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帶來的雪崩效應讓年輕人舉步維艱

間接性的躊躇滿志,持續性的混吃等死。

這可能就是當代年輕人的工作生活態度,即使是一句批評之詞,也不可否認這句話充分的驗證了絕大多數人的一種生活狀態,現如今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教育、醫療、住房這三座大山讓邁入了三十而立的90後,和已經成年的00後們認識到了現實的殘酷性。

我們面前是社會、工作、家庭、生活,社會的運行方式簡單又複雜,工作上對職場環境的融入,協調家庭關係以及生活上的步履蹣跚讓人燃不起激情,這條坎坷的人生路上,房地產又讓我們為了獲得想要的東西更加遙不可及。

房地產帶來的雪崩效應讓年輕人舉步維艱


對於我來說,目前焦慮的最大來源還是房子的問題,如果當下買房,這個高位所需要的付出的首付錢可能就會掏空我父母的積蓄,而且還要背上幾十年的銀行債務,因為是剛需買房,所以最近十多年肯定是不考慮賣掉的,所以房價上漲對於買房的人來說無關緊要。

我的焦慮就是每天上班上學做事毫無激情;不想社交,不想運動;渴望戀愛,又不願意主動;賺不到錢,對錢的慾望倒是很大;不知道人生的目標‘更不知道未來的方向;每天渾渾噩噩不知所措。

房地產帶來的雪崩效應讓年輕人舉步維艱


資本主義社會使我們年輕人更迷茫了,日益浮躁的社會風氣,蔓延的拜金主義。對比之下,你會覺得:拿著三五千的工資、十年如一日勤勤懇懇工作的自己彷彿成了笑話,過剩的物慾、焦慮的攀比、偏離了軌道的價值觀,容易讓人迷失自己,以至於我們無暇去思考自我。

高房價讓人讓人浮躁起來,這種浮躁導致了人可以為了錢,忽略興趣,犧牲時間,沒有幸福感。
沒有房子的想房子;有了房子的擔心被別人的第二套房子落下太遠,就想要第二套房子。不停的去拿房子比來比去,沒有精力、沒有心思也沒有條件去過生活,生活,生活!

房地產帶來的雪崩效應讓年輕人舉步維艱


你去問一個還沒有房子的三十歲以下在北京和上海的外地人,他們的願望是什麼?大多排在第一位的是房子。
如果房子是大家都能買的起,不再被當成投資手段,也許大家的願望會變成:陪老婆孩子去旅遊、自己有大把時間參加興趣社團,而不是每天為了掙錢加班,為了省錢宅。

房地產帶來的雪崩效應讓年輕人舉步維艱


房地產帶來的雪崩效應讓年輕人舉步維艱,更是對國家、對社會的一種危害!

對於國家來說,整個經濟被房地產給綁架了,國民養老基金大部分放在房地產市場,這就就讓除了房地產市場以外的實體經濟遭受到巨大的傷害,其實專家說現在的房地產是實體經濟,實在難以讓我信服。

因為現在的房地產價格就是空中樓閣,普通人對其只能望而卻步,很多做其他業務的公司都想涉足房地產行業,通過自己公司的手段到政府手裡拿到便宜的地,然後修建商品房,根本都不注重自己的主營業務,這是為什麼?還不是因為房地產利潤高,最終導致人們不再篤信勞動致富,投機倒把才是正道。

房地產帶來的雪崩效應讓年輕人舉步維艱


對於社會來說,房地產的興起讓整個社會的風氣發生了變化,全民的價值觀向錢看齊,因為錢能買車、買房、有更好的物質生活。當然不可否認錢的重要性,但是因為房地產創造了許許多多的財富神話,北上廣深的原住民即使沒工作,沒能力,只要有幾塊宅基地就行。

房地產帶來的雪崩效應讓年輕人舉步維艱


同樣家庭出身,同樣級別學校出身,同時參加工作,一切以買沒買房作為分界點。沒房的羨慕有房的,郊區的羨慕城裡的,一套的羨慕多套的,普通的羨慕學區房的。一個個水泥盒子成了區分三六九等的神器,有了幾套拆遷房的文盲可以肆意嘲諷名校的高學歷的無房一族。

對於現在的社會來說,有房,說話才硬氣!

對於普通人來說,很多的家庭其實已經被房貸壓得喘不過氣了,這也導致一些年輕人不敢結婚,結了婚的也會因為房貸不敢消費、不敢生病、不敢出去旅行。因為太多的東西跟房子掛鉤。敢問在這個城市裡,圍繞著房子每天有多少的悲歡離合在上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