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第一書記鍾釗奇:扶貧路上新夢想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青山環抱,綠樹縈繞,小橋流水,亭臺樓閣……如今走在廣西桂林市資源縣車田苗族鄉龍塘村,彷彿走進一幅山水畫卷,誰也想不到這裡曾經是一個貧困的小山村。

是什麼讓昔日的貧困山村發生了蛻變?這一切都離不開鍾釗奇和歷任駐村第一書記的努力和堅持。

駐村第一書記鍾釗奇:扶貧路上新夢想

龍塘村苗寨田園

打好扶貧“收官戰”

2018年3月,廣西自治區市場監管局特檢院幹部鍾釗奇接下駐龍塘村第一書記的“接力棒”,也接下了一副沉甸甸的“擔子”:地處湘桂石漠化山區的車田苗族鄉龍塘村是全縣有名的貧困村,近年來雖然在各級黨委政府和後盾單位——自治區市場監管局的大力幫扶下,村裡面貌已得到很大改善,但截至鍾釗奇接任時,全村761戶中仍有194戶739人沒有脫貧,而此時距離中央要求的2020年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還有不到兩年時間,作為龍塘村第一書記,鍾釗奇在任內不僅要摘下龍塘村的“窮帽子”,更要打贏脫貧攻堅的“收官戰”!

使命光榮,任務艱鉅。鍾釗奇深感肩負的重量,為了儘快開展工作,入村第二天他就開始走訪摸底,同時在牆上掛起了“作戰地圖”,將每個貧困家庭的存在困難、幫扶措施和脫貧時間都標註的一清二楚。通過深入細緻的走訪,龍塘村的底數清了,鍾釗奇的心裡明瞭,群眾也把鍾釗奇當成“自家人”了,心裡的想法也都對他和盤托出。鍾釗奇與村“兩委”班子及時因勢利導,講政策,理思路,把以往“輸血”式扶貧與提升內在動力,開展“造血”式扶貧相結合,極大地調動了農戶脫貧致富的積極性,各項扶貧措施都能落地生效。到2018年底,鍾釗奇入村當年就幫扶171戶669人脫貧,村裡的貧困發生率由接任時的28%降到2.6%,2019年又降到0.57%。龍塘村也在歷任扶貧工作隊員和第一書記的幫扶下,順利通過整村脫貧核驗,摘下了“窮帽子”。

駐村第一書記鍾釗奇:扶貧路上新夢想

幫助貧困戶建設西紅柿種植基地

打造產業新“龍頭”

龍塘村地處桂北山區,平均海拔680米,非常適宜種植西紅柿和辣椒。2017年,在自治區市場監管部門的指導下,“車田西紅柿”“車田辣椒”被列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但是,鍾釗奇在走訪時卻發現,種植西紅柿、辣椒雖然一直是村民的經濟來源,但每家都是小範圍種植,沒有規模化和產業化,更沒有獲得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所帶來的經濟效益。為此,鍾釗奇動員村裡的小型合作社與鎮上有實力的合作社實行產銷對接,通過“合作社+貧困戶”的發展模式,帶動310戶農戶加入種植經營,推動特色產業規模化和產業化,打造龍塘村的“龍頭”產業。2019年,全村種植西紅柿520畝,辣椒600畝,產量分別達500噸和180噸,總收入1070萬元,入社農戶當年全部脫貧。同時,鍾釗奇又利用產業獎補政策,為農戶申請獎補資金420餘萬元,極大地激發農戶的種植積極性。

駐村第一書記鍾釗奇:扶貧路上新夢想

走訪貧困戶

建設美麗“新龍塘”

村裡的產業發展了,群眾的腰包也鼓了,一棟棟富有民族特色的苗家木樓先後落成,龍塘村有了新農村的氣象。然而連接村裡村外的道路卻因年久失修,破爛不堪,成為村民議事的“焦點”。

“沒有致富路,哪來新生活?”鍾釗奇和村“兩委”班子下決心解決這些難題。首先,他利用第一書記專項經費10萬元維修了挑水界道路,加寬加固主要路段橋樑,解決了群眾出行難問題。接著籌集資金475萬元,新建了8條產業道路,解決了耕作出行問題;通過後盾單位協調爭取到自治區財政扶貧資金404萬元,先後修建了車邊田大橋,完成了龍塘至伍家路、大吉洞至大石灣以及雲水頭道路硬化;籌集23.5萬元修建了駱駝坪飲水池,完成大水嶺水利渠防滲改造。在後盾單位的支持下,對村委會辦公場所進行升級改造,翻修了會議室和政務宣傳欄、文體活動中心、安裝了路燈……經過一系列改造,龍塘村的面貌煥然一新。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就在鍾釗奇為龍塘村發生的變化而感到欣喜,也在為兩年任期將滿而惆悵的時候,他收到了第一書記任期延長的通知,心裡一陣驚喜:我又能繼續實現我的夢想了——努力把龍塘村打造成旅遊新景點......

(李佔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