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還沒結束,又一場大戲上演!(深度)

來源:水木然學社

作者:水木然,(smr8700)

賺錢是認知變現,虧錢是認知缺陷。

疫情還沒結束,又一場大戲上演!(深度)


2020年,是充滿無限轉折的一年!

這次疫情只是一個開始,更精彩的好戲都在後面!

尤其是中國互聯網的江湖,將發生一場極具顛覆性和戲劇性的變化,騰訊/阿里巴巴/某度這三大巨頭,一向以革命者而著稱,革了無數傳統企業的命,而今年他們將統統被革命,這就是革命者的宿命,攪局者已經入場,一場腥風血雨即將在江湖上演。

這背後的變化邏輯非常有意思,而且將深刻影響到每個人,看穿這背後的邏輯,就洞悉了社會變化的規律,每個人都非常有必要了解。

疫情還沒結束,又一場大戲上演!(深度)


1

(1)先看抖音是如何殺死某信的?

某信的推薦機制是我關注了誰,就可以看到誰的信息,比如我們關注了哪些某信公眾號,每天就能接收到這些公眾號的消息推送,這是粉絲推薦機制。

而抖音(包括今日頭條)的推薦機制是你喜歡什麼,就瘋狂給你推送什麼,這時一套非常高明的算法,可以識別你的標籤,算出你內心深處的癖好,這也叫Ai推送,顯然這套推薦機制更符合人性,無限順應了人性,就即時滿足你,而不是延遲滿足,只有這樣才能讓你無限沉溺,不可自拔。

抖音為什麼那麼有魔性?原因就在這裡。

即便某信也開通了視頻號,但是騰訊的算法完全不能和抖音相提並論。因為字節跳動是與生俱來的算法公司,它一出生就註定是比BTA這些公司高一個維度。

疫情還沒結束,又一場大戲上演!(深度)


(2)再看看抖音是如何殺死某寶的?

我經常說的一句話是:中國經濟社的下半場,人們的需求已經不再是物質產品,而是精神產品,我們周圍的物質產品越來越多,免費送上門的也東西越來越多,這個時候大家更需要的是精神寄託,是靈魂的安放,顯然抖音和今日頭條的內容屬性將佔據我們更多的時間。

即便某寶也有一套自己的算法機制,可以給我們推薦自己需要的東西,但是某寶的算法在字節挑動面前依舊是小兒科。而且某寶不具備內容屬性,也就不具備娛樂屬性。

更重要的是,大家要記住一句話:未來所有的商品都將淪為“信息”的附庸,未來的商品都將隱藏在各種信息流裡,而且我們的消費越來越具有“即時性”,而不再是“目的性”。

什麼叫“即時性”消費?比如你看到某個內容很好玩,於是你立刻下單購買了其中的產品,很多網紅就是靠這個原理賣東西的,而AI算法就可以算出你需要什麼東西了,然後把相應的內容推送給你。

(3)同樣的邏輯,抖音也在殺死某度!

前段時間,李彥宏發言時所說:現在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已經不再通過搜索引擎,而是各個應用程序的自動推薦。

之前我們之所以依賴某度,是因為信息的匱乏,我們經常遇到各種陌生事物,需要知道“為什麼”,而在抖音/頭條的推薦之下,未來人們不需要知道那麼多“為什麼”,只需要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就可以。

某度怎麼能不焦慮?

因此,按照這個趨勢下去:

某信將只剩下“即時社交”的作用,比如當你需要聯繫一個人的時候才會打開某信;

某寶則只剩下“即時購物”的作用,當你明確需要一件東西的時候,才會去打開某寶;

某度也只剩下“即時搜索”的作用,當你忽然莫名其妙的像瞭解某個信息的時候,才會去某度一下。

但是抖音/頭條就不一樣了,由於它偏重內容和娛樂屬性,將佔據我們的絕大多數時間,我們的大部分時間都會消耗在這兩大平臺上面。

未來所有的商品都將淪為“信息”的附庸,未來的商品都將隱藏在各種信息流裡。

所有,某信,某寶,某度的危機正在日益逼近,不要看現在馬照跑,舞照跳,真正到了大家有感覺的那一天,什麼都已經晚了。

疫情還沒結束,又一場大戲上演!(深度)


