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援鄂戰隊】使命勝於安危,南醫大珠江醫院醫療隊的武漢“疫”事

【廣東援鄂戰隊】使命勝於安危,南醫大珠江醫院醫療隊的武漢“疫”事

4月18日上午,廣州市第82場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在南方醫科大學舉行。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支援湖北疫情防控醫療隊隊長、珠江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王華現場分享了抗疫故事。2003年,王華因在抗擊“非典”中作出積極貢獻,曾被廣州市委、市政府授予“廣州抗擊非典先進個人”,被廣東省委、省政府特記三等功。

【廣東援鄂戰隊】使命勝於安危,南醫大珠江醫院醫療隊的武漢“疫”事

//

救急救命,解決供氧難題促康復

//

2020年1月25日凌晨2:30,一個不平凡的大年初一。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的15名醫療隊員與廣東援鄂醫療隊一道,連夜飛抵新冠肺炎疫情的“暴風眼”——武漢市,迅速整建制接管最早的新冠肺炎定點醫院之一——漢口醫院。

使命勝於安危。1月26日下午,經過短暫防護培訓,王華等一行醫療隊員馬不停蹄進駐漢口醫院呼吸六病區。當時,病房爆滿,病人急需幫助。病人最需要的是藥物?但沒有特效藥;是醫生和護士?王華思考能為患者提供什麼?

是氧氣!由於新冠肺炎病情具有“僵持”期和自限性的特點,如果充分供氧,一旦挺過僵持期,病人康復的希望就大大增加。然而,當時漢口醫院氧氣供應不足。怎麼辦?隊員們立即想到了氧氣瓶和製氧機。於是,幾天內大家迅速募集到130餘臺製氧機,70多個氧氣瓶,極大緩解了患者的呼吸困難狀況。為提高氧療效果,隊員們還發揮想象力,募集了700多個儲氧面罩,無創頭罩,將製氧機和儲氧面罩、高流量氧療機器、無創頭罩相結合,進一步提高吸氧效果。最終,援漢前期共92例重症患者,通過積極氧療,79人渡過了難關,康復出院。不斷來回搬運和更換70多公斤、齊人高的氧氣瓶也成為醫療隊所有醫生和護士難忘的記憶。一些重症患者,有時一個人一晚上就得更換15個氧氣瓶,嬌柔的女護士們也練成了“大力士”。

//

與“驢友”病友的一年之約

//

王華回憶起曾經的一位“驢友”錢女士,她因家庭聚集傳播感染新冠肺炎,全家人分別隔離住院。當時,錢女士血氧很低,心率快,整個肺部呈“白肺”樣改變,心中非常恐懼。醫療隊員瞭解情況後,不斷幫助她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錢女士的病情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緩解,達到出院條件。但由於最初肺部損害比較明顯,活動後還有氣促和缺氧症狀。錢女士因害怕出院後缺氧和病情反覆,抱著氧氣瓶不願鬆開。醫療隊員為其聯繫到北京的愛心人士,專門為她募捐了一臺製氧機,解除了她的後顧之憂。在出院前往隔離點前,錢女士與醫療隊員有個“約定”——明年這個時候,邀請珠江醫療隊隊員同遊武漢,彌補在武漢抗疫期間,不能一睹江城美景的遺憾。

//

醫療隊的愛心在病房與社區蔓延

//

為減少新冠肺炎人傳人感染,病區實行了無陪護制度。由於很多患者的親人各被隔離一方,隊員們擔心病人的心理和營養問題。醫療隊在武漢前線的日子,後方、醫院和親人們給大家送來了充沛的物資,保障了前線隊員的需要。醫療隊員們商量,從中節省出一些,分享給了患者,並在每次上班時有針對性地帶一些他們需要的東西。一位阿姨告訴醫療隊員:她有二十多年沒吃過楊桃,在這個特殊時間她嚐到了楊桃的清甜,這是她住院以來最開心的事,她會銘記這一刻,記住廣東珠江醫院醫療隊帶給她的感動。

前線的隊員都有很深的感觸,如果沒有全國齊心,八方支援,沒有統一調度,人人參與,抗疫的階段性成果不會那麼快到來。因此,當隊員們得知當地社區工作人員和志願者也存在物資短缺的情況後,隊員們便節省下物資分些給社區一線抗疫隊員,包括牛奶、方便麵、一次性手套、防護服等幾十箱愛心物資送到武漢8個社區和1個發熱門診。此外,珠江醫院醫療隊還向支援的漢口醫院捐贈了一批醫療物資,包括儲氧面罩、氧氣接頭、靜脈留置針、水膠體等共幾十箱。

王華表示,此次抗疫的最大感受就是:“置身這樣的疫情大考中,作為一名衝在一線的醫務人員,在奔忙奮戰的59個日夜裡,我和我的戰友們腦子裡想的,就是怎麼樣多救人,儘快治好人,這已成為大家的一種本能,一種心照不宣、意氣相通、步調一致的責任,更是一種勝於自身安危的使命!”

來源:南方+

編輯:李瀅、朱曉華、梁傑祥

責編:陳廣泰

致敬白衣天使!

【廣東援鄂戰隊】使命勝於安危,南醫大珠江醫院醫療隊的武漢“疫”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