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去“小學化”的理念,能夠讓快樂真正主宰幼兒的童年

幼兒教育去“小學化”理性探討當前,一股被冠之以“促進學前教育健康發展”之名的學前教育去“小學化”浪潮正在強勢來襲。

學前教育去“小學化”一詞見於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印發的《教育部關於規範幼兒園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現象的通知》。以教育部的通知為依據,全國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門也以學前教育去“小學化”為主題出臺各項“禁令”,旨在極力杜絕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象的蔓延。

幼兒教育去“小學化”的理念,能夠讓快樂真正主宰幼兒的童年

那麼,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象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呢?一些幼兒園打著做好幼小銜接工作的旗號,在幼兒園開設寫字課程、數學課程、珠心算課程、拼音課程以及英語課程等。從短期來看,或許幼兒進入小學階段的學習之後,能夠很快且很好地適應小學學習生活。但是,從長遠來看,這種“小學化”的幼兒教育方式無異於飲鴆止渴,嚴重阻礙著幼兒的健康成長。下面筆者將圍繞幼兒教育去“小學化”展開一些理性的探討。

幼兒教育去“小學化”的理念,能夠讓快樂真正主宰幼兒的童年

一、去"小學化”的理念,能夠讓遊戲真正成為幼兒的主要活動形式

著名兒童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陳鶴琴先生說過:“遊戲是兒童心理特徵,遊戲是兒童的工作,遊戲是兒童的生命。”因此,遊戲理應成為幼兒保教活動的主要組成部分。

幼兒教育去“小學化”的理念,能夠讓快樂真正主宰幼兒的童年

然而,當前,部分幼兒園從小班開始就讓幼兒識字,到中班、大班就讓幼兒開始寫字、學拼音等。一些不明就裡的家長也會認為這樣的幼兒園教育才是值得推崇的,

這樣的幼兒園教育才是有助於幼兒長遠發展和健康成長的,幼兒不會輸在起跑線上。事實果真如此嗎?當然不是。幼兒園這種趨於“小學化”的教育方式就好比是拔苗助長。在短期來看,或許幼兒認識了相對比較多的字,背誦了一定數量的古詩詞,效果是非常“顯著”的。但是,從長期來看,這樣的教育方式會嚴重影響幼兒多元智能的發展。

幼兒教育去“小學化”的理念,能夠讓快樂真正主宰幼兒的童年

什麼是多元智能呢?美國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哈佛大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博士提出:“人類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單一的,由語言智能、數學邏輯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自我認知智能和自然認知智能等八項智能組成。”

幼兒多元智能的發展自然離不開形形色色的遊戲活動。

幼兒教育去“小學化”的理念,能夠讓快樂真正主宰幼兒的童年

舉例來說,在“小小導購員”區域遊戲活動中,扮演“導購員”的幼兒會和扮演“顧客”的幼兒之間會發生語言交流。他們語言交流的內容主要會圍繞商品的質量、價格以及用途等。而正是這些貌似微不足道、稀鬆平常的語言交流,能夠對幼兒語言智能、數學邏輯智能(在簡單計算商品價格的時候可以發展這種智能)、人際智能等都可以得到發展。

幼兒教育去“小學化”的理念,能夠讓快樂真正主宰幼兒的童年

幼兒總是喜歡爬上爬下,因此,“動感攀巖”是幼兒非常喜歡的一種戶外遊戲。“動感攀巖”實際上就是為攀巖遊戲配上一些勁爆的音樂。這樣以來,幼兒在參與“動感攀巖”遊戲活動的過程中,他們的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等都可以得到逐步發展。

幼兒教育去“小學化”的理念,能夠讓快樂真正主宰幼兒的童年

由此可見,在去“小學化”的幼兒教育活動中,遊戲真正成為了幼兒的主要活動形式。而在不同的遊戲活動中,幼兒不同的智能也會得到逐步發展。而這些智能的發展會對幼兒今後更好地學習、工作與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幼兒教育去“小學化”的理念,能夠讓快樂真正主宰幼兒的童年

二、去“小學化”的理念,能夠讓快樂真正主宰幼兒的童年

快樂是童年的“代名詞”。“小學化”的幼兒園保教活動不僅會增加幼兒的課業負擔,還會增加幼兒的心理負擔,進而對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產生嚴重的影響。在生理和心理雙重負擔的重壓下,幼兒的童年也就是失去了快樂的元素。

幼兒教育去“小學化”的理念,能夠讓快樂真正主宰幼兒的童年

去“小學化”的教育理念能夠讓快樂主宰幼兒的童年。幼兒的學習活動主要是以說、唱、玩、演為主。

說、唱、玩、演在提升幼兒語言表達能力、開發幼兒智力、培養幼兒審美能力以及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方面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幼兒教育去“小學化”的理念,能夠讓快樂真正主宰幼兒的童年

