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經天緯地之才是如何學習的?

古代的經天緯地之才是如何學習的?


不管是提出“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的姜子牙,還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張良,或是“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的”諸葛亮。無不是我們從小崇拜敬仰之人。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裡,“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那些古代的英傑,他們的學問是從哪來的呢?他們是如何培養和學習的呢?怎樣才能成為像他們一樣的經天緯地之才呢?

學問是從哪來的?

魯迅說:“中國的文化根底都在道教”。其實不然,中國的文化根底全在“道家”。

道學起源於上古伏羲時代,經黃帝、周文王的發煌,於老子而集大成,經歷代聖人的發展,形成了一套東方獨有的思維、行為體系。它以易學符號系統的象、數、理(陰陽、五行、八卦、十天干、十二地支、河圖洛書等)為核心表達方式,以伏羲、軒轅黃帝、老子、莊子的學說為基本出發點,以丹道(化學)、術數(數學)為加以實踐,通過人體、人事、人類社會及自然界之間的關係,用以哲學為潛在表達,以道教為顯在表現,以人類大腦最深層次的元神功能為思維出發點,以自身性命實踐為中心,追求人類社會與自然的最大和諧,它的終極追求和一切行為的終極歸宿都是“道”。

道家即是最早的自然科學學派。最先道破天機,發現了宇宙萬物運行的規律。並以此來指導人類的生產和生活,讓人類和自然系統完美的有機結合。

如何培養和學習的呢?

最早的科學機構是在高山上適合觀星的道觀。一些想擁有大學問的人都必須登山拜師,才能在科學啟蒙的時代獲得超越常人的知識。

大約在公元前17世紀以前的夏朝,中國有了學校。夏朝學校稱為校,主要是舉行祭祀禮儀和教習射御、傳授書教的場所。殷商時代學校的名稱:(庠,拼音:xiang )最初的學校是隻有貴族才能享受的特殊待遇。貴族的子弟們在學校中學習文字、禮儀等一些做貴族所必需的知識。直至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向老子問道,老子傳授孔子《周禮》,孔子以《周禮》為綱,將教學推廣到民間。漸漸,私學興起,最終形成了諸子百家這樣的局面。孔子的偉大之處在於知識的普及。知識普及的需要必然導致一些深奧晦澀的高級知識流失。最終文化階層形成了兩極分化的局面。

怎樣才能成為經天緯地之才呢?


古代的經天緯地之才是如何學習的?



姜子牙

姜子牙因其先祖輔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於呂,故以呂為氏,也稱呂尚。祖先屬於當時的貴族階層,可以接受到教育。姜子牙出世時,家境已經敗落了,所以姜子牙年輕的時候幹過宰牛賣肉的屠夫,也開過酒店賣過酒,聊補無米之炊。 但姜子牙人窮志不短 ,四十歲時突然覺醒,想著人生這樣混下去就沒有了希望,毅然上山學道,勤奮刻苦地學習天文地理、軍事謀略,研究治國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為國家施展才華,三十年後,年近70的姜子牙下山了,山上套路多,姜子牙在渭水用直勾釣魚最終釣到了周文王這條大魚,被拜為太師,並輔佐武王伐紂建立了周朝,完成了人生的逆襲。

姜子牙是齊國的締造者,周文王傾商,武王克紂的首席智囊、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勳,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儒、法、兵、縱橫等諸子百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

建立齊國之後,姜子牙潛心將自己的所學所悟寫下了《六韜》也叫《太公兵法》《素書》。中國古代的兵論、兵法、兵書、戰策、戰術等一整套的軍事理論學說,就其最早發端、形成體系、構成學說來說,都始自齊國,源自太公。


古代的經天緯地之才是如何學習的?


