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瓷以白心,平淡見清境

素瓷以白心,平淡見清境

“不累於俗,不飾於物,

不苟於人,不忮於眾,

願天下之安寧以活民命,人我之養,

畢足而止,以此白心”

《莊子——天下》


兩千年前,莊子白心,說的是自己心無掛礙的無為之道,表的是泛愛萬物的澹然之心。

境由心造,心中無掛礙之物,外界萬物即自清。

素瓷以白心,平淡見清境

現在,我們懷有詩和遠方,卻很難體會當下平淡的絢爛之極。白心者,亦應“息心”,狂心頓歇,復歸本心 。

我們跟隨“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卻忘卻了我們本有自然天真的力量。白心者,應有“赤子之心”,平淡天真,通透無礙 。

素瓷以白心,平淡見清境

南宋 青白瓷嬰戲紋飾碗

中國陶瓷史上,亦有可“白心”者,那便是青白瓷。

青白瓷是在輕薄無瑕的胎體上罩以一層淡淡的青白釉,青白分明,積釉處如湖光天境。其器通體清透,素肌玉骨,色比瓊久,尤光致茂美。

青白瓷在宋代一經面世,便得宋真宗大愛,遂賜予燒造地“景德”年號,景德鎮由此得名。


素瓷以白心,平淡見清境

南宋湖田窯影青花口盞託(大肉莊藏器)

與“錯彩鏤金、雕繢滿眼”的美不同,青白瓷的美,有淡泊平易、閒和嚴靜的品質。

如玉般的光潤清涼,似皮膚的微細脈絡和色澤,無窮的色調和柔嫩,觸摸時感受一種幾乎是心靈上的滋養。

素瓷以白心,平淡見清境

宋元青白瓷(一井藏器)

“白心”茶器的打磨,避免所謂的“特別”與“創新”,以“平常相”示人,使人與器物相處中,眼能淨、心能安,慢慢能從心向外馳到凝神息心。

人與茶與器,坐著只是坐著,喝茶只是喝茶。

素瓷以白心,平淡見清境

“白心”茶器的構思與營造,避開青白瓷“瓜稜、花口、出筋”等俏麗的造型手法,捨棄“刻花、劃花、篦劃”的漂亮裝飾,選擇挺拔乾淨的大線條與靈動清透的素釉面來表“白心”,達“清境”。

素瓷以白心,平淡見清境

作詩無古今,惟造平淡難”。青白釉的品質在於“畫意不畫形”的“玉境”。


“一切藝術的美,以至於人格的美,都趨向於玉的美:內部有光彩,但是含蓄的光彩,這種光彩是極絢爛,又極平淡”。這亦是古法青白釉的美。

素瓷以白心,平淡見清境

金木煉釉

傳統古法制釉,釉灰原料以石灰石與鳳尾草層為主,經層疊燒煉約七次後,經陳腐而成。

燒成釉面不似其它光鮮照人,雖極薄卻極潤,收光斂澤,典雅靜穆。

素瓷以白心,平淡見清境

加工過的石灰石

素瓷以白心,平淡見清境

燒製過的石灰石與鳳尾草層數層夾疊

素瓷以白心,平淡見清境

篩灰

素瓷以白心,平淡見清境

燒灰煉釉

素瓷以白心,平淡見清境

釉果(煉好的灰加上釉果調配成釉)

青,上生下丹,丹亦是心,凝聚變化之意。

“太極式”上釉方式,使得釉水並非均勻覆蓋胎體,而具隱映流動之象,在器物上變幻聚合。

打破了造型的理性自律,讓一抹青在器物上自由活起來。如浮雲遊弋,如美人一瞥,予人回味。

素瓷以白心,平淡見清境

“太極式”上釉方式

水火焙胎

訪山採石,與普遍追求“白透亮”的胎骨不同,“釉與胎骨合,青從胎骨生”才能表達“白心”豐富的平淡。

天然的礦物與獨特的燒造結合,使得杯中茶入口有天然清涼感,似入無人清境。

素瓷以白心,平淡見清境

天然礦物

素瓷以白心,平淡見清境

水碓(古法粉碎瓷石)

土合成器

造型至簡至淡,製作起來“失之毫釐差之千里”,整套器物造型反覆調整數十次。

素瓷以白心,平淡見清境

揉泥、拉坯、修坯

金木煉釉,水火焙胎,土合成器

歷經輪迴,金木水土方才浴火成器

素瓷以白心,平淡見清境

刻款

素瓷以白心,平淡見清境

點火

素瓷以白心,平淡見清境

燒窯

素瓷以白心,平淡見清境

浴火成器

素瓷以白心,平淡見清境。“道之外無物,物之外無道”,制物不僅僅是為了適用,而是有“所取象”。

由器及心,心器不二,以達圓滿清淨。


“白心”者,清心白身

此心之明,昭然於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