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7月——選美中國廣西行

潿洲島:水火雕出的作品

  據《選美中國》中記載,“潿洲島是中國最大的、最年輕的火山島”,“那一個個因火山爆發而被燒灼的、積壓留下的石壁、石臺,線條怪誕,色彩絢麗而奇特的海蝕地貌也多姿多彩地散佈在周圍沿岸”,“海蝕洞、海蝕溝、海蝕龕、海蝕崖、海蝕柱、海蝕臺、海蝕殘丘、海蝕蘑菇等等,奇妙又壯觀,如海上秘境”。我就是抱著參觀第四紀火山活動遺蹟的目的踏上潿洲島的,我倒要看看那一場讓天地為之動容的傑作,還有這之後的漫長歲月中,大海是如何憑藉她的堅持不懈不屈不撓再度讓天地改頭換面的。

2006年07月——選美中國廣西行

圖01. 潛水

2006年07月——選美中國廣西行

圖02. 地質公園

  火山海蝕地貌之旅是在我上島的第二天從“滴水丹屏”開始的,絕壁之上綠樹成蔭,層間裂隙常有水溢出,一點點往下滴,如珠簾垂掛,故名“滴水丹屏”。絕壁之上曾有一個惟妙惟肖的“人頭像”,但是她恐怕是耐不住“高處不勝寒”的寂寞,不再翹首盼望海上的歸帆,而是靜靜地坐在海岸上,任憑潮水在她身畔嬉戲打鬧。從“滴水丹屏”沿著海岸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時而看到海邊垂釣的漁民,時而看到捕撈海螺的孩童,我在各件海蝕“工藝品”之間跳躍穿行,一路走到“古火山口”。據說這裡就是火山噴發的中心,火山經過歲月的磨礪,已不復當年的魯莽,躲在海底過起了隱居生活。海岸之上,我們還能看到很多大自然的傑作,“平臺聽濤”、“百獸鬧海”、“海蝕橋”、“賊佬洞”……縱然火山噴發那一瞬驚天動地,卻抵不過大海長年累月的水滴石穿,這才是大自然永恆的法則。

2006年07月——選美中國廣西行

圖03. 滴水丹屏

2006年07月——選美中國廣西行

圖04. 滴水丹屏

2006年07月——選美中國廣西行

圖05. 平臺聽濤

2006年07月——選美中國廣西行

圖06. 天生橋

  潿洲島素有南海“蓬萊”之稱,是因為島上綠樹成蔭風景宜人而得名。島上有一座外國傳教士主持建造的“天主堂”,青灰色石磚的哥特式建築掩映在綠影婆娑的芭蕉林和木菠蘿林中,格外的高大雄偉,或許是因為看過了太多教堂的緣故——從家鄉哈爾濱的索非亞大教堂,到北海道函館的羅馬天主教堂——我對教堂不是特別感興趣,倒是當地人推薦的“木菠蘿”令我垂涎不已。終於在即將離開潿洲島的時候,讓我在農貿市場覓得一個重十餘斤的“木菠蘿”,我坐在骯髒的市場攤位上,捧著“木菠蘿”,一邊忙不迭地驅趕著蒼蠅,一邊迫不及待地狼吞虎嚥起來,這“木菠蘿”甘甜味美,只是吃起來太過費時費力。據當地人講,“木菠蘿”種子還可以入菜,可惜我急著乘船返回北海再坐夜車去桂林,無緣品嚐這美味佳餚了。

2006年07月——選美中國廣西行

圖07. “木菠蘿”

陽朔:陽朔山水甲桂林

  經過一夜坐臥不安的顛簸和空調冷風的肆虐後,我在清晨時分到達了桂林汽車站,隨即轉最早的一班車到達了陽朔,不知不覺間我已站在了驢友們故老相傳的勝地——陽朔西街。縱然我已身在陽朔,縱然我包中還有臨行前匆匆打印的旅遊攻略,但是我對陽朔的瞭解仍然停留在去年的水平上,除了對徒步灕江有些許瞭解外,對陽朔其他旅遊景點一無所知。清晨,一個揹著大包、踏著拖鞋、意識恍惚的年輕人在西街迷茫地遊蕩,臉上寫滿了疲憊和倦意——這就是當時我的真實寫照。最終我落腳在竹林客棧,奢靡地選擇了最昂貴的頂層客房,站在陽臺上,盡覽西街景色,為此我付出了80元一天的房租。入住後,我先痛痛快快地洗了個澡,洗去了一夜的疲憊和風塵,之後直奔客棧中的電腦向幾個來過桂林的朋友諮詢。在“爺們”的友情幫助下,並參照我行前準備的攻略,我初步擬定了三天遊陽朔的計劃。