張良

韓國的滅亡,使張良失去了繼承父親事業的機會,喪失了顯赫榮耀的地位,故他心存亡國亡家之恨,並把這種仇恨集中於一點——反秦。

張良到東方拜見倉海君,共同制定謀殺行動計劃。他弟死不葬,散盡家資,找到一個大力士,為他打製一隻重達120斤的大鐵錘(約合60公斤),然後,差人打探秦始皇東巡行蹤。按照君臣車輦規定,天子六駕,即秦始皇所乘車輦由六匹馬拉車,其他大臣四匹馬拉車,刺殺目標是六駕馬車。

張良與大力士確定是秦始皇的車隊到達。但所有車輦全為四駕,分不清哪一輛是秦始皇的座駕,只看到車隊最中間的那輛車最豪華。於是,張良指揮大力士向該車擊去。120斤的大鐵錘一下將乘車者擊斃倒地。張良趁亂鑽入蘆葦叢中,逃離現場。

然而,被大力士擊中的只是副車,秦始皇因多次遇刺,早有預防準備,所有車輦全部四駕,時常換乘座駕,秦始皇倖免於難,但秦始皇對此事十分惱怒,下令全國緝捕刺客,但因無從查起,使張良得以“逍遙法外”,後來不了了之。古博浪沙張良刺秦從此聞名遐邇。此時的張良才33歲。

一天,張良閒步沂水圯橋頭,遇一穿著粗布短袍的老翁。這個老翁走到張良的身邊時,故意把鞋脫落橋下,然後,傲慢地差使張良道:“小子,下去給我撿鞋!”張良愕然,但還是強忍心中的不滿,違心地替他取了上來。隨後,老人又蹺起腳來,命張良給他穿上。此時的張良真想揮拳揍他,但因他已久歷人間滄桑,飽經漂泊生活的種種磨難,因而強壓怒火,膝跪於前,小心翼翼地幫老人穿好鞋。老人非但不謝,反而仰面長笑而去。張良呆視良久,只見那老翁走出裡許之地,又返回橋上,對張良讚歎道:“孺子可教矣。”並約張良五日後的凌晨再到橋頭相會。張良不知何意,但還是恭敬地跪地應諾。

五天後,雞鳴時分,張良急匆匆地趕到橋上。誰知老人故意提前來到橋上,此刻已等在橋頭,見張良來到,忿忿地斥責道:“與老人約,為何誤時?五日後再來!”說罷離去。結果第二次張良再次晚老人一步。第三次,張良索性半夜就到橋上等候。他經受住了考驗,其至誠和隱忍精神感動了老者,於是老者送給他一本書,說:“讀此書則可為王者師,十年後天下大亂,你可用此書興邦立國;十三年後濟北谷城山下的黃石便是老夫。”說罷,揚長而去。這位老人就是傳說中隱身巖穴的高士黃石公,亦稱“圯上老人”。

張良驚喜異常,天亮時分,捧書一看,乃《太公兵法》。從此,張良日夜研習兵書, 俯仰天下大事,終於成為一個深明韜略、文武兼備,足智多謀的“智囊”。

張良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 其先輩在韓國首都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任過五代韓王之國相。力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保存實力,並疏通項羽季父項伯,使得劉邦順利脫身。 憑藉出色的智謀,協助漢王劉邦贏得楚漢戰爭,建立大漢王朝,幫助呂后之子劉盈成為皇太子,冊封為留侯。張良精通黃老之道,不戀權位。晚年,跟隨赤松子雲遊四海。《史記·留侯世家》專門記載了張良的生平。漢高祖劉邦在洛陽南宮評價他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古代的經天緯地之才是如何學習的?



諸葛亮

據史料記載,諸葛先祖原本姓葛,在今天山東諸城的枳溝一帶居住,大約在西漢初年遷徙到陽都。當時陽都已有葛姓家族,為了與當地的葛姓家族區別,諸葛亮的先祖就在“葛”姓前面加了一個諸城的“諸”字,以表示本家族的來歷。從此以後,中國才有了“諸葛”這一姓氏。

陽都城正好處在古代齊國、魯國和楚國交界之地,齊文化的開放進取,魯文化的注重禮儀,楚文化的浪漫與奮鬥精神,都影響著這裡的文人學子。自春秋以來,齊魯之地就以儒學文化昌盛而著稱。兩漢時期,這裡更是人才輩出。

據襄陽地區的地方誌記載,諸葛亮一家從江西來到襄陽後不久,他的大姐嫁給了襄陽有名的大家族蒯家。蒯家是劉表統治荊州的重要依靠力量,這個家族的多位成員都在荊州出任要職,諸葛亮的大姐夫蒯祺後來官居太守之職。大姐出嫁以後不久,諸葛亮的二姐嫁給了襄陽的另外一個名門望族龐家,姐夫名叫龐山民,而龐山民的父親就是襄陽著名的學術領袖、大師級的人物龐德公。

