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菸悖論不存在!JACC發表研究稱,“菸民心梗預後好”是因年輕和併發症少

吸菸是公認的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然而,不斷有研究發現存在“吸菸者悖論”現象,一旦發生心肌梗死,吸菸與良好的短期預後相關,即吸菸可能產生保護作用。

難道真是這樣嗎?JACC近期發表的一項大規模病例數據分析提示,其實不然,只不過是吸菸者比不吸菸者的年齡更小,心血管危險因素更少而已。

該研究進一步證實吸菸者介入治療的預後更差。與不吸菸的患者相比,吸菸的患者1年死亡或心衰住院風險增加49%,再梗死風險增加97%。

這研究分析了10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STEMI患者的隨機研究。

2564例STEMI患者中,近期吸菸者1093例(42.6%)。吸菸者年輕10歲,合併症較少。

研究數據顯示,吸菸者和非吸菸者的梗死麵積相似,吸菸者和不吸菸者的微血管阻塞也沒有差別。

而且粗略數據顯示,與不吸菸者相比,吸菸者的1年內全因死亡(1.0% vs 2.9%;p<0.001>

在對年齡和其他危險因素進行調整後,與非吸菸者相比,吸菸者雖有相似的1年死亡風險(HR=0.92),但死亡或心衰住院風險增加49%,再梗死風險增加97%。

該研究中吸菸者1年時粗略不良事件發生率較低,研究者認為,可能是由於他們年輕,合併症少。

再者,研究中吸菸者的平均年齡較不吸菸者年輕10歲,意味著吸菸者發生STEMI 的時間比不吸菸者要早10年,足以說明吸菸導致心血管病的早發,何談吸菸的保護作用呢。

2017年美國心臟協會(AHA)科學年會上發佈的中國急性心肌梗死(CAMI)註冊研究數據也發現“吸菸悖論”現象。

該研究發現吸菸者的院內死亡率低於不吸菸者。多因素迴歸分析結果提示,在校正可能的混雜因素後,吸菸仍然是院內死亡的保護因素(OR=0.82,P<0.001>

CAMI研究者指出,應當注意正確解讀研究結果。該結果的臨床價值在於揭示吸菸狀態與住院死亡風險的關係,有助於醫生更準確地利用吸菸狀態及其他有預後意義的因素進行風險評估,以選擇更加合理的診療策略,故仍強烈建議患者戒菸。

來源:Björn Redfors, et al. Effect of Smoking on Outcomes of Primary PCI in Patients With STEMI. J Am Coll Cardiol. 2020 Apr, 75 (15) 1743-1754.

歡迎購買《中國循環雜誌》指南增刊和《GAP-CCBC精彩病例薈萃2019》!

《中國循環雜誌》指南專刊,邀請來自國內各相關領域的資深專家,對過去一年近 30 個重要指南進行了詳盡解讀,願能為廣大心血管醫生帶來新知識、新理念、新思維。點擊查看內容

長按圖片,顯示識別二維碼,或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即可進入購買流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