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全程無接觸辦案 實現案件辦理速度不停、質效不減

正義網武漢4月21日電(記者花耀蘭 通訊員賀英 汪光吉)自疫情在武漢暴發以來,為有效阻隔病毒,看守所暫停面對面提審和會見,法院也延緩了部分封閉環境下的庭審。面對疫情帶來的挑戰,武漢檢察機關強化溝通,大膽創新,積極探索,開啟了全流程無接觸辦案新模式,有效化解了疫情下辦案工作中的風險和矛盾,實現了案件辦理速度不停、質效不減。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1月30日至4月19日間,僅全市兩級檢察院第一檢察部無接觸辦案共計1173人次,遠程提訊359件496人,書面提審422件507人,書面聽取意見51件53人,遠程開庭107件117人。 

 遠程+書面 破解疫情期間提審難題 

近年來,在武漢陸續被確定為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試點、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地區後,該市兩級檢察機關共計17個檢察院基本全部完成了“三遠一網”建設。疫情期間,兩級檢察院充分利用“三遠一網”,啟動遠程提訊模式,有效避免了不必要接觸。 

2月21日,經提前與看守所聯繫,深入溝通細節,武漢市黃陂區檢察院採用遠程提訊的方式訊問了4名犯罪嫌疑人,順利審查了盜竊、故意毀壞財物、開設賭場等4起案件。提訊完畢後,檢察人員還通過視頻,監督看守所對犯罪嫌疑人進行嚴格消毒後押回監室,最大限度降低了疫情風險。 

對於遠程提訊連線有困難的看守所,武漢市檢察院第一檢察部還提供了備選方案——書面提審。2月中旬,武漢市檢察院第一檢察部檢察官王亞平擬對一名犯罪嫌疑人作不批准逮捕決定,起草完詳細的書面訊問提綱後,她趕往看守所,將訊問提綱交給看守所專門接待人員,一個小時後,接待人員將嫌疑人書面答覆並簽字捺印後的訊問筆錄遞還王亞平,一次無接觸書面提審完成。 

巧用親情會見系統 “面對面”提審無接觸 

對於案情複雜、遠程提訊和書面提審無法查清問題、必須面對面訊問的案件,經與看守所協商聯繫、提前預約,武漢市檢察機關巧用看守所親情會見系統無接觸式訊問,保障案件審查質效。 

今年3月,武漢市漢陽區檢察院辦理了一起涉案金額高達一百餘萬元的“口罩詐騙案”,但受疫情影響,公安機關未能及時調取到犯罪嫌疑人的銀行流水。為查清犯罪嫌疑人非法佔有故意產生的時間節點以及贓款去向,承辦檢察官楊國曉和助理做好防護措施後趕往看守所,利用親情會見設備對犯罪嫌疑人進行了電話提訊,實現了該案在提前介入基礎上“當日提請、當日批捕”。 

近日,在武漢市江漢區檢察院辦理的一起詐騙案中,嫌疑人對其作為原公司離職員工,以偽造的收款憑證收取業務款的事實經過供認不諱,卻對涉嫌罪名有異議。在利用親情會見系統提審時,承辦檢察官尹國傳通過耳機麥克風提問,同時通過屏幕觀察對方表情及狀態。考慮到親情會見系統技術特徵,檢察官還提前調整了訊問思路與預期,重點盤問存疑部分,20分鐘內完成了該案提審程序。 

線上公訴 遠程庭審安全、高效 

4月16日,在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檢察院遠程提訊室內,檢察官和同級法院審判長、審判員通過視頻與被告人“面對面”,開展遠程庭審。當天,5名檢察官出庭公訴,15件刑事案件適用簡易程序14件,合議庭1件,皆當庭宣判。整個庭審過程完整流暢,聲音、畫面清晰,庭審秩序井然有序、快速高效,未受到空間和距離影響,達到了預期庭審效果。 

同一天,武昌區檢察院提起公訴的5起案件也通過遠程視頻方式開庭審理。一個多小時裡,5起速裁案件審理完畢並當庭宣判,5名被告人均認罪認罰。 

疫情期間,武漢市檢察機關通過積極與法院、看守所協調聯繫,充分利用“三遠一網”系統開展“線上公訴”,有效提高了庭審效率、節約了司法資源,也最大限度確保了疫情期間司法人員、訴訟參與人的健康安全和監管場所的疫情防控安全。 

視頻會議 案件討論在雲端 

“黃陂區院、市院一部的各位檢察官,大家好!特殊時期,我們通過視頻開個會,各位手機的圖像、聲音都還穩定吧?”3月20日早上9點,隨著武漢市檢察院一部主任王愛華的一聲詢問,9名參會同志逐一通過視頻會議系統在不同地點回答“收到”或做出“ok”的手勢。 

隨後,通過視頻會議系統,針對黃陂區檢察院提請市檢察院抗訴的一起案件,黃陂區檢察院承辦檢察官介紹案情、展示關鍵證據、闡述區檢察院抗點及理由,市檢察院檢察官對案件焦點和難點問題進行探討並依次發表意見,主持人王愛華主任作總結髮言。歷時55分鐘的視頻會議高效、無接觸,參會同志對這種方式紛紛點贊。 

武漢市檢察機關將繼續秉持“疫情防控常態化、檢察工作多上線”的思路,不靠不等,繼續完善無接觸辦案模式,為實現“打擊犯罪不停步,法律監督不缺位,疫情防控不放鬆”貢獻檢察智慧和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