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皮書》:孤獨患者的暖心指南,除了友情我們還可以聊點別的

電影《綠皮書》由導演彼得·法拉利執導,一舉斬獲了

第91屆奧斯卡的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最佳男配角三項大獎。好的作品總是深入人心,影片以愛之名講述了一段與眾不同的友情故事。彼得在頒獎典禮時曾這樣說:不管我們之間有何差異,都要愛護著對方,去探尋我們究竟是誰。我們是一樣的人。溫暖的內核和人性是這部影片的靈魂,這部影片用友情串聯將美國曆史文化中的歧視問題,社會中的階層問題,主人公的內心的孤獨、勇氣、原則和尊嚴的問題串聯起來,溫情而治癒。

《綠皮書》:孤獨患者的暖心指南,除了友情我們還可以聊點別的

一、公路電影裡的友情故事

《綠皮書》由維果·莫騰森和馬赫沙拉·阿里主演。時間回到1962年,影片講述了非裔美國鋼琴家唐·謝利和他僱傭的意大利裔司機託尼·立普,根據綠皮書的指引,開車前往美國南部巡演過程中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影片中的巡演故事是根據藝術大師唐·謝利的真實故事改編而成的。唐·謝利是一位才華橫溢的黑人藝術家,出生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父母都是牙買加人。

他有著鋼琴天賦,18歲時便到芝加哥演奏了柴可夫斯基的音樂,出色的演奏技巧和對音樂獨到的見解使他收到無數的鮮花和掌聲。與此同時,唐的音樂經理人告訴他,“有色”表演者應該到各個地區去演出,於是唐·謝利決定去南方巡演。巡演的準備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找一位靠譜的司機,幾經周折,最終他找到了託尼。

託尼是意大利裔美國人,他對黑人有著很深偏見。一次,託尼的家中來了幾個黑人工人,託尼回家後發現妻子放到水槽裡準備清洗的水杯,當託尼知道是黑人來過,

趁妻子不注意,便把杯子直接丟進了垃圾桶。託尼本來在酒吧做著一份工作,可他生性散漫,脾氣火爆,雖然善於交際,說得一口漂亮話,但在一次與顧客口角爭執時沒能控制住憤怒,出手打傷自己的顧客,最後丟掉自己的工作。

因為需要養家餬口,又恰好看到招聘啟事,於是他便想碰碰運氣。在唐的住處,是託尼與唐的第一次見面,託尼看到自己的老闆竟然是自己最討厭的黑人,本想轉身離開,但是由於唐開出的價錢,託尼動搖了。

1962年 ,一位受過良好教育的黑人僱主和一位帶有偏見的白人司機,一同踏上了前往南方的旅程。這也是《綠皮書》最大的看點,兩個地位不同、性格不同的男人,經歷了一段公路旅程,最終成為了惺惺相惜的人生摯友。

從人物的設定開始就有極大的反差效果。故事主線明朗,暗線更是引人思考,故事中的歷史背景,人物內心的情感,在南方的這一路,彼此收穫的不僅僅是友情,也各自收穫了自己最重要的東西,完成了對彼此的救贖。

《綠皮書》:孤獨患者的暖心指南,除了友情我們還可以聊點別的

二、綠皮書的文化背景

讓我們再回到1962年,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正處於黑人民權運動中。1961年,美國的南方發起了一個名為“自由乘車者”的運動。這個運動實質是挑戰南方種族隔離做法。

影片中提到的綠皮書,便是一本專門為黑人定製的旅行指南,簡單來說,就是黑人定製旅行保命手冊。表面上是為人提供旅行的便利,可實際上卻是各種對黑人的無形限制,是一種赤裸裸的歧視。

唐與託尼去南方巡演,就是在這個運動的第二年發生的故事。唐對託尼的出現也感到十分的困擾,而託尼十分有契約精神,雖然內心十分不喜歡他的這位黑人老闆,但是為了豐厚的報酬,他的態度也算是客氣。接下來一同面對的很多事,讓他們彼此忘記了初見時的種種嫌隙。