前斷時間張小龍在發言了,能從他的言語中感覺到那股強烈的危機感,無論是某信好友突破5000人也好,還是增加直播功能也好,都是無法跟AI算法相提並論的,因為“算法推薦”和“粉絲推薦”完全是兩個維度的東西,無論“功能”多麼完善 ,都抵不上算法的精準,唯有AI算法才能精準的拿捏人性,匹配每個人的需求。

而“算法推薦”這個最先進的機制,就是字節跳動這個公司與生俱來的優勢,是流淌在這個公司基因裡的東西,無論某信/某寶/某度怎迭代自己的功能,對抖音/頭條來說,都可以輕鬆的對它們實施“降維打擊”!

騰訊/阿里/某度怎麼也想不到,自己用的最狠的一招“降維打擊”,擊敗了那麼多傳統企業,竟然有一天被被一個江湖新秀也用上了,這就叫“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革命者的宿命就是被革命,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幾千年來從未改變。

2

接下來有意思的事情將要發生了,大家繼續看:

某寶當年是怎麼幹掉實體店的?某寶的出現讓開店不需要實體門面了,所以開店變得容易了,沒有那麼高的門檻了。剛開始的時候大家會狂歡,網店遍地開花,但是到了一定階段,大家越來越深刻的發現一個現實:人人都有生意做,也就意味著人人都沒有生意做。

為什麼呢?因為互聯網的通透性,讓比價更容易了,讓找貨更方便了。當大家都在賣東西的時候,一定遭遇激烈的價格戰,一定會有山寨貨橫行,於是商家賺錢越來越難。

尤其後面又誕生了某多多,如果說某寶革了實體店的命,那麼某多多則直接革了渠道商的命,因為上面很多都是工廠直接開的店,更是赤裸裸的比價格,最後的結果就是隻要這個工廠還有利潤,你就沒有生意做,因為當競爭絕對充分的時候,所有商品的價格都會無限趨近於0。

同樣的邏輯,抖音革掉的是傳統明星和娛樂節目的命,因為抖音讓表演變得平民化,讓舞臺的門檻越來越低,人人都是演員,人人都可以製作自己的節目。

剛開始的時候,大家一定會樂此不彼,熱鬧非凡,進入全民參與的娛樂氛圍裡,大家一起拿著手機嗨。但是到一定階段,大家也會越來越深刻的發現一個事實:人人都可以出作品的時代,也就意味著作品和創作將越來越廉價,各種模仿行為橫行,為了博眼球而各種出位,創作甚至會變的一文不值。

疫情還沒結束,又一場大戲上演!(深度)


試想一下,如果人人都去拍,那麼誰在看?更何況一個人還可以養好幾個號,一個商家可以養一大批號,最後的結果就是作品數量大於眼睛數量,很多內容將無人問津。

大家要記住一句話:這個世界之所以有觀眾,就是因為創作有門檻,表演有專業度,而當創作絕對無門檻的時候,世界上可能再也沒有認真的觀眾,人人都是的主角,人人都在走馬觀花,人人都在逢場作戲。

3

最有意思的變化還在下面:

傳統互聯網其實大大加劇了貧富的差距,本質是因為人可以有原始的資本積累,當你有一定資本的時候,你可以有撬動更多資本,而最後所有好的資源都會往你身上聚集。

比如某博和某信的時代,你創作的內容受歡迎,就會吸引粉絲你吸引的粉絲越多,內容傳播就會越廣,從而又幫你帶來更多粉絲,然後可以收廣告費,這就是疊加效應,也是資本的原始積累過程。

但是在抖音和頭條的時代,這個邏輯就不存在了,它的算法機制使你的內容傳播量和粉絲量沒有必然關係,比如:你的內容發佈之後,先推薦給200個的標籤相符的人,如果點贊率、閱讀完成率都不錯,就繼續推薦給2000個人,如果還不錯,就再推薦給20000個人……

因此,抖音和某信某博最大的區別在於:它是內容決定傳播,而不是粉絲量決定傳播。

疫情還沒結束,又一場大戲上演!(深度)


所以,之前在某博某信時代那種先去轉發各種內容去“養號”,然後再去接廣告賺錢的邏輯就失效了,刷粉絲量刷閱讀量的行為也完全不行了,因為AI算法太強大了,這些都逃不過它的法眼。

