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昌古鎮,回味童年時光

大家好,我是大國小賽,重度旅遊愛好者一枚,走過十多個國家,四大洲,三大洋,仍在用腳不停地丈量地球,很高興和大家分享我的旅行經歷

說起江南古鎮,大家的腦海中肯定立馬會蹦出幾個古鎮的名字,各個大名鼎鼎、眾所周知,像周莊啦、烏鎮啦、西塘啦等等,不過今天我不說那幾個大家比較熟悉的古鎮,而是要帶大家去看看可能大家頗為陌生的一處好地方—安昌古鎮。

安昌古鎮,回味童年時光

安昌古鎮讓我想起了我小時候老家農村的生活。小橋流水人家,廊棚粉牆黛瓦。

早上,當東方既白,一縷金色的晨曦灑向了大地的時候,像按了開關一樣,小鎮被瞬間激活了。姆媽起床,打開店門的門栓,卸下中間第一塊門板,依次把東西兩邊的門板取下按順序在邊上疊好,抬頭看看外面天象,早上天空湛藍,陽光明媚,今天肯定又是一個好天氣。於是,把前幾天做的臘腸、用鎮上仁昌牌醬油醃製的醬鴨、醬雞、醬鵪鶉等一個一個拿出來,掛到了門口騎樓廊棚下的鐵絲上繼續晾曬。

安昌古鎮,回味童年時光

說來也怪,醬東西只有用仁昌醬園的醬油醬出來的才好吃,他家做醬油始於光緒十八年,做的醬油要在大自然中發酵800多天才行,難怪《舌尖上的中國》也專門來古鎮拍了一集呢。

安昌古鎮,回味童年時光


姆媽邊手腳不停利索的掛著醬貨,抬頭邊熱情地和戴著烏氈帽撐著烏篷船去三爺爺那裡吃早飯的阿公打著招呼。

紹興有三烏

烏是紹興土話,就是黑的意思,三烏就是三樣黑的東西,阿公戴的烏氈帽,撐的烏篷船就佔兩樣了,還有一樣是什麼大家來猜一下?

答案:烏氈帽、烏篷船、烏乾菜。

紹興的女人很厲害,可以一心多用,這當然包括姆媽了,她邊晾曬東西邊估算著時間,看時間差不多了,朝屋內大喝一聲,小朋友正做著美夢,被姆媽一聲叫醒,小孩子都一樣,總是想多賴一會床,還想著今天是週末不用去學校了,怎麼也要這麼早起床什麼的,最後在姆媽的一聲高過一聲的奪命連環獅子吼催促下,只好不情不願地起床,胡亂搞好個人衛生,迷迷糊糊地出門,去做饅頭的三爺爺家吃早飯。

安昌古鎮,回味童年時光

迎著朝霞,走在石板路上。小鎮古街的道路鋪著長短不一的青石板,有的被走得很光亮,有的被水滴的坑坑窪窪,一看就是有些年紀的了。聽阿公說,安昌古鎮歷史比較悠久了,最早建造於北宋仁宗年間,是的,就是現在熱播的電視劇《清平樂》的那個人才輩出、群星閃耀的年代。後來由於戰亂多次損毀,直到明清時期又開始重建,才有了現在的俊俏模樣。

抬頭是連綿向前的廊棚或者說騎樓,和古街差不多長,有三里多。好像每個古鎮都有廊棚或者騎樓的。依水而建,主要作用就是遮風擋雨,颳風下雨時不用擔心被雨淋,下面仍舊可以走人,也不影響店家做生意。

廊棚下,早起吃了早飯的幾個阿公,跟寶麟酒店的老闆沈寶麟已經泡好茶坐在一起吹牛了,寶麟酒店上過電視,老闆沈寶麟現在是安昌古鎮的招牌、移動的廣告,他們一起回憶著屬於他們的那段光輝歲月。隔幾戶人家就有的河埠頭上,洗衣服的阿婆阿嬸們聊著家長裡短。一路上,搡年糕的、裹粽子的、理髮的、箍桶的都已經開了門,開始做準備工作迎接一天的生意了。鎮裡的扯白糖的一把好手鄭大叔也已經搬出了傢伙,準備大幹一場了。扯白糖是小孩子的最愛,純天然綠色食品,沒加過添加劑,味道比現在很多包裝精美的糖果都好吃。以前鄭大叔是挑著擔,一個框裡放著扯好的白糖,一個框用來收舊銅爛鐵熟料拖鞋,雞毛鴨毛等,走街串巷的吆喝,小孩子平時都會偷偷地流著可換扯白糖的那些東西,等到鄭大叔聲音出現了,早就拎著東西在必經的廊棚下等著他了。

