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從父母捨得讓他做家務開始

如今的父母,雖然嘴上唸叨著家裡神獸各種不是,但有一點,從來不捨得讓神獸做家務。綜藝節目《少年說》有一期,一位叫付軒昂的男孩走上天台控訴媽媽讓他做太多的家務。想從家務活中解脫出來的男孩,沒想到卻遭到臺下媽媽堅定的拒絕。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從父母捨得讓他做家務開始

隨後,媽媽語重心長地給出了自己的解釋:“家務是學習的一部分,是生活的一部分。家務勞動的能力,它會鍛鍊你的動手能力,它會培養你的感恩之心,它會讓你有耐心有愛心。你現在的學習通過做家務會得到促進,因為你會懂得這是真正的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你生命的組成部分。”

媽媽的回答,得到了網友的一致肯定:媽媽三觀太正了。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從父母捨得讓他做家務開始

一、家務,正是被很多父母忽略的一項重要技能。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兒童最早是通過動作來發展思維的,越喜歡動手越有利於大腦的發育。”

現實生活中,像這樣節目中那樣鼓勵孩子做家務的父母,為數並不多。

二、為什麼要孩子做家務呢

1.懂得感恩。心理學將感恩認為是積極心理學24種積極人格特質之一,感恩不是指報答,更不是義務和責任。感恩,指的是對擁有的事物和受到恩惠的一種欣賞、快樂、積極主動的體驗。

美國生物心理學家杜雷思沃密教授證實:感恩心理,有助於身心健康。孩子從小學會感恩,睡眠、心理和整體發育水平都會比不懂感恩的同齡孩子要好,較少出現抑鬱等負面心理,也很少參與鬥毆等暴力行為,具有良好的人際交往,長大後,婚姻也更穩定。

古人說:“習勞知感恩”。只有親身勞動,親手去做,體會生活的不易,瞭解父母的辛苦,才會體貼父母,感恩父母。

同事的兒子8歲,同事生日這天,想炒一盤黃瓜給媽媽吃。可他不夠高,只好搬個椅子踩上去,往鍋裡倒油,油四濺了,他怕被濺到,就戴了副棉手套,接著把黃瓜倒進鍋,結果油濺得更高!情急之下,戴上了爸爸的安全帽,全副武裝,終於,汗流浹背把菜炒出來。

試想,這個小男孩以後吃媽媽做的飯菜,會不會挑食,嫌東嫌西?

一定不會!

因為他知道,做飯很辛苦,媽媽不但做飯還要工作,真是難上加難,十分不易。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從父母捨得讓他做家務開始

2.有自理能力。

美國弗吉尼亞大學一項研究顯示,日常幫著做家務的孩子更自信,學習成績更好,社交能力更強,更快樂,而不怎麼做家務的孩子容易對生活不滿。

當孩子能做好一件家務時,他就會下意識的認為自己也能做好另一件家務。因為成就感會讓人做事變得更有底氣,更有自信。

《神童17歲考上中科院碩博連讀卻遭退學》一度引起熱議。曾經,17歲的魏永康總分第二,考進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成為碩博連讀研究生。後來,魏永康連碩士學位都沒拿到,就被學校勸退了。

原因說來不可思議——無法自理,不能自主生活學習:

  • 熱了,不知脫衣服,冷了,不知加衣服,冬天,穿著單衣、趿著拖鞋就往外跑;
  • 房間不打掃,臭烘烘的,襪子、髒衣服到處扔;
  • 經常一個人窩在寢室裡看書,卻忘了參加考試、撰寫畢業論文。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從父母捨得讓他做家務開始


事出必有因。魏永康的母親曾代勞他的一切:除了學習,家裡任何事都不讓他插手,給他洗衣、端飯、洗澡、洗臉,連牙膏都擠好,甚至,為不耽誤兒子看書,魏永康讀高中時,還給他餵飯。

看到魏永康的現狀,母親後悔不已,然而,已經太晚了。

為人父母,都希望孩子有出息,可空有高智商高學歷,連自己的生活都安排不好,又怎能自立人生,走的遠,飛的高?

