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30歲才明白:成年人的自由,從戒掉這3件事開始

到了30歲才明白:成年人的自由,從戒掉這3件事開始


文 | 言偃

來源 | 精讀(ID:jingdu999)

成年人真正的自由,從放下面子,活出裡子開始。

小說《東方快車謀殺案》裡有這樣一句話:

“到了我們這個階段,已經很清楚自己喜歡什麼,討厭什麼。喜歡就盡情享受,討厭就一點不做。”

曾經以為自由的狀態,是到了一定年紀後的水到渠成。

如今,終於變成了小時候最羨慕的“大人”,卻發現想象中的自由生活,並沒有變成現實。

即便有了謀生的能力,有了獨立的生活環境,卻照舊受困,常常身不由己,被迫妥協。

年過30才明白,一個人是否自由,和年齡無關,更多時候,它是你的一種選擇。


到了30歲才明白:成年人的自由,從戒掉這3件事開始


成年人的自由,從戒掉這3件事開始。

戒掉“面子”

記得以前看過郭冬臨的一個小品,叫《有事您說話》。

小品裡的郭子,口頭禪就是:“有事您說話”。

為了讓人瞧得起,他自稱在鐵路部門有關係,有事儘管找他。

同事老牛託他買兩張臥鋪票,本就沒關係的他,只能扛著鋪蓋捲去車站幫忙排隊買票。

結果排了許久的隊,票賣完了,郭子只能自己掏錢,出高價幫同事買票。

這種明顯吃虧還落不著好的事,郭子卻做了無數次。

他的理由,就一條:“咱不能讓人說咱無能。”

雖然是小品,但其實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原型不會少。

當一個人過度在意麵子的時候,面子就變成了束縛你的枷鎖,讓你受制於它。

年糕最近關閉了自己的朋友圈,讓很多人大吃一驚。

因為年糕的朋友圈質量很高,精緻的風景、美食、人物照片,總是讓人眼前一亮。

好奇之下,去問了年糕原因。

年糕表示,你看到的精緻都是假象,這些年為了活成別人羨慕的樣子,我實在太累了。

每次出門用餐,年糕要在菜端上來後,各種角度重複拍照,然後找到最適合的濾鏡。一餐飯下來,P圖時間比吃飯時間還長。

出門旅行,就更不用說了,為了拍到滿意的照片,沿途根本沒有欣賞風景的心情,滿腦子都是拍照、P圖。

一場旅遊下來,最後的收穫只有朋友圈的點贊和留言。

虛榮心得到了滿足,但過後卻又只剩空虛,覺得日子越過越累。

今年特殊的情況,讓年糕在家宅了近2個月,他發現,這陣子居然是幾年來,自己過得最輕鬆的時候。

年糕突然明白了,如果為了面子裝模作樣地生活,你就再也不會獲得自由。

因為當你把面子放在了首位,你也就被世俗的價值觀所綁架了。

不論做什麼,你首先想到的都是怎麼“展示”給別人看,這樣的你,也就喪失了最基本的從容。


到了30歲才明白:成年人的自由,從戒掉這3件事開始


才子倪匡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在路上,常見有人跌了一跤,路人匆匆而過,至多投以一瞥,誰會在意?

但是跌倒的人自己,卻當作是一件大事,彷彿全世界都記得他曾在路上跌過一跤。

絕大多數,自己認為沒有面子之極、不知如何下臺才好的事,在人家看來,根本不是什麼嚴重的事。

  • 說到底,每個人的生活都是冷暖自知,沒人那麼在意你到底過得好不好。為了表面的風光,犧牲私下的舒適和自在,實在太不值得。


成年人真正的自由,從放下面子,活出裡子開始。

戒掉“依賴”

