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股價跌掉95%,聚美優品從美股退市,曾被假貨拖累轉投充電寶

撰文 | AI財經社 劉雪兒

編輯 | 孫靜


本文由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在中概股公司被頻頻做空之際,一家曾經的明星公司低調退市。

4月15日,聚美優品宣佈完成私有化,成為買方團擁有的私人控股公司,正式從紐交所退市,結束六年美股生涯。

回溯到1月12日,聚美優品買方團提出私有化要約,擬用每ADS 20美元的價格收購未持有的股份;4月9日,買方團通過要約收購方式收購超4034萬股A類普通股,佔流通中聚美已髮型A類普通股的63.7%,近2/3流動股持股人贊同。至此,買方團持有上市公司約96%的投票權,私有化交易落幕。


上市6年,市值跌去25%

據瞭解,上市公司私有化的手段有要約收購、吸收合併、賣殼三種形式。要約收購實現私有化,是指控制權股東或其一致行動人向目標公司獨立股東發出收購要約。

6年股價跌掉95%,聚美優品從美股退市,曾被假貨拖累轉投充電寶


在2016年2月,陳歐就以“聚美優品在美股市場被嚴重低估”為由第一次提出私有化申請,但由於收購價7美元/ADS不及發行價的1/3,遭到中小股東反對,不得不在2017年11月撤回申請。

2020年初,私有化要約再度拋出,收購價為20美元/ADS。而拋出前,1股ADS代表A類普通股的股數從1股變為10股,意味著每A股收購價變為2美元,低於第一次提出的7美元和發行價22美元。但兩年來股價一直在20美元/股徘徊,眼看大勢已去,小股東們選擇接受現實。

為什麼選擇私有化退市?有分析人士指出,聚美的股價長期低迷,股票流動性差,融資功能基本喪失,繼續付出高成本維持上市公司地位已失去意義,不如退市讓公司擺脫短期股價束縛,關注業務轉型和長期決策。

截至4月14日收盤,聚美優品股價為19.93美元/股,總市值2.28億美元,較高峰期的379美元/股已跌去95%。


假貨擊穿明星公司

聚美優品的落寞令人唏噓。創始人陳歐曾因代言詞“陳歐體”風靡網絡,創業四年登陸美股,31歲的他被稱為紐交所220年來最年輕CEO。上市三個月股價攀到最高峰379美元,此後走上下坡路。

6年股價跌掉95%,聚美優品從美股退市,曾被假貨拖累轉投充電寶

(聚美優品創始人陳歐,來自陳歐微博)


聚美衰敗的重要原因在於假貨問題。2013年,蘭蔻、DHC、嬌蘭等國際化妝品牌表示沒和聚美合作過。2014年7月,有供應商在平臺銷售假冒服裝和手錶。2015年1月,離職員工爆料聚美的大牌化妝品來自廣東某山寨專業地,假貨比例達90%,隨後聚美的北京倉庫被查封,但聚美對外矢口否認。

為搶奪市場,聚美早期從自營轉第三方平臺模式,商家產品不入庫,沒法有效監督。加上難以拿到大牌授權,只能採取代理商銷售模式,假貨自然不可避免。

股價暴跌後的2014年12月,陳歐決定砍掉近半的第三方業務,迴歸自營模式,同時開始全球直採。這樣會增加運營成本,尤其2016年跨境電商新稅制以後,通關成本大幅上漲。此外,京東、阿里等也來瓜分市場。到2018年,聚美的營收從2016年的63億元降到43億元。

聚美也是垂直美妝平臺衰敗的縮影。艾媒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消費者化妝品購買渠道里,近47%選擇綜合電商平臺,42%為化妝品專賣店,39%為百貨商場專櫃,僅9.9%選擇垂直美妝平臺。

陳歐不是沒有努力過,曾進軍母嬰、影視文化、智能家居領域,都反響平平。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共享充電寶“街電”項目,衝破爭議在2018年實現8.7億元營收,達成年度盈利。

6年股價跌掉95%,聚美優品從美股退市,曾被假貨拖累轉投充電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