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優秀教師、正高級教師王青崗:用“大單元設計”對接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

王青崗

全國優秀教師、正高級教師王青崗:用“大單元設計”對接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

王青崗,咸陽市渭城中學化學教師,陝西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陝西省首批教學名師。先後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和陝西省優秀教師、陝西省師德楷模。發表論文60篇,主編和參編的教學用書20部,主持或參與了多項課題研究。

在釐清線上教學的優勢和不足之後,就找到了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對接點和鉚合點,即用線下教學的優勢彌補線上教學的不足。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如何對接?現將高一化學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對接探索彙報如下。

一、“大單元設計”指向學科核心素養

高中化學課程理念為:以發展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為主旨,選擇體現基礎性和時代性的化學課程內容,重視開展“素養為本”的教學,重視教學內容的結構化設計。這就要求教學目標從“知識的瞭解、理解和記憶轉變為學科核心素養的關鍵能力、必備品格和價值觀念的培育”。新的教學目標需要新的教學設計,要從關注單一知識點和課時的設計轉變為“大單元設計”。

崔允漷教授認為:“大單元設計”就是要以大任務、大觀念、大問題、大項目的名義來組織或結構化要學習的知識、技能、問題、情境、活動、評價等,使之成為一個完整的學習故事或學習事件。所以“大單元”不同於教材中的內容單元、素材單元,而是一個學習單位,具有課程的性質。“大單元設計”就是一種課程教學設計,包括單元名稱與課時、學習目標、評價任務、學習流程等課程元素。

線上教學兩個月來,絕大多數學校都進行了新課教學,一些學校化學必修二的前兩章學習已快結束。復課後,重複學習沒有時間保障,也是沒有必要的。教學設計的出發點是補齊短板,整體提升。以“大單元設計”思路佈局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對接,能使教師從“大觀念、大項目、大任務、大問題”出發,提升站位,改變格局。

二、用“大任務”消化線上學習中的疑惑,築牢必備知識的底線

經過復課前的診斷,學生線上學習的疑惑之處歸納為:重點概念理解不透徹、基本理論和原理掌握不牢固。產生的原因不外乎三種:聽而不做,做而不思、思而不解。一句話,學習活動的不深刻是根本原因,也與線上學習過程的不完整有關。線上學習時,不能做化學實驗,難以實施有效的探究活動;難以組織有效的討論,學習的深度不夠;學習思考過程中新生成的問題,不能及時解答。針對線上學習疑惑,以知識邏輯為序、或以認識進階為序,在“大任務”的名義下,聚而殲之。“大任務”的名稱就是“章節答疑解惑”。通過教師的講解回答經思考生成的疑問,比如“為什麼原子序數超過一定數目後,元素的原子核就不穩定”。通過討論、辯論,引導學生經過比較、歸納、抽象等思維活動,消化線上學習的疑惑,實現深度學習。如“化學平衡狀態的分析”,就要以具體化學反應為例,深度理解v(正)=v(逆)的含義,及其引起的物質在“量”的維度上的變化。這一分析過程就包括了舉例、論證和說明。

三、用“大觀念”整合知識碎片,達成核心觀念的結構化

“物質結構和元素週期律”是重要的化學理論知識,通過對元素週期表的結構認識,就建立了元素位置與原子結構的關係。通過實驗探究可知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的關係,即“原子結構的相同點決定了元素性質的相似性,原子結構的不同點決定了元素性質的遞變性”。這就從學科本原上概括出物質及其變化的認識過程---“元素性、位、構的關係”,進而抽象出“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反應結構”的學科核心觀念。獲得這一核心觀念的途徑是科學探究,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是化學實驗。因此在“結構決定性質的大觀念”統率下,以演示實驗或分組實驗為學習素材,讓學生經歷實驗設計、實驗操作、歸納概括、得出結論的全過程,以獲得真實而深刻的學習體驗。

四、用“大項目”設計完整的學習過程,達成關鍵能力的培養

“化學反應與能量”一章包括兩方面內容:化學反應與能量、化學反應速率和限度,是化學學科重要的原理性知識。是“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載體。通過該部分內容的學習,能使學生多角度動態地認識化學變化,並對簡單的化學問題作出解釋。該部分內容又是在社會生產、生活和科學研究中有廣泛應用的知識,是對人類文明進步和現代化發展有重大價值的知識。在線學習的效果如何?可以通過“大項目”的完成來檢驗,同時也是將學習過程引向深入的過程。“大項目”的主題是:探究自熱火鍋發熱包的工作原理。在這一主題的統領下,設計4個關聯的學習任務。彙報自熱火鍋發熱包中的物質;分析預測發熱包中各物質的作用;設計探究實驗驗證預測;根據實驗結果修正預測。這四個學習任務,與化學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能相關,將科學探究的過程呈現出來,促使學生的認識思路顯性化。

五、 “大單元設計”重視“教、學、評”的一體化

“大單元設計”不僅重視真實情境的學習任務設計,也強調學習任務與評價任務的一致性。每一個學習任務的背後,都有明確地評價意圖。如“分析預測發熱包中各物質的作用”,就是要診斷學生對化學變化的認識水平。有人只認識到化學反應中的物質變化,或只認識到能量變化,這是孤立的認識水平。有人能從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兩個維度認識化學變化,這是系統的認識水平。發熱包的物質有多種,其作用是不相同的,能從原電池和反應速率的角度予以說明,體現了多化學變化的動態認識。再如“設計探究實驗驗證預測”,就要診斷學生設計實驗的水平和實驗的操作能力。

編輯:王波

《陝西教育》(綜合)是陝西省教育廳主管,陝西教育報刊社主辦的綜合性教育類月刊。欄目設置見置頂文章,發表不收取任何費用,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