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衛生合作充分踐行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精神

馬朝林海南醫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博士

4月16日,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發布了題為《COVID-19:保護非洲的生命和經濟》的報告,稱或將有超過30萬非洲人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而喪生。醫療資源薄弱的非洲國家面臨嚴峻形勢。就在同一天,中國政府派出首批援非抗疫醫療專家組,前往埃塞俄比亞、布基納法索幫助開展當地疫情防控工作,充分踐行了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精神。

中非衛生合作歷史悠久,1963年,中國向阿爾及利亞派出第一支醫療隊。半個多世紀以來,我國共有2萬多名援外醫療隊員,先後奔赴50多個非洲國家提供醫療衛生援助,使超過2.5億人次的患者解除了病痛。中國還依託醫療隊,開展中外對口醫院專科合作,援建醫療衛生設施及友好醫院,捐贈醫療設備和藥品、人力資源開發合作等。中國對非醫療援助推動了非洲衛生事業發展,為非洲醫療保健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在非洲各國曆次抗擊瘧疾、霍亂和埃博拉等重大傳染病方面,中國也作出了重要貢獻。尤其是在2014年西非各國抗擊埃博拉的過程中,共派出近千人的公共衛生專家和醫護人員前往疫情一線工作,並先後四批提供總計達7.5億元人民幣的援助物資和援助資金。

中非衛生合作機制也愈益成熟。中非合作論壇歷來關注衛生議題。在論壇的引領和推動下,近10年來,中非衛生合作國際研討會幾乎每年舉辦一次。為落實2012年中非合作論壇第五屆部長級會議通過的《北京行動計劃》,2013年8月,首屆中非部長級衛生合作發展會議在北京召開。與會的中國與非洲各國衛生部長級官員共同簽署併發布《中非衛生合作北京宣言》,為中非協力解決影響非洲大陸的重點衛生難題制定了路線圖。此後,中非部長級衛生合作會議兩年舉辦一次。

2015年12月,習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上提出“中非公共衛生合作計劃”。此次峰會將公共衛生合作列為“十大合作計劃”之一,中非衛生合作被提升到新高度。2018年9月,第七屆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舉行,習近平主席再次將健康衛生列為打造中非命運共同體而重點實施的“八大行動”之一。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中國秉承友好合作、共同抗疫的精神,通過各種方式向非洲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中國政府已與非洲50多個國家開展了技術交流,向近30個非洲國家提供了緊急援助。

3月18日,中國外交部、國家衛健委與非洲疾控中心及24個非洲國家政府官員、衛生專家舉辦視頻會議,分享抗疫信息與經驗。3月24日,中國駐非盟使團團長劉豫錫與非盟社會事務委員阿米拉簽署援非第二批檢測試劑交接證書。4月6日,中國援助18個非洲國家的抗疫物資運抵加納,包括呼吸機、N95口罩、防護服、手套等醫療設備和防護用品等。4月10日,中國援建剛果(金)上加丹加省綜合示範醫院交接儀式在金沙薩舉行。4月16日,中國政府派出第一批援非抗疫醫療專家組。

與此同時,駐守在眾多非洲國家的中國醫療隊、近千名醫護工作者,堅守崗位,積極協助駐在國衛生部門和機構增強疫情防控能力。中國援非醫療隊已開展各類疫情防控培訓和健康活動超過250場,培訓1萬多人,發佈了多語種的公告和防控指南800多份,以實際行動詮釋“不畏艱苦、甘於奉獻、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中國醫療隊精神。此外,包括企業界和慈善界在內的中國民間也廣泛動員,向非洲兄弟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我們堅信,在中非領導人的堅強領導下,在國際社會的積極支持下,秉持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精神,中非人民必將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最終勝利。(責任編輯:王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