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臺機器人“知趣”地陪我打了場乒乓球

35.jpg

進博會已是連續三年在上海舉辦,有一位人工智能(AI)“老朋友”也是連續三年到場從不爽約。本屆進博會上,歐姆龍的乒乓球機器人再次公開設擂。雖然我自知乒乓球水平糟糕,但昨天在展館中,依然能和它打得有來有回。是機器人球技退步了?當然不是,這其實更應該算作是這個AI最新進化的證據。

昨天是第三屆進博會展館首次面向採購商開放。不出意外,歐姆龍展臺前,等待與乒乓球機器人交手的人排起隊。為了讓更多人得到體驗的機會,展商為 “攻擂”設下時限——最多兩分鐘。

球桌另一端機器人,身高超過2米,就像一隻有著三條大長腿的甲蟲。從腹部垂下三條胳膊,形成了特別的 “三手持拍”打法。另外有些特別的是,這場“人機大戰”用的儘管是普通球桌,球網卻是一塊硬網——確切地說,是一塊形如球網的屏幕,上面有一些數字在跳動。

輪到我上場了。應該說,在球路上,我還是動了一些腦筋的,希望用好發球優勢,以出其不意的大角度調動機器人,避免在“人機大戰”中輸得太難看。但事實證明,這種打法對機器人沒什麼效果。我試著儘量把球速加快,角度拉大,並讓每一個發球都很突然,為此甚至不惜多次發球出界,但無論我怎麼發,機器人總能在第一時間預判到球的落點,然後將球拍“唰”地一下移動到球的線路上,輕巧地把球擋回。它就像是一次次地隔網搭起一面牆,等著我自己把球打在牆上,然後彈回。

不過,比賽過程並沒有讓我太狼狽。雖然機器人反應機敏、動作迅速,但回球落點不刁——我幾乎接到了它回過來的每一個球,要不是我失誤不斷,應該能得到很多一拍打死的機會。適應了一會兒後,我通過降低球速來控制失誤,於是,和機器人打出了一些多拍來回。甚至還通過左右大角度調動,得了一兩分。

兩分鐘的體驗很快就過去了。就像和一個水平略高於自己的對手打球,拼一下可能有希望贏——這種感覺,讓我意猶未盡。放下球拍,我邊看下一輪比賽,邊和工程師聊了起來。

原來,這種“或許能贏”、躍躍欲試的感覺,是這臺機器人刻意營造的一種效果。和上屆進博會相比,今年參展的這臺機器人,最大的進化不在於球技,而在於“情商”。它的計算機視覺不僅能快速看清球路,從而指揮機械臂精準擊球;更可以“讀”出人類對手的表情和情緒,然後選擇回球質量——既不讓你因為來球太難而沮喪,也不會因為太容易而感覺無聊。事實上,我剛才之所以感覺機器人球路不刁,不是因為它的水平不高,而是因為我水平不高——為了迎合我,它刻意把球打到我手邊。總體上,這臺機器人可以說是“遇強則強、遇弱則弱”,既有幾分像是特別善於陪練的“乒乓高手”,更是一位能夠了解運動員心態,從而合理配置訓練難度和強度的“優秀教練”。

在旁觀時我還注意到,那張帶屏幕的特殊球網,正是機器人的“球商+情商”的證明。它不僅顯示了對人類對手球技的評分,還包括了人類對手的心跳、笑容、眨眼次數等,進而換算成情緒值。在與幾位打球像跳舞的女觀眾過招時,雙“商”在線的它,每次都會盡量慢悠悠地把球“端”過球網,讓對手喜笑顏開。

工程師表示,之所以他們每年都帶乒乓AI參加進博會,最重要的目的並不是要開拓體育市場,而是希望通過這臺集成了計算機視覺、動作捕捉、情緒感知、機器人控制等領域技術的機器人,展示公司在自動控制領域的全面實力。

希望在明年的進博會上還能見到乒乓球機器人,而且還能見證它的再一次升級。

【展品簡介】

今年登陸進博會的是歐姆龍公司第六代乒乓球機器人FORPHEUS,不僅具備較高的乒乓球技能,更具備“共情”能力。據介紹,這臺機器人內置了歐姆龍獨特的人體測量技術,能夠通過圖像傳感,捕捉一系列人體信息,瞭解運動員的心理狀態,並運用算法調整回球方案,使得玩家能夠精神高度集中,沉浸於對打練習,從而激發其訓練動力,最終加速球手提升技術,進一步釋放自身潛能。

作者:張懿編輯:王宛藝 朱偉責任編輯:戎兵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