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魏忠賢得勢的三年中, 明朝為何能在遼東戰場壓著皇太極打?

可以這樣說,魏忠賢掌權的時期,明朝政府抵禦後金在遼東的攻勢還是十分給力的,前期魏忠賢能夠清楚遼東對於京師的重要性,否決了龜縮山海關的提議。積極支持了孫承宗在遼東的戰略,在後期,魏忠賢是支持袁崇煥督師遼東的,從兩人的來往信件來看,關係還是不錯的。並且袁崇煥對抗後金的幾次剽悍的戰功都是魏忠賢當九千歲的時候發生,例如炮轟努爾哈赤,寧遠大捷,多次重創皇太極,使得其只能龜縮於盛京。

在魏忠賢得勢的三年中, 明朝為何能在遼東戰場壓著皇太極打?

關外形勢大好你能說完全是魏忠賢的功勞?其實也不是的,其中的關鍵還是一個錢字。魏忠賢做的最好的一件事,那就是收稅,而且不是向普通老百姓收稅,他針對工商業,對外貿易發達的江南地區收取工商稅、海稅。在河南遭遇天災的時候,魏忠賢也能夠免去賦稅,收來的錢用於賑災。浙江巡撫覺得魏忠賢執政期間,海內鹹平,提議為其修建生祠。你一定不知道遼東官兵立的最起勁,袁崇煥還稱讚魏忠賢“從古內臣誰有出其右者,通侯之世賞宜也!”。

在魏忠賢得勢的三年中, 明朝為何能在遼東戰場壓著皇太極打?

不喜歡的魏忠賢的人也有,他們就是明末牛氣哄哄的東林黨。他們都出身於南京江南貢院,互相視為“校友”,並逐漸形成了黨派,在朝堂之上盤根錯節,黨同伐異。魏忠賢死後,這一群人重新掌握了朝廷,上位之後,立刻廢除了工商稅、海稅,對皇太極領導的後金主和,對於國內農民軍得過且過,對待百姓天災更是置之不理。崇禎上位之後,也不知道這個皇帝怎麼想的,衣服破了打個補丁繼續穿,以至於這些東林黨也成了影帝。

在魏忠賢得勢的三年中, 明朝為何能在遼東戰場壓著皇太極打?

私底下奢靡無度,但是一到崇禎的面前,就變成了比乞丐還窮的官員了。崇禎對於遼東戰場的定位也十分模糊不清,先是拋棄孫承宗,然後又將忠臣袁崇煥給千刀萬剮。遼東局勢惡化也變成了理所當然,其實明朝崇禎上位後,國家財政已經爛到根子裡了,將這些全部怪罪在一個姓魏的太監上,怕是有失偏頗。

文章取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