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馬拉松,一片喧囂後,誰的收穫?

線上馬拉松,一片喧囂後,誰的收穫?

馬拉松被叫停後,眼看著短時間內賽事無法恢復,線上馬近來有點火。

其實,在國家體育總局47號文中,就有“組織開展網絡賽事活動”這麼一句。線上馬本來是一些APP的盈利手段,如今一些無賽可辦的運營商加入其中,使得線上馬成為當下馬拉松的主要體現形式。

那麼,在沒有馬拉松的日子裡,線上馬該不該活躍,是否應成為主流呢?


線上馬拉松,一片喧囂後,誰的收穫?

熱鬧

線上馬是中國馬拉松這幾年高速發展的一大附屬物,藉助互聯網優勢,營造出一場鬆散、隨意的電子馬拉松。

線上馬的推動者是國內幾家跑步APP,因為只有它們具備運動記錄軟件。一方面是推廣自己的APP,另一方面可以靠此有所收益。

收點報名費,發一塊獎牌,讓參與者覺得,自己真的跑了一場馬拉松。線上馬,對於初涉跑步者,具有相當吸引力的。

比起線下比賽,線上馬更簡單、更經濟,因此這幾年來,幾家跑步APP也將線上馬經營為產業。


線上馬拉松,一片喧囂後,誰的收穫?

如今馬拉松不讓搞,線上馬的空間愈發顯得廣闊。各家APP以各種名目,推出線上馬,似乎在維繫著中國路跑產業的熱度。

真正讓線上馬熱鬧起來的,是在總局47號文件後,一些賽事運營商積極響應,推出了旗下賽事的線上版。比如這一天是原定的比賽日,雖然賽事延期,但應個景,鼓勵大家跑個步,來一場線上馬。

目前多家賽事都在推廣自己的線上馬,有的壓根不收報名費,有的象徵性地收一點,有證書,甚至有實物獎牌拿,許多沒比賽跑的跑友,也參與進來。

這可能會成為馬拉松正式恢復前的一個常態。


線上馬拉松,一片喧囂後,誰的收穫?

收益

線上馬當然不會賠本賺吆喝,能生存下來,自是其有盈利模式。利用網絡虛擬化,不需要一切辦賽費用,視收費情況,提供獎牌、衣服等,看上去給參加者福利不少。

正是因為有利可圖,不但眾所周知的幾家跑步APP在搞線上馬,很多機構、自媒體都湊上去,根本沒有門檻一說,只要你能招來報名選手,商機就來了。

比如說,一場線上馬收你30元報名費,可能不少人覺得真便宜。但是你要知道,一塊粗製濫造的獎牌,價格不會超過10塊;一件不談品質的衣服,也能夠讓你10塊拿下。若有上萬人報名,其利潤真能比得上一個團隊運營一場線下賽事了。


線上馬拉松,一片喧囂後,誰的收穫?

所以,才會有各種線上馬層出不窮。有實力的,可以跟賽事聯手,有個幌子;沒實力的,個人都可開搞,在公號上宣傳,接受報名,待參賽者發來跑步記錄截圖,便將獎牌、衣服寄過去。

眼前這波各家賽事推出的線上馬,並不是這個路子,看上去,更多地是給沉寂的國內馬拉松氛圍,聚攏些人氣,刷點存在感。

疫情之下,賽事運營商的苦,只能打掉牙往肚子裡咽。沒有賽事舉行,意味著沒有收益。特別是有些運營商的旗艦賽事,延期之後,預計的收益也得順勢後延,可是維持公司運行需要費用啊!

線上馬顯然不是緩解賽事組委會、運營商的經濟壓力的,閒著也是閒著,就找點事兒幹吧,準備著,時刻準備著,迎接馬拉松復工!


線上馬拉松,一片喧囂後,誰的收穫?

主流

馬拉松的核心乃是線下比賽,線上馬僅是一種延伸。說得好聽點,就是給沒中籤者、一些想跑比賽的人一個替代品、一個念想。任何時候,都不應該成為主角,包括眼下。

有些APP舉辦線上馬,那是在逐利,無可厚非。對於眾多賽事組委會、運營商而言,線上馬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線上馬,某種程度上會對賽事品牌帶來傷害。就以獎牌為例,完賽獎牌往往是賽事亮點之一,有的甚至花重金打造。線上馬預算受限,不可能會有符合賽事品質的一塊獎牌。

線上馬談不上任何體驗,本質上就是你個人隨便找個地方跑個步,美其名曰一場線上馬。作為跑者,該訓練的自會認真去跑,並不是說有了線上馬,就好好跑,沒有線上馬,就不跑。


線上馬拉松,一片喧囂後,誰的收穫?

再往深裡說,線上馬其實是反馬拉松的。真要線上馬“火”起來,馬拉松的生存空間就會受到擠壓,而且會給相當一部分跑者灌輸錯誤的理念,以為線上馬跟馬拉松差不多,有線上馬跑就夠了。

對線上馬,各賽事組委會、運營商不應是積極的推動者,有這工夫,安靜一點也比線上馬的喧囂更好。

莫自己熱火朝天地搞,過後卻發覺,成就了別人獲利,損害了自身乃至產業健康、良性發展,那就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給賽事組委會和運營商的建議是,線上馬可以捎帶地玩玩,別當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