三、怎樣引導孩子做家務呢

1.制定小目標,父母共同參與。在蒙特梭利教室裡基本桌子都用白色的,因為白桌子弄髒後會非常的明顯,孩子可以感官的發現汙漬的存在。而這種我們一般稱為“和環境的溝通”。

如果你想讓孩子自發的做家務清理桌子,那麼你需要一個能讓孩子快速感知的環境,例如提供一個白色的桌子,同時提供能快速操作的工具放在他能看到的地方,父母可以給孩子做示範,如果桌子上髒了應該怎麼把汙漬擦掉,如果擦不乾淨,父母參與進去一起完成,然後孩子自然而然會去做嘗試,以後也會自然的形成一個好的習慣。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從父母捨得讓他做家務開始

2.儘量放手,不去幹涉。做家務是一份能力,很多家長沒有耐心或者過分追求完美,看孩子做家務慢,做的不好,反而給自己製造了麻煩,就忍不住嫌棄孩子“別做了,還不如不做!”這種做法嚴重挫傷了孩子的勞動積極性,當下次要求孩子做家務時,孩子內心的陰影無法消除,就不想做家務了。

如1歲多的孩子想掃地,家長卻認為他還小,做不好,拒絕他掃地,那麼以後想培養他做家務的能力時,就會變得困難。《孩子:挑戰》中說,我們的過度保護容易讓孩子失去勇氣。

明尼蘇達大學的Marty Rossman教授曾經做過一項研究,發現從3、4歲就開始參與家務勞動的兒童,與直到青春期才參與家務勞動的孩子相比,在成長的過程中更容易與家人和朋友建立良好的關係,更容易自食其力,也更容易在學業和事業上取得成功。

在德國,孩子做家務是由法律規定,

有詳細的規則明文:

6歲之前的孩子可以玩耍,不做家務;

6-10歲的孩子,要洗碗、掃地、買東西;

10-14歲的孩子,要修剪草坪;

14-16歲的孩子,要洗汽車,整理花園;

16週歲以上的孩子,每週大掃除一次。

對於不願意做家務的孩子,父母可以向法院申訴。

不只是德國,還有很多其他國家,在孩子做家務的問題上,都是儘量的支持和引導。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從父母捨得讓他做家務開始

3.及時的表揚和肯定。當孩子完成一件苦差事時,作為感謝應該提供一點獎勵,欣賞他們所做的辛勤工作助於提高他們的自尊 。

我家孩子四歲的時候主動要求刷碗,我同意了,但是洗碗槽她夠不到怎麼辦?還沒等我引導,她自己搬了個小凳子站到上面,高度剛剛好,我及時得表揚她愛動腦筋。她刷完碗,我假裝拿起來仔細檢查,告訴她比媽媽刷的仔細乾淨,小傢伙高興的手舞足蹈。

有一份名叫哈佛格蘭特研究的資料顯示,研究人員跟蹤了268名哈佛畢業生和456名貧困家庭的男孩,後來又引入斯坦福大學教授對1500名學生的研究記錄,試圖尋找一個答案:那些成年後有成就的人,童年都有什麼相似處?

研究中的一項發現,可能90%的家長都沒想到。成年後有成就且過得比較幸福的人,有個重要的相似處:“他們從小就會做那些看似瑣碎的家務”。

四、結束語。事實上,孩子不斷學會新的家務技能的過程,也是身體系統不斷髮育完善的過程。我們不教會孩子做家務,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到社會上以後是很自卑的,很內向的,不敢去交往,不敢去做領導,沒有主見,總是人云亦云,總是聽從別人的,我們就培養了一個奴性的孩子。所以家長們一定要培養孩子做家務。

————————

歡迎關注@妙媽玄參,專注中醫育兒,讓寶寶少生病不生病,讓媽媽輕鬆愉悅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