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狀元超實用的學習方法

2019年高考狀元超實用的學習方法

每年高考完,人們都會特別關注對各省狀元和學霸的報道,希望能從別人的成功經驗中,總結出一些有用的東西。

不得不說,考高分的孩子們,在學習上的經驗和技巧的確很有啟發性。

愛學習,會學習,考試考得好,自然也理所當然。

►專項突破,杜絕偏科,哪裡不會“狠補”哪裡

今年的眾多高分考生中,有位叫做謝宇航的學霸的經驗特別值得注意。

他是烏魯木齊的考生,高考中取得了685分的好成績。

他讓人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用50天時間,把數學從拖後腿的學科,直接提成了自己的優勢學科。

高三之前,謝宇航的數學成績就一直不太好,偏科比較厲害。

高三第二次月考,他的數學才只有114分,對於“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這個成績顯然不足以讓人滿意。

謝宇航自己也感覺到很沮喪,他就寫了一張140分的小紙條貼在了自己桌子上。

之後的50天內,他瘋狂的做了六七十套數學卷子。

在狂做卷子之餘,把做錯的題目和不確定的題目,全部認認真真地把過程總結到糾錯本上。

並且堅持每天覆習5道,總結2道。

在之後的一模考試中,他的數學就取得了146分,全市第一的好成績。

在今年的高考中,謝宇航數學取得了145分,比起高三的第二次月考,提高了整整31分。

孩子偏科或者某一科目有某些單項比較弱,是很常見的情況。

每年也都有無數的孩子,因為偏科,在中考、高考這樣的大型考試中吃大虧。

很多父母會因為偏科而斥責孩子,孩子自己也因為學習不得法,越來越沒興趣。甚至會有一種“就是學不會”、“就是不知道怎麼辦”這樣的想法。

但是實際上,孩子某一科目的薄弱,很可能是他之前的學習方法不對或者某些方面的能力不足。

這些是靠罵、訓斥、或者靠孩子自己著急上火的心情,都沒有辦法去提高的。

最好的方式,就是抽出專門的時間,做專項分析、專項練習,把這個缺口補上。

比如充分利用好寒暑假這個時間相對自由的階段。暫緩其他興趣班或優勢學科的學習,集中精力把之前存在的問題給解決。

如果孩子總是馬虎丟分,就專項訓練孩子的準確抄寫,練習專注力;如果孩子是計算有問題,就可以掐著表,每天陪孩子做幾套計算專項卷子;如果是語文基礎沒打好,就多給孩子提供好書,趁著寒暑假讓孩子大量閱讀……學習這條路就像是馬拉松,偏科就等於棄權。越早發現孩子的問題,並且及時補救,孩子就越容易跟上。補足弱勢學科,總成績也會提升得非常快。

2019年高考狀元超實用的學習方法


►把最重要的事放在最前面,從現在開始就要有學習計劃

今年重慶高考理科狀元劉昶的學習方法,比較適合的,是平時比較努力,但效率不太高,成績不太好的孩子。

劉昶在高考中,取得了理科714分的好成績。當地社區請他分享學習經驗。

有位小朋友問他:“作業太多的時候,你是怎麼安排的。”

他很真誠的回答:“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最前面做。把自己覺得最重要的、最薄弱的學科,放在最前面做。”

“學會管理時間,別把希望放在補習班。”

“學會管理時間”、“學會合理規劃時間”,是很多狀元、學霸們,都經常會提到的一句話。

很多孩子自己也是知道應該合理規劃的,但常常是三分鐘熱度,無法堅持,沒多久又走回拖延、低效的老路。所以這塊兒,咱們也多說一下哈。

其實合理規劃時間,學霸們身體力行的只有2個點。

●充分利用白天時間、不搞疲勞戰術

“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最前面做”,說的是一種時間上的取捨。

很多父母和孩子,都會有一種誤解,努力學習就等於長時間一刻不停的學習。但真相併不是這樣。

就拿以“地獄模式”著稱的衡水中學來說,他們的作息時間看似分秒必爭,但實際上給了孩子們充足的睡眠時間。

22:10分睡覺到第二天5:30起床,加上一個小時的強制午休,高中的孩子還能每天睡夠8小時以上。

這些年見過很多才上小學、初中的孩子,經常寫作業寫到半夜10點多、11點多。這其實就需要父母幫孩子做一下時間管理了。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如果熬夜太晚,特別容易影響第二天課堂的精神狀態。

內蒙古雙胞胎學霸王潤和王澤,就說得很實在:“晚上多學1個小時,白天5個小時的課沒上好,這不是得不償失嘛。

在學校的時間是金子,而回家的時間是破銅爛鐵。”