安昌古鎮,回味童年時光

扯白糖

跟鄭大叔打了招呼後就到了三爺爺的店裡了。三爺爺是鎮裡的早餐老字號,所有東西都自己做的,土豬肉做餡的饅頭,我一餐要吃三個,還有他自己磨的豆漿,口感醇厚,也來一碗,放點仁昌的醬油,裡面再加幾顆三爺爺炸得酥脆的油條段,喝一口那個香啊。

阿公已經坐在八仙桌上喝酒了,紹興的老一輩都有喝早老酒的習慣。黃酒在紹興被稱為老酒。打一錫壺,下酒菜可以是幾個茴香豆,切點臘腸,搞碟醬貨,咪一小口,發出滿足的嘖嘖聲。我坐在後面的桌上,看著阿公戴著烏氈帽的背影,看他咪著紹興酒,跟同桌的爺爺們講著紹興話,你會感覺好像時空轉換,來到了魯迅先生筆下的故事裡,跟阿Q坐一起吃早飯呢。

關於我小時候之紹興手工黃酒可看我前面的文章我小時候之紹興手工黃酒

言歸正傳,阿公喝了酒就喜歡講故事,小孩子最喜歡聽他講紹興師爺的故事。阿公說,師爺是科舉考不上的人,經過培訓,給官老爺處理事務的人。自古就有,最早四君子養3000門客,其實就是師爺的雛形,後來發展到明代時紹興出了個很有名的師爺徐文長(徐渭)給胡宗憲做師爺的,一代奇人啊,不過真正登上歷史舞臺的是在清朝,滿人剛入關要依靠漢人治理天下又不能給漢人權,所以特別倚重無官無職的師爺,而衙門中又以紹興師爺居絕大多數,於是乎留下了“無紹不成衙”的說法。阿公呷了一口酒又慢條斯理地從為什麼紹興出那麼多師爺開始說起,到師爺的培養過程,考驗過程等等,如黃河氾濫、滔滔不絕,不過小孩子最喜歡聽他說一些跟師爺有關的故事,像徐文長啊,師爺的敲竹槓啊等等。

師爺招聘之最後的考驗

紹興師爺名氣大,導致不少官員招聘師爺時特別注重“紹興品牌”。經過筆試面試後,還有最後一關吃飯,會上紹興的特色菜“臭三樣”:臭豆腐、黴千張、黴菜梗,不吃的淘汰!只有吃得了這三樣的,才是正宗的紹興人.

安昌古鎮,回味童年時光

黴菜梗,紹興三臭之頭牌

吃罷早飯,去找小胖玩,小胖家在河對岸,要過橋,古鎮裡橋特別多,隔不遠就是一座,很是方便,以前鎮裡新郎新娘子結婚,要抬著走過了三橋,婚姻才會順順當當的呢。小胖家在曬筍乾菜。這就是紹興“三烏”裡最後的一個烏乾菜了,在紹興,又叫梅乾菜。有一道菜就梅乾菜蒸肉,用五花肉拌著梅乾菜,做飯時放進大鍋一起蒸,梅乾菜吸收了五花肉的油脂後油光程亮,用來下粥特別香,而五花肉被吸收了大部分油脂後變得不肥膩了,還有了梅乾菜的清香,下飯最好。在夏天還可以保存很久,像古鎮的醬雞醬鴨一樣,都是是勞動人民從長期實踐生活中得到的經驗,在以前那個沒有冰箱的年代,可是存儲食物的一個好方法呢。

小鎮上還有幾處好地方可以去看一下,像社戲臺、穗康錢莊、民俗風情館、師爺館等,當然,可以選擇坐一下水上的出租車——烏篷船,說不定還可以碰到阿公,聽他講講紹興師爺的故事呢!

這是本人遊記改編文章!歡迎大家關注我(@大國小賽去旅行)並留言。在家多讀聖賢書,得閒常走江湖路,我們下期不見不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