因為親戚關係,諸葛亮經常拜訪龐德公,每次去他都恭恭敬敬地向這位長者行跪拜之禮。久而久之,龐德公就發現,這位年輕人不僅有禮貌,還有常人所沒有的聰慧與涵養,從他的言談之中能感覺到一種高逸超群的志向和清雅脫俗的品格。龐德公非常欣賞諸葛亮,把自己平生所學全部教授給他。

後來,諸葛亮還認識了龐德公的好朋友、大學者司馬徽。當時,學者們講究對古代文獻逐字逐句地解釋和考證,搞得很複雜、很繁瑣,而這些知識對於治國安邦則毫無用處。司馬徽則非常注重儒家經典中的思想內涵,務求領略古人學說中的精髓。這種治學方法對諸葛亮的影響很大。史書上說他讀書是“獨觀其大略”,也就是看個大概。這決非不求甚解,相反,他很善於領會書中的實質內容,而且勤于思考、有自己獨立的見解。他曾經廣泛地學習過諸子百家的經典。在名師的指點下,諸葛亮讀書邁入了一個新的境界。

黃承彥很欣賞諸葛亮的人品和學識。將女兒黃月英嫁給了諸葛亮。而在荊州擔任重要軍事職務的蔡瑁就是諸葛亮妻子的舅舅。有了這層關係,諸葛亮與荊州政界和軍界人士的接觸就更進一步了。通過這些渠道,身居隆中的諸葛亮能夠更迅速地瞭解時局的發展、朝廷和諸侯等各類人物的政治動向以及當時各政治集團的內幕活動等情報信息。

建安二年,諸葛玄去世,諸葛亮就在隆中(位於今湖北襄陽)隱居,躬耕隴畝。平日喜歡種種地,唱唱《梁甫吟》,史書記載,諸葛亮在荊州結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知識分子,他們經常在一起切磋學問,談古論今,關注社會,洞察天下大勢。逃到新野的劉備禮賢下士,三顧茅廬,諸葛亮遂向他陳說了三分天下之計。此時的諸葛亮才27歲。

《隆中對》

諸葛亮分析道:“自董卓擅政以來,各地豪傑並起,佔據州、郡的數不勝數。曹操與袁紹相比,聲望少之又少,然而曹操最終之所以能打敗袁紹,以弱勝強的原因,不僅依靠的是天時,而且也是人的謀劃得當。現在曹操已擁有百萬大軍,挾天子以令諸侯,這確實不能與他爭強。孫權佔據江東,已經歷三世,地勢險要,民眾歸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只可以把他作為外援,但是不可謀取他。荊州北靠漢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資都能得到,東面和吳郡、會稽郡相連,西邊和巴郡、蜀郡相通,這是大家都要爭奪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卻沒有能力守住它。益州地勢險要,有廣闊肥沃的土地,自然條件優越,高祖憑藉它建立了帝業。劉璋昏庸懦弱,張魯在北面佔據漢中,人民殷實富裕,物產豐富,劉璋卻不知道愛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賢明的君主。將軍是漢室宗親,而且聲望很高,聞名天下,廣泛地羅致英雄,思慕賢才,如飢似渴,如果能佔據荊、益兩州,守住險要的地方,和西邊的各個民族和好,又安撫南邊的少數民族,對外聯合孫權,對內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勢發生了變化,就派一員上將率領荊州的軍隊直指中原一帶,將軍您親自率領益州的軍隊從秦川出擊,老百姓誰敢不用竹籃盛著飯食,用壺裝著酒來歡迎將軍您呢?如果真能這樣做,那麼稱霸的事業就可以成功,漢室天下就可以復興了。”

從上述的人物經歷可以看出。要想成為一個經天緯地之才,最重要的是找到正確有用的知識,並加以學習。文化的追根溯源都源自於道家。所以結論就是要去學習道家文化。

最可實操的理論道家典籍書籍就是《六韜》,下一話將為大家解讀《六韜》的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