如果孩子作業太多,可以考慮先讓孩子把所有作業按照重要層級排序,預估每一科目的完成時間。

先把最重要、最薄弱的學科做了,然後一點點攻克。千萬別讓孩子磨洋工、熬時間。鼓勵孩子早做完、早休息。

保證孩子有好的學習精力和狀態,是比熬夜苦讀,要重要得多的事情。

●善於歸納總結,杜絕“一錯再錯”

“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最前面做”另一層含義,是要保證時間的高效率。

不要盲目讓孩子多做題,多報班。

總結和反思,其實才是最高效、優先級最高的事情。

學霸們都有個自己的錯題本,並且絕對不是簡單的把錯的題目抄到本子上這麼簡單,而是要進行反覆的琢磨和思考:

這道題的已知條件是什麼?這道題有哪些潛在的已知條件?它考察的是哪些知識點?和課本中的哪些知識、章節有關聯?這些知識點是不是還能引申出其他的已知條件?我做這道題的時候,忽略了什麼地方?下次在遇到這類的問題,我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每道題都這樣去思考,孩子積累到最後,光這一個錯題本的價值,就遠超外面無數補習班的精華筆記和盲目做無數道練習題了。

考試前翻看這個錯題本就可以,時間自然也節省下來了。

2019年高考狀元超實用的學習方法


►薄弱學科,很抓興趣,在實踐中提升孩子能力

今年的高考高分考生中,重慶考生薑明宇的方法,很適合家中孩子還在上幼兒園、小學、初中的朋友們參考。

姜明宇今年15歲,在高中取得了理科667分的成績。他對自己能取得好成績,只是說自己:

“可能稍微聰明一點,(也)有可能(智商)還差一點。只是(對學習)有興趣愛好而已。”

這個孩子身世其實很可憐,2歲時候父母就離了婚,跟著爺爺奶奶生活。

之後父親又患上了腦動脈血管瘤、奶奶也查出膀胱癌,爺爺還有糖尿病,家中債臺高築。

但是,他非常愛學習,“不喜歡玩具,喜歡看書,科普方面的”,“小時候還喜歡看初中、高中資料書。”

在家徒四壁的環境中,他還在陽臺建立了自己小小的化學實驗室,11歲的時候起,就自己動手做各種化學實驗。

他說:“起初只是覺得這個很好耍(好玩),但是現在(覺得)它沒有數學那麼硬核,它又比較有科研性,就喜歡了。”

教育界有個共識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很多時候,孩子某一科目薄弱或者對某課厭煩,都不是與生俱來的。只要提升孩子的學習興趣,都是能夠幫孩子愛上這門學科的。

比如孩子不喜歡英語,可以多給孩子準備一些他感興趣的英文歌、英文動畫片、英文繪本、原版書籍,通過這些,讓孩子去接觸英語。

如果想讓孩子以後“數理化”出色,現在就可以多帶孩子動手做一些物理、化學的小實驗,給孩子提供有趣的數理化科普書,幫孩子把基礎打好。

興趣,是可以培養的。父母提早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激發出來了,孩子對這科有了信心,成績也就基本不用擔心了。

►用平常心對待考試,把眼光放長遠

很多學霸在談到考試的時候,都會顯得特別淡然。2016年雲南省理科狀元龔書凡就總結的特別好。

他說高中生活,最終要的經驗就是要懂得取捨。

“取的,是每次考試、每次做題中,錯的點、容易遺忘的點;舍的,是每次考試的成績和排名;這也許並不容易做到,所以需要大家耐心、長久的等待。”這種對待考試的心態,無論是對孩子,還是對我們父母,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考試,是檢驗孩子學習成果的一種方式,但同樣也可能具有欺騙性。

如果說我們父母和孩子,都把過多關注一時一刻的排名,會浪費孩子很多寶貴的精力,讓孩子樹立很多“假想敵”,也可能造成高估或低估孩子的真實水平。

只有弱化考試排名,把時間和精力更多的用在平時做題以及考試中,暴露出的問題上來,孩子才能真正得到成長和提高。

只要他的學習狀態是積極的,考試成績是穩中有升的,面對暴露出的問題,解決方式是有效的,這就值得鼓勵和表揚。

►有條理、重細節,能寫一手好字

這個細節很值得留意。因為很多父母並不重視孩子的字跡,很多孩子聽到“練字”,也總抱怨沒有用、浪費時間。

但實際上磨刀不誤砍柴工,練字不僅能鍛鍊孩子的專注力、耐心程度,更能訓練孩子的書寫速度和答題速度。

工整的字跡能夠讓閱卷老師第一時間看到孩子答題的亮點、採分點。

有經驗的老師甚至會強調說,同等答題能力的情況下,字跡好的孩子,很可能比字跡差的孩子,多拿5分以上。

如果說朋友們家裡的孩子,寫字鬆鬆垮垮、甚至凌亂塗抹現象嚴重,一定要趁著大型考試之前,讓孩子把字練好。乾淨、清晰, 是最基本的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