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車企對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的佈局

2020-04-21 11:07

上汽集團

2018年6月成立的上海捷氫科技有限公司,是上汽集團內部孵化的一家主營燃料電池系統研發、生產、銷售及整車工程服務的企業。目前,捷氫科技燃料電池電堆和系統功率等級涵蓋30~100kW級以上,廣泛應用於乘用車、輕型客車、公交客車和輕中型卡車等領域。上汽榮威950燃料電池轎車,搭載捷氫科技燃料電池系統,累計銷量50輛,累計行駛里程50萬公里。而上汽大通FCV80已在上海、撫順、佛山、無錫等多個城市實現商業化運營,累積運營里程超過210萬公里

2019年7月,捷氫科技P390燃料電池系統及HSS 35燃料電池儲氫系統成功試裝下線。其中,P390燃料電池系統是新一代車用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系統,電堆功率115kW,具有一體化集成、高功率密度、高耐久性、高可靠性和強環境適應性等優點。HSS 35燃料電池儲氫系統壓力等級35MPa,最大儲氫量達15.9kg。捷氫科技計劃2020年與上汽躍進、上汽紅巖、申沃客車等企業合作,繼續推出搭載P390燃料電池系統的車型。2020年3月,捷氫科技燃料電池項目開工儀式在上海嘉定區“氫能港”正式舉行。

2019年6月,上海化工區·上汽集團氫燃料電池車全場景應用暨加氫站落成儀式舉行。該加氫站將實現從加氫母站、加氫到充電、維修保養的全場景應用,是全球規模最大,國內首個能夠集成行業資源、合規運營的燃料電池車應用全場景加氫站。

一汽集團

2010年上海世博會,一汽聯合同濟大學做了6輛奔騰燃料電池轎車,開展示範運行。之後,該集團開展了30kW燃料電池系統的科研課題的研究。隨著技術的進步,到2015年,其燃料電池電堆功率不斷提升,技術逐漸成熟。2018年10月,一汽首臺紅旗自主燃料電池發動機成功點火。它是國內首款用於搭載乘用車的50kW級別燃料電池發動機,也是國內第一款採用金屬雙極板單堆,系統功率達到50kW,體積比功率達到400W/L。一汽集團還計劃進行紅旗H5燃料電池汽車的示範運行。

2019年8月,一汽集團第一臺燃料電池車用動力電池包生準下線,完成所有電性能、熱性能、機械性能下線檢測項目。據悉,該款電池總成在設計理念、材料應用、工藝改進上均有創新,下箱體採用新型鋁合金材料焊接,實現了電池總成的輕量化設計,減少了零部件模具費用,提升了電池總成的製造精度。同期,一汽集團與武漢眾宇動力系統科技有限公司在氫能燃料電池領域合作形成共識,並就成立“中國一汽-武漢眾宇協同創新實驗室”達成合作協議,重點圍繞大功率車用燃料電池電堆和燃料電池發動機開發,包括系統、電堆、關鍵部件以及重要製備工藝、檢測等方面的聯合開發。

2019年9月,中國一汽與豐田汽車為進一步深化合作夥伴關係,簽訂電動化及智能網聯領域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致力於推出純電動車、氫燃料電池汽車等車型。

東風汽車

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內最早從事燃料電池汽車技術研究的企業,2017年相繼推出兩款燃料電池廂式運輸車,並通過國家公告測試,進行商業化推廣。其後,東風再次成功開發出了新一代插電式燃料電池轎車,填補了近年來公司在燃料電池乘用車領域的空白。2018年11月,由東風汽車牽頭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專項“全功率燃料電池乘用車動力系統平臺及整車開發”項目已經啟動,開展高效率燃料電池乘用車整車開發、全功率燃料電池動力系統平臺開發與優化、燃料電池動力系統全工況仿真及測試驗證、整車測試驗證與氫/電安全研究及標準等關鍵技術研究等項目預計實施週期3年,總經費1.5億元。

2019年7月,東風汽車與襄陽市人民政府、國家電投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漢理工大學在襄陽就各方在氫領域裝備研發與製造、氫能交通應用示範與推廣等方面的合作簽了《戰略合作協議》。

根據協議,三方將聯合開展氫燃料電池汽車的車型開發與推廣,大力推動氫能及燃料電池技術在公交、物流等場景的廣泛應用。電投研究院負責氫燃料電池電堆及系統的研發;東風汽車負責氫燃料電池汽車整車的開發;武漢理工負責為氫燃料電池汽車開發提供技術支持和人才保障。各方在襄陽市聯合設立協同創新平臺,通過融合創新發展,推動氫能技術在交通等領域的應用。同時,三方還將圍繞清潔能源制氫、儲氫、運氫、加氫站建設、氫燃料電池汽車示範與商業推廣等方面進行合作。