剛畢業的表妹經常跟我抱怨,有個同事讓她覺得很煩。

比如,一起用餐時,喜歡從表妹盤子裡夾菜;經常問一些極其私人的問題,探聽隱私;甚至常常使喚表妹做一些打印、複印的工作等等。

聽多了表妹的抱怨,我只能告訴她,同事之間的相處,本就是你情我願,如果你不喜對方,冷淡幾次別人也就懂了。

表妹支支吾吾,同事雖然煩,但相比其他人的冷淡,這個同事算有求必應。

工作上的事情問她,她都會認真回答,還有耐心。

聽到這,我才明白,表妹不是不懂怎麼遠離,而是有求於人的情況下,不得不忍受對方的“煩人”。

其實,表妹的大部分問題,都是網上就能找到答案。

只是她習慣凡事對外求助,總想有人把解決方法直接擺在她面前。

但你既有求於人,又想人家遷就你,世上哪有這麼好的事。

當你習慣了依賴,你連交朋友的自由都沒有。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次,蘇東坡和佛印禪師同遊杭州靈隱寺。

蘇東坡看到大殿上的觀世音菩薩手中掛著念珠,覺得很奇怪。

問禪師:“世人都在唸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希望能得到她的護佑,為什麼她手上也掛著一串念珠,她念誰的名號呢?”

佛印禪師說:“也是念觀世音菩薩。”

蘇東坡不解:“為什麼觀世音菩薩要念自己呢?”

佛印禪師解釋道,因為她比世人清楚,求人不如求己,靠人不如靠自己。

  • 凡事總想找“依賴”的人,最後也會被“依賴”所困。


俗話說,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

長大後你才會明白,人生中最牢固的靠山,只會是你自己。

作家蘇岑有一段話:

“在心情最糟糕的時候,仍會按時吃飯,早睡早起,自律如昔。

這樣的人才是能扛事的人。人事再亂,打不亂你心。

人,不需要有那麼多過人之處,能扛事就是才華橫溢。”

成年人真正的自由,從戒掉依賴,自己扛事兒開始。

戒掉“合群”

去年有一部很火的日劇《風平浪靜的閒暇》。

女主叫大島凪,前期的大島,活得非常憋屈,她無時無刻不在看同事的眼色。

產品發佈會上同事製作的宣傳冊出了錯,沒人主動承認。

看了出錯同事的眼色後,大島主動背下了黑鍋。

回到小組,犯錯的同事不僅沒有內疚,還表示“大島才是最適合擔責任的那個人”。

而大島呢,還得笑著應和同事“我懂”。


自己明明帶來便當,但同事邀請一起外出就餐,也沒勇氣拒絕。

明明和同事沒有共同話題,但為了合群,大島全程都在一旁尬笑應和。


在手機上看到同事出去玩發的ins,大島立刻緊張萬分。

馬上上軟件,檢查是不是同事聚餐,把自己排除在外。

等確認自己沒被排斥後,才鬆了一口氣,又立馬登上社交軟件,給每個人的動態都點贊。


永遠掛在臉上的假笑,和同事相處時小心翼翼的討好,都只是為了不被孤立。

電視劇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合群的卑微,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生活中有太多人都在為了合群,主動迎合他人。

有人明明更喜歡自己待著,但有集體活動,卻從來不敢缺席;

有人明明不喜歡看電視,但為了和人有話聊,開始主動追劇;

有人明明不認同他人的觀點,但為了不讓自己顯得奇怪,只能違心恭維.......

為了能合群,我們犧牲了太多。

不可否認,有時候合群能帶給你更多的便利,但為了合群,去偽裝自己,刻意逢迎,卻會讓你失去真正的自由。

為了合群,你不敢穿自己喜歡的衣服,不敢說自己真實的想法,不敢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 試問,這樣的合群,不辛苦嗎?


餘華的《在細雨中呼喊》有這樣一段話:

“我不再裝模作樣地擁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單之中,以真正的我開始了獨自的生活。

有時我也會因為寂寞而難以忍受空虛的折磨,但我寧願以這樣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自尊,也不願以恥辱為代價去換取那種表面的朋友。”

成年人真正的自由,從戒掉合群,找到自我開始。


到了30歲才明白:成年人的自由,從戒掉這3件事開始


說在最後

追求簡單自由的生活,並非渾渾噩噩不思進取,而是見過複雜之後還能簡單。

真正的自由,是千帆過盡後的豁然開朗。

事實上,世上從來沒有絕對的自由,自由的生活,更像是成年人的一種選擇。

能夠擁有獨立生活的能力,花更多時間在自己身上;

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拒絕自己不喜歡的事;

能不過分在意他人的眼光,遵從內心生活......

這或許,就是成年人真正的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