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的由來:最早可追溯到夏朝

我們都知道,臘八節要喝臘八粥,大多數家裡是把紅棗、蓮子、核桃、紅豆、花生、杏仁、栗子、松仁、桂圓、白果、菱角等放在一起煮。

臘八節的由來:最早可追溯到夏朝

臘八粥原料

臘八節來源於臘祭,《說文解字》有云:“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意思是說,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要祭拜百神。戌日,即臘日,我國農曆紀日法中的日子。臘祭是當年快要結束時祭祀百神的日子,意在告別舊年,迎接新年。關於“臘祭”,早在先秦時期便有了說法,《廣雅》雲:“臘,索也。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臘,漢曰臘。”也就是說,在夏朝叫做嘉平,在商朝叫做清祀,周朝叫做大臘,漢朝叫做臘。

臘八節的由來:最早可追溯到夏朝

先秦時期古代祭祀壁畫

那麼古人臘祭的月份都一樣嗎?《說文通訊定聲》雲:“夏在丑月,殷在子月,周在亥月。秦漢皆與夏制同,而漢日獨用戌。”意思是說,不同朝代臘祭的月份並不固定,夏朝臘祭在十二月,殷商臘祭在十一月,周朝臘祭是在十月。陰曆中,以寅月為正月,所以按照地支排列,丑月為十二月,子月為十一月,亥月為十月。這便是先秦時期臘祭的時間。

臘八節的由來:最早可追溯到夏朝

祭祀圖片

後來佛教傳入,為了擴大在本土的影響力遂附會傳統文化把臘八節定為佛成道日。後隨佛教盛行,佛祖成道日與臘日融合,在佛教領域被稱為“法寶節”。魏晉以後,臘日固定在了“十二月八日”,《荊楚歲時記》雲:“十二月八日為臘日。《史記。陳勝傳》有臘日之言,是為此也。”

臘八節的由來:最早可追溯到夏朝

臘八節

關於臘八粥的起源,已經無從考證,僅書面記載的也已有一千多年了,至遲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明代的用料,加江米、白果、核桃仁、栗子等煮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

臘八節的由來:最早可追溯到夏朝

臘八粥

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閤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著名的雍和宮臘八粥,除了江米、小米等五穀雜糧外,還加有羊肉丁和奶油,粥面撒有紅棗、桂圓、核桃仁、葡萄乾、瓜子仁、青紅絲等。

今天大家有沒有喝臘八粥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