會否復發或二次感染?上述研究顯示,“復陽”患者再次入院,進行隔離治療後,沒有發現疾病進展或加重的證據,體徵和症狀都在進一步好轉,複查胸部CT顯示肺部已無炎性病灶,或原有殘留的炎性病灶仍然持續減輕,無需特殊處理。

截至目前,國家衛健委尚未公佈中國新冠病毒“復陽”患者的數量。一名參加過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佈會的專家告訴《財經》記者,這部分患者的產生原因比較多,可能前期康復時核酸檢測不準確,也可能測到的是脫落的病毒殘體,“傳染性與自身安全性都還未知,沒必要對公眾公佈,以免引發恐慌”。

儘管研究與現實均顯示,康復患者未出現病情復發或傳染其他人,衛生部門已警惕“復陽”現象。國家衛健委發佈的第七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中,將出院患者“應繼續進行14天自我健康狀況監測”,改為“應繼續進行14天的隔離管理和健康狀況監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