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不止 戰鬥不息 ——記蘭州海關“戰時衛生處”

在蘭州海關,有一個特別的團隊,他們堅定疫情不止、戰鬥不息、戰士不歸的決心,始終堅守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他們專業領域多樣,有衛檢人,動檢人,還有食檢人;他們年齡結構豐富,有60後,70後,80後,還有90後;更重要的是,他們以疫情為集結號,臨危受命,奔赴崗位。他們就是蘭州海關“戰時衛生處”。

  戰前“指揮員”老周

  周科清,60後,蘭州海關衛生處處長,別人常親切地喊他“老周”。他是“戰時衛生處”的指揮員,也堪稱全體成員的“智庫”。他在衛生檢疫崗位上工作三十餘年,有著精湛的醫學知識和豐富的疫情處置經驗。疫情當前,他發揮“老將”才能,協調指導各口岸一線科學防控,確保口岸一線疫情防控平穩有序。

  兵馬未動,物資先行。疫情發生後,防控物資全面緊缺,他迅速行動,調動各方資源,積極聯繫協調,爭取到防控物資,為一線檢疫人員備齊了防護裝備。面對日益複雜的疫情形勢,海關總署、地方聯防聯控單位,口岸、機關相關部門,確認事宜一個接著一個。他每天接打無數電話,無論是深夜還是凌晨,常常是手裡還攥著座機聽筒,那邊手機鈴聲響起;這邊剛回撥一個電話,那邊又有電話接進。每天數不清的電話,他的聲音常常是沙啞的。與此同時,還有數不清的微信需要回復,“防控物資到位了嗎?”“這個情況怎麼處置?”

  駐村隊長轉場戰“疫”

  衛生處副處長何劉平是處裡唯一的70後,也是副總指揮。從2018年起,他擔任扶貧駐村工作隊隊長,兩年來輾轉於岷縣、康樂大山深處的貧困山區開展駐村扶貧工作。這兩個地區地處山大溝深,交通不便,一年多來,他鮮少回家。好不容易盼到春節,可以和家人團聚,卻趕上新冠肺炎疫情。

  疫情就是命令,火線不容躊躇。他馬上到崗,轉場戰“疫”——爭分奪秒研讀文件、熟悉業務;時刻以衛檢使命警醒自己,協助做好內外協調工作,聯繫地方聯防聯控相關部門;時時督促提醒大家統籌工作,分清緩急;關區聯絡,做好保障……他無時無處不在,他是抗“疫”陣地上最溫暖的一抹身影。

  戰時“急先鋒”

  周方方是衛生處“老周”之外資格最老的衛檢人。作為一個內蒙兒媳,她已經連續4年沒有回婆家過年了,本已承諾這個春節無論如何都回內蒙過年。可面對疫情,她又一次“爽約”了。自接到衛生司第一個通知,提及武漢發現多例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病例,她便高度關注疫情發展,並心裡作出選擇,肩負使命與擔當。

  衛生處的90後姜笑,樂天派的東北小夥,也是給大家帶來歡笑的“開心果”。這個春節,他本早已買好票,回家替媽媽分憂,照顧常年臥床的爸爸。然而,疫情來臨,他主動退掉車票,加入戰“疫”。如果說衛生處處長是“宅男老周”,那麼他就是名副其實的“貓頭鷹小姜”。像陀螺一樣,寫材料、報數據、收發文件,第一時間傳達上級指示;不論統計時間如何調整,總是按時完成每一天的數據上報,從未出現漏報、遲報……他已經記不起多少次從日間的小憩中突然驚醒,擔心錯過數據上報時間。他常常開玩笑說,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看到凌晨2點的安寧。

  若有戰,召必回!

  動植食處食品科科長姚芳,是“戰前衛生處”三位80後女戰士之一。她有著6年多的口岸一線檢疫查驗和衛生檢疫的綜合工作經歷,參與拍攝的全國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應急演練記錄片作為示範片在全國推廣。她還曾經歷過甲流、中東呼吸綜合徵、埃博拉出血熱等疫情防控實戰,是地地道道的衛檢老兵。疫情發生後,她主動請戰,請求回到衛檢崗位支援。她和同事們團結奮戰,溝通聯繫、上傳下達、收集數據、撰寫材料,分析關區疫情動態,常常忙到深夜。長時間敲打鍵盤,看文件、盯屏幕,接打電話,一天下來,她的手、眼、耳都處於麻木狀態。她時常說自己是一名衛檢老兵,若有戰,召必回!

  林茜茜,是動植食處的一名獸醫官。面對形勢瞬息萬變的新冠肺炎疫情,她毫不退縮,申請支援。

  總結數據?好,我有!文件目錄?行,我給你發!報告素材?沒問題,我這裡有個資料庫!她每天主動學習業務知識,完成各項綜合性工作,還承擔綜合組每日工作動態的報送工作。為做到不漏報、不錯報,她堅持事無鉅細做記錄。短短兩週時間,她就寫了82頁日誌,這82頁日誌,記錄了她從“動檢人”到“衛檢人”錘鍊歷程。疫情防控道阻且長,她仍在堅持,直到戰“疫”勝利的那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