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品出口論”:看西方一些人恩將仇報的醜態

來源:北京日報

當前,中國本土疫情傳播基本阻斷,

在保證國內防疫需要的前提下,中國積極支持有資質、有信譽的企業出口醫療物資,支援全球抗疫。但近段時間,一些西方國家卻頻頻拿中國產品質量問題說事,個別政客和媒體故意以偏概全、大肆炒作“劣品出口論”,政治化炒作意圖十分明顯。

“劣品出口論”:看西方一些人恩將仇報的醜態


中國的防護用品質量如何?我們不妨先釐清幾個關鍵事實。先說荷蘭,疫情擴散之初便從中國採購了一批口罩,收到貨後卻稱“有46%不符合歐盟標準”。中國商務部調查後發現,原來是荷方沒有仔細核對產品用途和使用說明,誤將非醫用口罩配用於醫用。

再看斯洛伐克,有政府官員質疑從中國購買的快速檢測試劑盒不可靠,我駐斯大使館第一時間向中方有關公司瞭解情況,得知是該國醫務人員誤將慣用的核酸試劑檢測方式,用於新購買的抗原試劑盒,造成了結果不準確。

是非曲直不言自明。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我商務部外貿司已詳實回應了上述風波。說白了,所謂“中國防護用品不行”,背後多是人為誤判和操作不當等因素,根本與質量無關。但一些人沒核查事實就妄下斷論,不分青紅皂白就要給中國製造扣上“劣品”的大帽子。

蠻橫極端的姿態,毫無實事求是之意,極盡譁眾取寵之心,葫蘆裡究竟賣的什麼藥,明眼人都看得出來。

平心而論,工業生產都會有一定的次品率,只要在正常閾值內都無可厚非。即便經貿往來中確實遇到質量爭議,也要拿出實錘,按國際慣例訴諸商業途徑解決。可為什麼到了中國這裡,事實都沒搞清楚就要上綱上線惡炒一番呢?

這背後,顯然夾雜著西方一些人對自身抗疫不力的焦慮,以及想要轉移注意力的算計。一方面,以“質量不合格”為由拒絕中國醫護用品,恰好能理直氣壯地為自己延宕失責開脫,進而把責任推給中國;另一方面,對那些一貫對華戴著“有色眼鏡”的人來說,任何針頭線腦都能大做文章,更何況這回還有抗疫這麼好的由頭。

有理不在聲高,正義無關分貝。中國的防疫物資是否有質量問題,一貫毒舌的美國政客也說過幾句公道話。比如,在4月3日的白宮記者會上,特朗普明確表示中國產品沒有質量問題,出席會議的相關官員也在檢測後贊同。

比如,“反華急先鋒”蓬佩奧在4月22日接受採訪時,又老調重彈潑汙中國,但提到防疫物資卻話風大變,要求“中國繼續向我們出售這些商品”。

在捷克,當有記者向總統澤曼展示了一張照片,稱“一隻中國製造的口罩僅比廁紙好一些”,他厲聲駁斥:“我諮詢過我們前任和現任的衛生部長,也諮詢過內務部長哈馬切克和其他人,他們告訴我,中國的醫療產品質量較高,那些拿質量問題做文章的人應該道歉。”

“劣品出口論”:看西方一些人恩將仇報的醜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不妨再來看一組數據,截至本月中旬,已經有58個國家(地區)以及4個國際組織與中國企業簽署了醫療物資商業採購合同,還有71個國家和10個國際組織正在與中國企業開展商業採購洽談。如果中國製造真像西方媒體說得那麼不堪,為何源源不斷的訂單還在湧來?

別忘了,作為最先被疫情突襲的國家,中國主要依靠自己生產的醫療物資有效控制了疫情,成功扭轉了局勢,全國4萬多名援鄂醫務人員無一人感染。這樣的成績,絕非巧舌如簧所能抹殺。

“劣品出口論”:看西方一些人恩將仇報的醜態


防護用品關乎生命,而中國也一直嚴把出口質量關。3月31日,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聯合發佈《關於有序開展醫療物資出口的公告》,要求出口的新冠病毒檢測試劑、醫用口罩、醫用防護服、呼吸機、紅外體溫計等5類產品必須取得國家藥品監管部門相關資質,符合進口國(地區)質量標準要求。

可以說,在質量問題上,中國對出口醫療物資的審核標準十分嚴格,且要求對《公告》所列醫療物資實施100%單證審核。危急關頭不全力拯救生命,成天忙於雞蛋裡挑骨頭的腹黑算計,實在太過下作。

在疫情蔓延的至暗時刻,中國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擴大生產出口,是保護更多人生命健康的道義之舉。正如外交部發言人所說,“抗疫初期中方收到了一些國家給予的援助物資,當中也有一些不合格的。當時我們的選擇是相信別國的善意、尊重別國的善意。”

但是,面對中國的善意,西方一些人非但不領情,反而恩將仇報藉機抹黑,品性優劣高下立判、人性善惡昭然若揭。

“劣品出口論”:看西方一些人恩將仇報的醜態


“美美與共,天下大同”是中國的處世哲學,“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是中國的待友之道。但交心都是相互的,對於那些叫不醒的裝睡者、突破底線的自私者,我們將“以直報怨”,不會聽之任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