唐來到南方後才發現,膚色彷彿決定了一切,任憑他是一個從小接受過高雅教育,出入上流社會的人,來到南方他和別的黑人別無二致。一路上唐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在邀請唐演奏的會所,他不能使用公共廁所;路過高級的西裝店,進去試衣服時,店員不能給他提供試衣間;在為他準備演奏的鋼琴時,負責人認為黑人彈奏的鋼琴不配用最好的;唐走進酒吧喝酒,卻遭受白人的毆打;甚至到警局裡,法律的公平也可以傾斜。

他被膚色推入了不被接納的痛苦深淵,令他難過的並不是白人的嘲笑與譏諷,而是不被那些活在底層的黑人所接受的孤獨,對於唐來講,這才是最致命的。

《綠皮書》:孤獨患者的暖心指南,除了友情我們還可以聊點別的

在《綠皮書》裡有這樣一個場景,車子行駛到肯德基州的一條公路上,車子忽然發生了故障,託尼下車檢修,坐在車內的唐酷熱難耐,便下車透氣。他發現公路對面的農田裡,有非常多的黑人在勞作。他們手裡拿著笨重的農具,頂著夏日裡灼熱的陽光在默默地勞作。

地裡的人呆呆地看向他,停下手中的活計,站立在農田裡。而站在公路上西裝革履的唐,也看向他們。目睹了與自己同為黑人的勞動者,一條馬路的相隔,卻給馬路兩邊的人帶來巨大的衝擊與震撼,那一刻唐感到心底深深的恐懼。

他忽然間覺得自己好像一直以來做的都是錯的,他以為自己通過努力改變自己的生活現狀,就是在改變自己的同類。直到那一刻,他才明白,自己並不能代表所有人,至少,現在和自己一樣的人,還在辛苦地生活,曾經的自以為是,和一點一點建立起的自信和驕傲,被眼前的現實擊潰。

唐既很勇敢也很堅定,他明白,只有堅持下去,繼續完成自己定下的音樂目標和藝術使命,走出自己的舒適圈,才能讓他最軟弱的地方變得強大。即便自己很渺小,但他可以盡力去發光發熱,利用所擁有的才華,用藝術和人格去改變他所能改變的,即便遭受不公平的待遇也堅守初心,不輕易放棄。

《綠皮書》:孤獨患者的暖心指南,除了友情我們還可以聊點別的

唐·謝利演奏鋼琴

三、成為摯友的細節

在唐的世界裡,他有著一套自己的原則。他希望通過自己的藝術和一種高雅的態度,去改那些對黑人的歧視與偏見,所以在他音樂經紀人的建議下,唐即便知道,前往南方地區他將面臨異常困難的局面,可他還是毅然決然地踏上了這條對他而言意義重大的旅程。

在與託尼的一路相伴中,剛開始,他們雖然不能互相接受彼此,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交談,他們開始逐漸試著理解對方的感受。

在一次夜裡,託尼趕去救在監獄的唐,唐終於爆發了:“白人富翁去請我演奏是為了顯得自己有文化,可當給我走下舞臺,我就又成了那個他們不屑一顧的黑鬼,我不被自己人接受,因為我跟他們不是一類人。如果我不夠黑,也不夠白,甚至不夠男人,那我是什麼。”

託尼得知他眼前的這個黑人和自己理解中的黑人並不一樣,是自己的理解太過狹隘。託尼似乎明白了唐是在尋找丟失的自己,也似乎明白了這趟旅程對唐的意義。不知不覺中,託尼承擔起了保護唐的角色。和唐並肩站在一起,使他儘可能的不受傷害,並在接下來的旅程中幫唐找回迷失的自己。

