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遭多人圍毆掌摑扒衣,校園霸凌頻發,如何教孩子自我保護?

近日,河南禹州一名女孩被多人圍毆掌摑的視頻在網上瘋狂傳播,視頻中,女孩多次求饒:“我錯了。”但施暴者卻絲毫沒有手軟,扇耳光、腳踹、扯頭髮、甚至要挾扒女孩衣服。

令人心寒的是,圍觀的人有拿出手機拍照的,卻沒有一人阻止,被打的女孩也不曾向圍觀的人求助,不曾喊過一聲“救命”,也沒有任何反抗的行為,只是等她們打夠了,玩累了。

校園霸凌什麼時候才能停止?家長該如何保護自己的孩子?家長又如何教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女孩遭多人圍毆掌摑扒衣,校園霸凌頻發,如何教孩子自我保護?

家庭教育缺失,造就施暴者心理

為什麼本該學習的校園,卻變成暴力恣意生長的土壤?為什麼孩子突然具備了那麼強的攻擊性?為什麼都是孩子被欺負的總是自己的孩子?

在未成年犯罪中,14-16歲是高發期,這時候的孩子正處於青春期,他們衝動、易怒、追求獨立、張揚個性。並且,大部分有暴力行為的孩子,家庭關係緊張,家庭教育也有很大的問題。

1.家長對孩子疏於管教,孩子缺乏家庭的關愛,通過施暴尋求自身的認同感。

很多家長為了生計,長期把孩子寄送在老人身邊,使孩子長期處於放養狀態,孩子得不到基本的家庭關愛,在家庭裡滿足不了自己的生活所需,孩子就會走向社會去尋找。結交社會不良人員,在學校調皮搗蛋,欺負同學等等。

2.感受不到父母的愛,孩子也會缺乏基本的憐憫之心。

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我是很驚訝的,驚訝於這些孩子施暴過程中的冷漠,這得有多大仇怨才能乾脆利落的下手?父母教育孩子一切的基礎都是源於愛,可是大多數中國的父母受傳統教育的影響,一般都會把愛根植在心底,不輕易向孩子表露。

或者因為一些錯誤的表達使孩子覺得父母不愛我,父母愛我是有條件的,這時父母對於自己的期望便不再是羈絆,他們就會放棄對自我的管束,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3.家長絕對的權威,導致孩子選擇用武力來展示和證明自己的存在。

當孩子處於青春叛逆期時,父母的管教又特別嚴格,孩子會經常與父母發生矛盾。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超限效應”,指的是,當管教過於嚴格時,反而會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產生相反的效果。

每個孩子都不是天生的暴力傾向,在家庭教育中缺乏正確的引導,導致他們選擇用武力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展示自己的能力。

“子不教,父之過”孩子成為施暴者,家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女孩遭多人圍毆掌摑扒衣,校園霸凌頻發,如何教孩子自我保護?

什麼樣的孩子容易成為“被欺負的對象”?

許多家長和老師也很疑惑,為什麼總是這樣的孩子被欺負?這些孩子往往是家長和老師眼中的“乖寶寶”、“好學生”從來不惹事,但是卻總被欺負。

家長和老師不可能總是盯著這些孩子,那麼這些孩子該如何擺脫“受氣包”人設?

1.自卑,自我否定,覺得自己沒什麼價值,經常表現出一種“我很好欺負”的樣子。

施暴者往往會尋找一個比自己弱的人作為欺負對象,而這些否定自我價值的孩子,往往會有兩方面的表現:

一是,表現的自己比別人弱,二是朋友比別人少,自己明顯處於弱勢,受到傷害也很難回擊。

施暴者往往專挑“軟柿子”下手,當孩子表現出這些跡象時,無疑成了別人眼中的“軟柿子”。經常一個人單獨行動,缺乏同伴,就增加了遭受欺凌的可能性。

2.自大炫耀,引起眾人反感。

喜歡擺闊,有意無意炫耀自己的財富,你什麼都沒有的時候別人看不起你,你什麼都有別人就會嫉妒你。家長給孩子創造了過於優越的物質條件,卻無形中讓孩子缺少了精神財富。

家長給孩子的,最好的折中辦法就是:大家都一樣,別人家孩子有的,我家孩子也有,別人家孩子沒有的,我家孩子也沒有。

3.覺得丟臉,害怕和家長說了會別嘲諷。

為什麼有些孩子被欺負了,卻不向老師或者家長尋求幫助?有什麼原因這麼難開口呢?