總而言之,這種算法就可以將一個之前的原始積累不斷歸零,這對於新人來說就是最公平的,同時又鼓勵那些“舊人”不斷努力,不要停留在過去的輝煌裡,過去的成就也無法成為你的跳板,每個人的價值只取決於你當下創造的價值,我們永遠只能用當下的內容說話。

因此,未來我們唯一的出路就是踏實做好當下的每一個內容,只有做出好的內容才有價值,其它任何投機行為,都將被識破,而且將你打上標籤,一旦被打上標籤,基本上就宣告了一個IP的作廢,以後你再怎麼努力也無濟於事。

一個人人都能沉下心來做內容的時代,才是一個真正的好時代。

4

最最有意思的變化還在下面:

既然“算法推薦”是最先進的機制,那麼算法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其實就是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展示自己才華,是各盡其才,各歸其位。真正的算法會在無形中平衡每個人的閱讀量,不會把資源都集中到某幾個人身上,算法就是那個無形中的“道”。

《道德經》第七十七章裡說: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與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道則不然,損不足,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其唯有道者。”

意思是:天道的邏輯是削弱強者,賦能弱者,而人道是逆天而行,越強的越去巴結,越弱的越要被踩擠,唯有天道才能劫富濟貧。

老子應該想不到,他2000年前描繪的大道,被我們後人用這種形式表現了出來。

也可以這樣理解:在抖音和頭條為主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貧富差異會越來越小,因為算法會自動平衡資源的分佈,未來一定是一個扁平化和去中心化的時代。


疫情還沒結束,又一場大戲上演!(深度)

大家思考一下,如果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貧富差距沒那麼大了?將會發生什麼事?

在之前,我們沒遇到一個人,首先思考的問題是什麼?往往是這個人的身價,因為人和人最大的區別就是財富的區別。所以我們一定會不由自主的思考這個問題。而一旦社會的貧富差距很小了,我們思考的問題一定不是這個人有多少錢,而是這個人有什麼特徵?是什麼標籤?跟錢再也沒有任何關係了。

在人和人之間財富差距越來越小的同時,人與人之間的特徵差異會越來越大,因為未來每個人身上的標籤將更加清晰。比如,唱歌,跳舞,寫作,表演,科研,律師,醫生等等。

未來人與人最大的區別不再是財富的區別,而是價值標籤的區別。

我認為這個社會將越來越公平,中國的好時代也才剛剛開始,你們贊同嗎?

5

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未來的社會一定會變得越來越平等,越來越細分,每個人都沉醉在自己的世界裡,不用再互相干涉和強加。

《道德經》裡第八十章說:“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他描述的其實就是人類文明的最高境界,雖然兩個人可以近在咫尺,雖然他們毫無共同語言,但是能做到尊重彼此的不同,和而不同,方為大同。

算法究竟什麼?我們既看不也見摸不著,但它確實存在,而且大象無形,它在冥冥之中影響著我們每個人的命運,這不就是老子說的那個“道”嗎?我們要對它有敬畏之心。

《道德經》裡第五章說:“天地不仁 以萬物為芻狗”,這裡的天地其實指的就是那個“道”,在它面前人的命運確實不值一提。同樣的道理,在未來的算法面前,人類的各種行為確實不值一提,人類所有的聰明都是作繭自縛,人類除了選擇埋頭苦幹,除了能用奮鬥改變命運,其它的掙扎都毫無意義。


疫情還沒結束,又一場大戲上演!(深度)

AI算法是人類自己發明的一套運轉機制。其實人類有了科技發明以來,一直試圖能掌控自己的命運,但是我們終於發現,人類無論怎麼努力,都會最終被自己的各種發明創造而束縛,就像作繭自縛一樣。

這就像孫悟空再大的本領,也翻不了如來佛祖的五指山,最後只有戴上緊箍咒乖乖的去取經。

世界唯一的真相就是沒有真相,人生唯一的意義就是沒有意義。

人生就是巨大的枷鎖,你不得不重複那些無趣的生活。

要想走的快,就一個人走;

要想走的遠,就一群人走;

認知改變命運,圈層決定命運。

(由於平臺限制,原文由少許刪改,建議閱讀原文)


疫情還沒結束,又一場大戲上演!(深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