在小學課堂上,學生必須要“正襟危坐”仔細聆聽教師的講解。否則,學生的思想就會神遊於課堂之外,學生的學習效果自然也就會不如人意。如果將小學的這種教育方式,即讓每位幼兒“正襟危坐”地聽課,引入到幼兒園教育活動中來,必然會嚴重阻礙幼兒各種能力的發展,併產生厭學情緒。

幼兒教育去“小學化”的理念,能夠讓快樂真正主宰幼兒的童年

貪玩是幼兒的天性,而玩也是幼兒探索世界的一條基本途徑。從樂此不彼的“玩”中,幼兒就會更為清晰透徹地認識各種事物,培養各種興趣,習得各種能力。與此同時,幼兒也能夠從中獲得諸多快樂,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幼兒教育去“小學化”的理念,能夠讓快樂真正主宰幼兒的童年

以繪本教學為例。“小學化”的繪本教學應該是讓學生以閱讀和理解為主。但是,在去“小學化”的幼兒教育理念下,幼兒繪本教學應該以“說和演”為主,即幼兒教師在指導幼兒閱讀各種各樣的繪本時,要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細緻描述,據此,幼兒就可以更為準確透徹地理解繪本內容。在此基礎上,幼兒教師還要鼓勵與引導幼兒去表演繪本內容,以惟妙惟肖的表演繪本內容為契機,幼兒不僅可以入情入境地理解繪本的主旨大意與思想內涵,還能夠從表演繪本的過程中獲得極大的快樂。

與小學生相比,幼兒的心智發展水平尚未成熟,所以去“小學化”的教育方式更有利於幼兒的健康成長。

幼兒教育去“小學化”的理念,能夠讓快樂真正主宰幼兒的童年

三、去"小學化”的理念,能夠讓活動真正孕育幼兒的能力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出了“一日活動皆課程”的基本理念。幼兒園一日活動主要包括來園、出操、就餐、盥洗、上課、遊戲、午睡和離園等。立足於一日活動,幼兒的各種能力都能夠得到逐步發展。雖然幼兒一日活動皆課程,但是卻與小學生的課程有著本質的不同。這主要表現在:小學生的課程教材內容相對比較固定,因此,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行為,還是學生的學習過程,基本上都是圍繞教材教學內容展開的。而幼兒園一日活動基本沒有固定的教材,但是,這些活動在培養幼兒各種能力方面的作用卻是不容忽視的。

幼兒教育去“小學化”的理念,能夠讓快樂真正主宰幼兒的童年

杜威曾經說:“一日活動是幼兒在幼兒園一天的全部經歷,是幼兒生命充實與展現的歷程,是個體在參與、體驗與創造中,利用環境自我更新的歷程。”正因為如此,依託各種各樣的幼兒園一日活動,教師可以富有成效地發展幼兒的各種能力。

幼兒教育去“小學化”的理念,能夠讓快樂真正主宰幼兒的童年

以“盥洗”活動為例,幼兒的生活能力會得到逐步培養。具體來說,

幼兒在“盥洗”活動中能夠學會正確的洗手、洗臉方法、養成有序的入廁行為以及學會了正確的刷牙方法等。尤為重要的是,幼兒教師為了讓幼兒牢記洗手、洗臉和刷牙的正確方法,會使用一些與幼兒認知水平相符的方法,如創編一些兒歌、播放一些動畫片以及做一些小遊戲等。

幼兒教育去“小學化”的理念,能夠讓快樂真正主宰幼兒的童年

去“小學化”的教育理念,真正讓活動成為了幼兒園保教工作的主戰場。

如此,幼兒園保教工作就少了一些急功近利的色彩,多了一些教育人文的底蘊。幼兒在興高采烈地參與一日活動的過程中,他們的各種能力也就會得到不斷髮展。

幼兒教育去“小學化”的理念,能夠讓快樂真正主宰幼兒的童年

當然,幼兒園教育去“小學化”的教育理念與做好幼小銜接並不矛盾,相反,二者之間還是彼此關聯的。幼兒園去“小學化”的教育理念正就是為了更好地做好幼小銜接。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去“小學化”的教育理念貌似與小學教育相去甚遠,但實際上,這種去“小學化”的幼兒園教育理念是符合幼兒認知水平的,是有益於身心健康發展和各種能力穩步發展的。

幼兒教育去“小學化”的理念,能夠讓快樂真正主宰幼兒的童年

總而言之,幼兒教師要清晰地認識到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在本質上的不同。去“小學化”的幼兒教育觀念能夠讓遊戲真正成為幼兒的主要活動形式,能夠讓快樂真正主宰幼兒的童年,能夠讓活動真正孕育幼兒的能力。而這,才是幼兒教育的本來面目,才是幼兒教育的本真狀態。幼兒園才會真正成為幼兒樂而忘返的成長樂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