因為孩子覺得丟臉。

就是這個家長覺得很可笑的理由,恰恰是孩子最在意的事情。一開始被欺負,孩子並沒有覺得有什麼,孩子之間玩耍難免會有摩擦,有爭執。

但是,隨著被欺負的次數多了,這些積壓在心裡的委屈也越來越多,他們不想表達,沒有地方表達,所以才引發了那麼多的悲劇。

孩子也要面子,他們的尊嚴使他們無法張開嘴求助,心裡想著“沒準下一次就不會這樣了”,可是這個“下一次”卻遲遲不來。

女孩遭多人圍毆掌摑扒衣,校園霸凌頻發,如何教孩子自我保護?

家長如何教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校園暴力屢禁不止,不僅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更加危害孩子的生命安全,家長等到悲劇發生才明白一切就太晚了。

1.永遠不要嘲笑你的孩子,時刻讓他知道:不管發生什麼,父母永遠是你強有力的後盾。

很多時候,父母教育孩子,特別是男孩,要求孩子不能哭,要堅強。這很容易給孩子一個錯覺,軟弱是可恥的,向別人求救是可恥的,正是這些誤會讓孩子錯過了最佳解救時機。

對於家庭教育中,我認為父母雙方的角色是缺一不可的。父親代表了獨立堅強,母親代表了溫暖包容。當孩子還是個小嬰兒的時候,如果自己的訴求沒有得到及時的回應,那他就會覺得這個世界非常危險。

所以,在家庭生活中,第一時間回應孩子的訴求,可以在孩子和父母之間建立信任,這樣孩子遇到問題才能對父母敞開心扉。

2.不要向施暴者示弱,他打你,你就勇敢的打回去。

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學校請了教育專家來講座,專門給小班的家長普及家庭教育問題。當時專家問這個問題時,答案也是出乎我的意料。

問:“當你孩子在學校被同學欺負,向你求助時,你會教他怎麼解決?”

我想大部分家長的答案一定是,求助老師,讓老師解決。但是,不可能所有的孩子都會去求助老師,老師也不可能時刻盯著孩子。

專家給出的答案就是:“他打你,你就打回去。如果你這次不打,下次他還會欺負你。”

打回去,這叫尊重你的對手,也尊重自己,不要給別人一種“你可以隨意欺負我”的形象,校園暴力不會因為你的“包容”而放過你。

3.建立自己的朋友圈,不欺負別人也不讓自己被欺負。

試想,某個班上來了二三十個插班生,他們這個集體雖然不會說本地方言,不會玩當地孩子的遊戲,但是我相信也沒有人會招惹他們。

4.不做校園霸凌的旁觀者。

對受虐者來說,旁觀者與施暴者一樣,都是這場悲劇的“兇手”。對旁觀者來說,不要加入霸凌,更不要嘲笑走開,能力範圍內及時制止,能力範圍之外聯繫老師或者安保人員。

往往被欺負的孩子總是不受人支持的,身邊的同學也知道欺負人的行為是錯的,可總是缺少站出來的勇氣,為這些深受校園暴力的孩子發聲,與他們一起戰鬥。

教育孩子永遠不要做旁觀者,教會孩子自我保護的同時,也不能冷眼旁觀。

女孩遭多人圍毆掌摑扒衣,校園霸凌頻發,如何教孩子自我保護?

結束語

雖然家長想要一直保護自己的孩子,但是一直充當孩子的保護傘不如教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在校園暴力中,施暴者,受虐者,旁觀者,都是家庭教育缺失的後果。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注意三點:

不欺負別人,

不怕別人欺負,

不準別人欺負人。

我是青松,致力於傳播家庭教育理念,你對校園暴力有什麼看法,如何才能更好的保護我們的孩子?歡迎在評論區發表你的看法,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