逐漸地,唐也在託尼身上看到了閃光點,慢慢接納了託尼,也從內心認同了託尼的處事態度。在屢遭不公平的待遇後,唐決定放棄了為白人的最後一場演出,轉身到自己真正喜歡和感到放鬆的一家黑人酒吧為大家帶去美妙的音樂演奏。

《綠皮書》:孤獨患者的暖心指南,除了友情我們還可以聊點別的

唐來到黑人酒館盡興演出

影片中的每個細節,都推進了故事的發展,也恰到好處地展現了兩個格格不入的人最終如何走到了一起的過程。電影《綠皮書》在那樣一個沉重的社會歷史背景下,導演彼得·法拉利用喜劇的拍攝手法,

將這部電影中的嚴肅而深刻的問題巧妙地化解成詼諧幽默卻引人深思的故事,這種情誼的展現使得故事中的主人公又多了層人性溫暖的光輝。

託尼與唐形成鮮明對比,他雖然是白人,但在他身上絲毫找不出大眾印象裡白人的那種精緻優雅。出生在底層社會的託尼,不修邊幅,性格粗糙。為了突破階級的成見,託尼慫恿唐品嚐肯德基州的炸雞。唐從沒有吃過這樣的食物,最終唐選擇放下身段,品嚐炸雞並學託尼將吃剩的骨頭扔向窗外。在吃過炸雞後,唐似乎理解了託尼的快樂。

頻繁地交流中,慢慢的託尼也理解了這個帶有藝術家氣息的唐。他為唐演奏的古典音樂而感到十分的驕傲。他為妻子寫信時接受唐從旁的幫助,試著向妻子詩意地表達自己的愛意。在唐的影響下,託尼不知不覺中開始改變,他在唐身上看到了黑人的優點,他曾經對黑人的偏見漸漸淡去。

鏡頭來到車的後座上,此刻疲憊的託尼躺在後座上,在駕駛座上的唐握緊方向盤,今夜所有的事情都告一段落,故事也接近尾聲。一路走來,唐和託尼不再是僱主和僱員的關係,眾望所歸,一段天差地別的友誼竟然就是這樣誕生的,他們一同成長,互相拯救,最終得以圓滿。

《綠皮書》:孤獨患者的暖心指南,除了友情我們還可以聊點別的

唐幫託尼給妻子寫信

影片除了友情,讓人驚喜的地方還在於唐和託尼兩個人身上的價值觀念。託尼看出了唐因渴望被認可而維持自己的優雅和體面,壓抑自己,變得中規中矩,而率真豁達的託尼說出了人生的真諦。盡興地做好自己,尊重自己的需要,才是最體面的。

“不管你做什麼,都要做到極致,上班就認真工作,笑就盡情大笑。吃東西時,就像是最後一餐那樣去享受。”


“暴力永遠無法取勝,託尼,堅守尊嚴才會贏,因為自尊總能讓你佔理。”在監獄裡,面對託尼的固執與憤怒,唐說出了人性的真諦。要相信人人生來平等,尊嚴永遠是最有力的武器,尊重別人更要尊重自己。

“一塊美味的炸雞”、“一塊幸運的綠寶石”、“一個大大的擁抱”故事裡的每個細節讓人覺得溫暖。當正直、恪守規則的唐,和隨性、市井氣的託尼在一起時,竟發生了奇妙的反應。古有高山流水覓知音,說的是興趣相投的人會成為很要好的朋友,取名為“知音”。

看過《綠皮書》後,覺得辛虧沒有錯過它。原來友誼還可以這樣解釋,並不是只有處處相同,感覺相見恨晚的人才可以成為摯友,兩個截然相反的人也可以。

也許正是因為兩個人互為補充的價值觀,才讓他們一起走的更遠,才讓電影中所有的反差變得和諧,所有的經歷變得溫馨,最終結局圓滿。

END.

我是鈴子,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賬號@鈴子茶話會,看完文章,記得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