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管理這場馬拉松,我們如何做好佈局?

7月22日上午9點30分,中國資本市場的另一隻靴子落下。

科創板敲響上市鑼聲,首批25只個股開盤,380萬餘戶投資者們進入“交易時間”。無論是網上打新、步入二級市場或投資其他具有科創板概念的金融產品,心跳均和股價漲幅有關。

然而,股市不是零和遊戲,普通投資者何以把握規律,跳出市場波動的蹦床?

機遇和風險並存,前所未有的熱情和挑戰撲面而來。此時,理性考量自己適合迅速入市還是平緩理財是否成了首要命題?答案應該是行走山巔峭壁間,千萬別忘了“財富管理”四字。

“財富管理”所發揮的真正效用,正是在大起大落時避波退浪,於細水流年處不見波瀾。


長跑中的財富管理

財富管理這場馬拉松,我們如何做好佈局?

在中國,對財富管理最早的記載,是“春秋三傳”裡的《公羊傳》。管仲深諳取予之道,利用商戰多次轉敗為功。司馬遷在《史記 管晏列傳》中評價他為“貴輕重,慎權衡”,足以概括其經濟思想。

隨著社會高速發展,中產階級的隊伍不斷壯大,對財富管理的需求驅動了行業的自我發展,隨之而來的財富管理市場至今也有了十餘年的歷史。根據波士頓諮詢報告,預計2020年,我國高淨值人群與一般家庭的可投資資產總額將分別達到97萬億元與102萬億元,財富管理的潛在空間依然廣闊。

然而,據中國報告網發佈的《2019年中國財富管理行業分析報告》顯示,由於缺少長期理財規劃,可接受的回報週期普遍較短,投資時又往往認準了一種方式,品類過於單一,我國城市家庭財富管理整體處於“亞健康”狀態。

事實不難理解。財富管理不是一門學校裡的必修課,多數人缺乏財商教育,即便有所瞭解,可能也僅限於“好好上學,畢業後找個好工作,努力存錢,買一所房子,還清債務,在股票市場做長期投資。”

放眼望去,我國的財富管理正處賽道中途。控局不易,入局也難。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理清複雜的投資理財知識更像是一次毫無經驗、技巧的長跑,一項極耗心力、時間成本相當大的工程。

資產配置的苦與甜

財富管理這場馬拉松,我們如何做好佈局?

對此,趙家夫婦也未能免去勞頓,但最終有了回甘的滋味。

三十幾歲的年紀,他們一路穩紮穩打,工作和做人一樣實在上進,終於在而立之年小有成就,兩人加起來的年收入有60-70萬。單看在女兒五歲生日時新拍的全家福,滿是安逸舒服。

但他們也有時不時的憂慮,給孩子存的教育基金夠不夠?目前生活還算穩定,但萬一有哪天,年紀漸長的父母生病住院,又或者他和妻子因病倒下了呢?有時候看著朋友圈裡日子似乎過得風生水起的老同學們,他們自認消費不算大手大腳,可為了培養女兒,早教班、鋼琴班、舞蹈班慢慢地上起來,感覺也沒有攢下太多錢。

年輕時候也曾希望通過投資實現財務自由,但那時沒有積蓄。後來有了積蓄,工作和生活又瑣碎起來。每當想做點投資,鋪天蓋地的理財產品和信息又讓人頭皮發麻。拖拖拉拉,心動的感覺幾次來了又去。

買基金還是股票?長期投資還是短期投資?等著用錢又不能及時贖回怎麼辦?趙先生也曾盲目跟風買了幾支股票,賺少虧多,至今套牢,自此便不敢再隨意作出選擇。對於資產配置,不禁直呼“這是道超綱題!”

直到他們偶然想起發小提起的“金交所”,夫妻倆才有了點新思路。

原來,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資產配置的創新產物:金交所

財富管理這場馬拉松,我們如何做好佈局?

想要獲得穩健的財富增值、保值,首先得先了解時代的經濟大趨勢,“順勢而為”。

90年代中期

保值補貼一度讓家庭存款的實際收益率逼近50%;

2000年左右

部分投資產品提供接近兩位數的回報;

2018年之前

銀行的理財產品在穩賺不賠的基礎上還可以保障5-6%的收益;

而在2019年的今天

隨著資管新規及其配套細則的陸續落地,破剛兌、去通道、規範資金池、消除期限錯配、實現淨值化管理,原有的財富管理框架正在被重新改寫。

隨著國內資本市場的發展日趨成熟完善,多元化多層次的市場建設穩步推進,金融資產交易所(下文均簡稱“金交所”)的地位與日俱增,所起到的作用也日益凸顯。

在“金交所”中,交易的資產多數屬於非標準化金融資產,其中包括不良金融資產、應收賬款、信託受益權、小貸資產收益權、股權債權投資、商業票據收益權、融資租賃收益權等,資產種類繁多,更對底層資產多有涉及。

在“金交所”構建的平臺上,不僅有豐富的資產類別供投資者觸及:如不良金融資產是金融機構待處理的資產包,經過專業資產管理人的處理,可以產生相當的獲利空間,投資者參與不良資產處置的資金也可以獲得相應的收益。

在產品形式上,也豐富多樣,既有複雜的衍生品交易,也有簡單的現貨產品,既有專業性很強的金融產品,也有大眾化的理財產品。

如此,便為投資人進行多元化的資產配置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因投入而不同

財富管理這場馬拉松,我們如何做好佈局?

做好財富管理,不亞於在疾風驟雨中下穩一盤棋。

簡單來說,財富是對未來購買力或者消費能力的存儲。對於每月或每年的可支配收入,我們通常會有兩種安排:一是現在消費,提升當前的生活質量;二是選擇儲蓄,用於未來消費的財源。

因投入而產生的直觀區別,不外乎當兩個人剛開始工作,拿著同樣的工資,一個擅於精打細算,一個只想吃喝玩樂買買買。幾年下來,前者逐步縮小焦慮感,可以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支撐一些文學藝術類的“無用”愛好,甚至換一輛好一點的車,一套更舒適的房子,有了足夠幹一場事業的資本;後者只能視原地踏步為另一種安穩。

財富管理的目的,正是為了通過規避風險、合理配置資產,實現財富本身的保值、或者增值,讓現有的錢發揮更大的價值,讓財富實現長效的升值收益,最大限度地滿足當期需求,並保有或提升未來的購買力,輕鬆擁有被動收入。

如果只是回頭驚訝於別人的財富增長總比自己快、通貨膨脹的速率增長總比工資增長快,大概率只能被日子催趕著為曾經的遲鈍和無知買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