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討論:CPA比211學歷更有用嗎?

現如今有三樣考試站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研究生考試、公考、註冊會計師考試。


他們的共同點在於,每年都有很多人唱“衰”,然而報錄比卻年年創新高,千軍萬馬爭過獨木橋已經不光是形容高考,也可以來形容這三種考試。


你可能會問,CPA考試怎麼能和前兩種的規模相提並論?


嗨,那隻能說你還天真的以為只有財會專業的人在考CPA,雖然絕對數量上沒有其他全民類考試那麼大規模,但是如今不只金融財務,法律和其他行業的人也密切關注CPA。


作為國內變態級別的幾大證書之一,考不考CPA已經成了“薛定諤的選擇”——如果你自己沒有親自考過,你永遠不知道為考CPA付出的時間 、精力、金錢值不值。


而把CPA送上浪頭的一大推力就是全國不同地區都花式給CPA持證者福利。

熱門討論:CPA比211學歷更有用嗎?

作者ID:oxuec3

01

爭議纏身的CPA考試


大家對於CPA考試的爭議,總體而言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


含金量下降,注會越來越水?


從13年到18年注會的通過率從21%提高到27%,參加注會的考試人群也出圈到金融財會從業者。

在很多人看來,通過率增高=門檻降低=注會沒那麼值錢了。

熱門討論:CPA比211學歷更有用嗎?

*圖片源自《2018年註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分析報告》

但實際上,這不是廢話嗎?知乎上一位用戶回答得精闢:


“除了一線城市的房子以外,你跟我說說看有什麼東西是比10年前更值錢的?


清北畢業生比10年前更值錢了嗎?海歸比10年前更值錢了嗎?985大學確實比10年前擴招了好幾倍,問題在於你考上了嗎?”


任何專業性強、需求量大、認證度高的證書考試都必然會迎來井噴時期,但決定是否需要考證的因素在於準備證書考試中我們習得的知識技能;更功利地看,也在於企業如何看待證書。


考的人年年翻倍,稀缺性被稀釋?


CPA報名人數從13年到18年翻了一倍還多,註冊會計師持證人的絕對數量上升,本來持證者是少數人 ,而現在競爭越來越激烈也是事實。


但同時我們不能忽略能考過CPA的人已經是少數人,有一定的門檻;如果是更低門檻的行業,競爭只會更加激烈,早就過載飽和了。


所以高門檻行業/考證的競爭是稀缺性相對大小的問題,低門檻行業/考證的競爭讓你連基本生存都成問題。

熱門討論:CPA比211學歷更有用嗎?

來源:*職業星整理自制

02

工作/實習/學歷遠大於考證?


考證vs工作/實習/學歷,到底哪個更重要?!

答案可能是一邊倒的當然是考證比不上工作/實習啦。


但把這兩個問題做成二選一的人 ,默認要考證就要放棄工作實習,有了工作實習考證還有個什麼用,完全沒思考過考CPA之於自己的意義。


對於有些人來說,考證是一種“戰術上”的懶惰,懶得思考未來的職業規劃所以考證,但考完證之後還是會很迷茫。


也有的人,你跟他談考證,他說有考證的功夫不如好好工作/實習;你跟他說工作,他說工作多少年都被名校畢業生完爆;你說211/985學歷,他說沒證什麼都不是。


這類懟一切但就是不作為的人自然也不會考慮考證的意義了。


很多企業的招聘廣告裡,很多都會寫上比如考過CPA或者CFA的人優先考慮。


企業如此做的目的在於:在沒有辦法評判一個面試者的工作能力時,需要一些輔助條件來做初步篩選,實習經歷、有沒有證書、是否高校畢業都是同等的評判標準。

熱門討論:CPA比211學歷更有用嗎?

美國很多企業也註明要求CPA(圖源 Indeed)

03

這些人最需要CPA加持


1、四大新人


已經工作的人,尤其是四大員工,CPA對四大人來講是非常重要的。在所裡業務淡季時,四大員工基本都會用來準備CPA考試。


對四大員工而言,每年的Rating(晉升)也會受到CPA的影響,CPA就是評判Rating的一個比較重要的標準。


CPA的通過與否,會直接影響到員工的分數,比方說就算拿到了2分(1-2分較好,4分最差),但CPA成績過低或者是沒通過,就拉低了分數的效果就直接影響了員工的Rating和薪水。


之前,德勤美國雖然不再以CPA作為的Rating的硬性標準,但是賊兮兮地增加了考出CPA證書後的獎金,員工每年還有40小時的有保障的考證學習時間。


已經工作的人,更加了解所從事的職位對於Hard skills的要求;比起應屆生主要的信息來源還是別人,職場人為了突破自己的職場天花板、或者Rating/加薪的要求,更加清楚CPA對於自己的意義。


2、想轉行從事財務工作的人


CPA作為財會行業的“頂級流量”,比起其他幾個考試,更加側重會計、法律。許多國內企業在招聘財會相關的管理人員時,都會要求員工有CPA證書。

熱門討論:CPA比211學歷更有用嗎?

圖源cpaaustralia

全球認可CPA的企業

對於想從事財務工作的人來說,注會就相當於重新讀了一個會計專業,這個時候證書的有用程度:CPA≧ACCA>CMA>CFA>司考

熱門討論:CPA比211學歷更有用嗎?

作者ID:oxuec3

CPA、ACCA、FRM、CFA的對比


3、少部分需瞭解財會知識的人


對於非應屆生,本來就沒有CPA考證資格。但是有些行業的公司在面試的技術面問題中,會涉及一些CFA、CPA相關知識。


以投行為例,IBD面試官在面試中就會問到相關問題,所以這部分同學不需要花大力氣去考證(CPA對於投行人也不是必須的),只需要有相關但知識儲備 。


再比如目前的法律行業人員。對外經貿的法學院院長曾說律所最缺的是能看懂財務報表的律師。


而擔心自己會被AI取代的審計er,在國內除了CPA,如果有司考傍身,在四大內部基本就是橫著走了(但前提是你能考下來...)


04

考CPA前,這幾點你心裡有數嗎


報考條件千萬別想當然!


注會考試是難,想想看報名淘汰一批、複習淘汰一批、打印准考證淘汰一批、熬夜備考淘汰一批、學習能力淘汰一批、不缺考淘汰一批、堅持考完所有科目淘汰一批。


注會的考試分兩個階段,一個是專業階段,要求5年內通過6門考試;第二階段是綜合階段 ,要求連續5年內通過職業能力綜合測試。


具有高等專科以上學校畢業學歷,或者具有會計或者相關專業中級以上技術職稱的人就可以報考。


05

CPA備考Tips


1、科學搭配,考證(相對)不累


CPA考試6門(會計,審計,財務,財務成本管理,經濟法,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知識點很多但是不會有很多難題怪題,所以能把所有內容都細細準備,是基礎。


比較穩的搭配方法是每年考2門——會計和審計最難,但也是其他幾門的基石,因此最好和剩下四門任意一門搭配首先考。


2、科學複習


  • 第一輪,先地毯式過兩門的基礎知識點,求全不求精;
  • 第二輪,主要是做題,結合自己第一輪不懂的部分,通過做題檢驗,再看書、講義、網課講解來解決薄弱環節;
  • 第三輪,主要複習第二輪的錯題,可以做一些衝刺訓練(不過別迷信押題);
  • 第四輪就是多看錯題加模擬練習了。


證書+選對行業,賺錢不愁!

不過話說回來,CPA發揮錦上添花的功能,顯然是最有分量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把握住歷史潮流,才能讓自己的努力事半功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