  休息完畢,輕裝上陣,跨上從客棧租來的自行車,直奔目標——十里畫廊龍門水巖而去。龍門水巖是“爺們”的鼎力推薦,在一番討價還價之後,門票從160元侃到了90元。坐著小船劃入龍門水巖,彎腰低頭,小心翼翼,生怕把頭撞到石壁之上。船再向溶洞深處劃,洞中別有洞天——洞中豪宅“蓮花寶座”,門廳廣闊盡顯氣派,鐘乳石千奇百態,作為家居裝飾,雕樑畫棟般精美非凡;穿堂過室,有微縮版的“萬里長城”引路,旖旎小徑通往“龍脊梯田”,樂在躬耕隴畝,趣自吟詠田園;行至盡頭,“清水池”中戲水,“濁水塘”中泥浴,“九天瀑布”下衝涼……喀斯特地貌造就了龍門水巖特有的地下河水巖洞景觀,在酷暑之日送來了陣陣清涼,恰似在蒸蒸日上、誇誇其談動輒對旅遊景點大動土木的氛圍中,龍門水巖保持其特有的純天然風貌所帶給遊人的耳目一新。

2006年07月——選美中國廣西行

圖08. 龍門水巖

2006年07月——選美中國廣西行

圖09. 雄獅回首

  說到這桂林的山水精華,素來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興坪山水甲陽朔”之說,灕江山水的精華就在於興坪至楊堤這18公里的水路,而我第二天的行程就是從楊堤出發徒步至“興坪佳境”結束。十里長堤,步步皆景,“鯉魚掛壁”、“童子拜觀音”、“雄獅上五指山”、“浪石仙境”、“八仙過江”、“仙女下凡”、“九馬畫山”、“黃布倒影”、“興坪佳境”……群峰競秀,碧水環流,山光水色,如詩如畫,感嘆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神山奇水的同時,感受34度高溫下徐徐江風帶來的絲絲清涼,這種感覺用任何文字都無法完美釋義。

2006年07月——選美中國廣西行

圖10. 浪石古鎮

2006年07月——選美中國廣西行

圖11. 浪石仙境

2006年07月——選美中國廣西行

圖12. 田園風光

2006年07月——選美中國廣西行

圖13. 九馬畫山

2006年07月——選美中國廣西行

圖14. 興坪佳境

  第三日早起,乘車至遇龍橋,再順著遇龍河乘竹筏漂流而下。由於我來得早,沒有其他遊人的驚擾,河面之上靜悄悄,河水尚未醒來。忽而下起了小雨,輕撫河面,細雨絲絲滴落,泛起一層水霧,瀰漫在河面之上,蒼茫迷離,似一層薄紗,妄圖蓋住這遇龍河的風情而獨領風騷。而這風情又怎耐得住寂寞,在遊蕩的霧氣縫隙,將自己的美麗顯露了出來,分外妖嬈。遠處的青山,此刻也是朦朦朧朧,在雲霧縹緲中若隱若現。而我則隨著一葉竹筏,慢慢地劃入畫中,體會這天地雲霧之中的美妙……

2006年07月——選美中國廣西行

圖15. 遇龍河風情

2006年07月——選美中國廣西行

圖16. 遇龍河風情

2006年07月——選美中國廣西行

圖17. 遇龍河風情

  由於時間的緣故,我無法繼續徘徊於陽朔的山水之中了。桂林的景色,多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人為斧鑿的痕跡少之又少,但是這最後一夜我將欣賞人類藝術的傑作——《印象·劉三姐》。在噼啪的雨聲中,劉三姐的歌聲若真若幻;在輕垂的雨霧中,劉三姐的身影時隱時現。燈光照射雨水紛飛的那一剎那,襯以似有似無的天籟之音,歌舞走進了山水畫卷,達到了天人合一般的和諧。

2006年07月——選美中國廣西行

圖18. 印象劉三姐

  看過《印象·劉三姐》,將在陽朔渡過此次廣西之行的最後一夜。今夜西街的繁華籠罩在雨絲之下,雨珠敲打著房頂,沒有陸游先生“夜闌坐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的壯懷激烈,也沒有後主李煜“窗外雨潺潺”的悽婉悲涼,我便在這雨聲中睡去,第二天的早上聽著這雨聲醒來……在陽朔的離別闌珊細雨中,我悄然走出了這片山水畫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