北汽集團

北汽福田燃料電池客車率先在國內實現了商業化運營。2019年1月,張家口100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輛採購項目結果公示,其中福田汽車斬獲大站快線版40輛11.5~12米氫燃料電池城市公交車。2月,福田汽車在互動平臺上答覆投資者提問時介紹說,公司再次獲得100輛氫燃料物流車訂單。4月,北汽福田、豐田汽車、億華通共同宣佈,將在氫燃料電池汽車領域展開合作。據悉,此次三方合作共同推出的首款產品是基於各自在電堆、燃料電池動力系統、整車集成等方面的技術優勢與產業積累而成。

按照規劃,未來三方合作還將推出其他氫燃料電池車型。目前,全球氫燃料電池汽車市場中,歐美及日本等傳統汽車大國研發水平較高、技術突破較早,在過去的幾年內主導著燃料電池乘用車的市場。而我國正在加快研發、推進應用。其中,北汽福田、億華通在氫燃料電池、氫燃料電池商用車方面有較快發展。此次,北汽福田、億華通與豐田合作,三者各有所長,將為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研發及應用帶來更大的推進。

廣汽集團

2019年9月,廣汽集團與豐田汽車進一步深化合作夥伴關係,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除了推出中國消費者所喜愛的混合動力車、外插充電式混合動力車外,還將致力於推出質優價廉的純電動車、氫燃料電池車等車型。去年,廣汽還曾對外展示由傳祺GS4改裝的氫燃料電池SUV。據悉,該款車搭載兩個氫氣瓶,燃料電池功率40kW,加氫時間小於3分鐘,NEDC工況下續駛里程達到400公里。而廣汽豐田方面也宣佈,將引入豐田最先進的氫能源汽車示範運行,在南沙建成中國首個70MPa的加氫站。

長安汽車

據介紹,長安汽車2008年進入氫燃料電池汽車領域,先後做過三代產品研發,服務過上海世博會,目前掌握了動力系統集成和控制核心技術,技術能力屬於國內第一梯隊。去年8月,長安汽車在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上成功展出了CS75增程式燃料電池汽車。該款車配裝的電機,最大功率150kW,峰值扭矩295N·m;三元鋰電池組電量為12.9kW·h,行駛里程可達450公里(氫)+60公里(電),只需五分鐘即可將氫充至70MPa。

2019年11月,長安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英國氫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中心正式成立。該中心將聚焦氫燃料電池汽車動力系統集成與控制技術,正向構建燃料電池動力系統平臺,並依託成功申報的英國先進推進技術研發中心項目開展運營。長安新能源將與英國頂級燃料電池企業Intelligent Energy攜手,共同研發全功率型燃料電池汽車,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積累產業化經驗。

長城汽車

2018年6月,長城汽車建立氫能技術中心,這是國內首個擁有全套檢測和試製設備的氫能技術中心。該技術中心支持長城汽車內部研發的同時向全行業開放,以實現與其他合作伙伴共擔研發成本和風險。

2019年11月,長城汽車控股的上燃動力發佈了第三代燃料電池發動機超越-300E。相較於當前市場主流產品,該款產品氫耗降低了10%,效率提升了4.5%,成本下降約28%,系統部件國產化率實現100%。適用於國內各種車型,並重點圍繞中、重型汽車領域提供零排放氫燃料電池解決方案,主要應用於公交客車、中重型載貨車等,規劃2020年11月正式投入量產。

2001年成立的上燃動力是國內較早佈局氫燃料電池的企業之一,截止到2019年3月底,累計申報專利118項,授權84項。其中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5項,實用新型專利64項,累計運營車輛近300輛,總運營里程113萬公里。

目前,長城控股已經形成氫能技術中心、未勢能源和上燃動力三大業務板塊,覆蓋氫能研發、儲運、商用推廣等多個產業鏈環節。按照規劃,長城汽車將於2020年推出首款氫燃料整車平臺,2022年推出首支燃料電池車隊,2023年推出成熟的燃料電池乘用車。

奇瑞汽車

2005年,奇瑞汽車與同濟大學共同研發東方之子氫燃料電池汽車;參與國家863項目開展氫燃料電池轎車研究課題,2010推出艾瑞澤3燃料電池轎車;參與安徽省燃料電池系統重大專項,2018年推出艾瑞澤5燃料電池轎車。

奇瑞新能源於2019年8月註冊成立了安徽瑞氫動力科技有限公司,是提供燃料電池產品及工程服務的平臺。奇瑞新能源後續將投入更多涉及關鍵零部件,比如空壓機、氫氣循環泵等一系列的產業項目。最近,有報道稱,奇瑞新能源準備上馬“奇瑞燃料電池系統開發及產業化項目”,正在建設燃料電池電堆及系統產線,包括電堆測試車間和系統測試車間,一期產能1500~2000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