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女生從不補課,不刷題!連續兩年蟬聯“最年輕科學家”

記得小時候,老師問“長大以後想做什麼?”的時候,多數孩子說的都是老師和科學家。

不過真的實現當科學家這個夢想的人真的是少之又少。

但是,有個15歲的上海女生,就成為了一名科學家,並且是蟬聯“最年輕科學家”。#母嬰好物推薦#

15歲女生從不補課,不刷題!連續兩年蟬聯“最年輕科學家”

這個女生叫談方琳,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心高一10班的學生,年僅15歲就受邀參加了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這個被稱為“全球最強大腦”的聚會的論壇是全球頂尖科學家大咖們的一個交流會議。

有65位“全球最強大腦”彙集於此,其中包括44位諾貝爾獎得主,21位沃爾夫獎、拉斯克獎、圖靈獎、菲爾茲獎、麥克阿瑟天才獎等獎項得主。

15歲女生從不補課,不刷題!連續兩年蟬聯“最年輕科學家”

除此之外,論壇還邀請了100多位全球優秀青年科學家和中外院士科學家參與。其中最年輕的一個就是談方琳。

並且,這已經是談方琳第二年成為“最年輕科學家”。

15歲女生從不補課,不刷題!連續兩年蟬聯“最年輕科學家”

談方琳在讀初三的時候就已經成為首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座上賓。這次參加論壇,她仍是“最年輕”記錄保持者。

談方琳所研究的課題,“斐波拉契數列與貝祖數的估計"改進了加拿大數學家Rankin教授於2013年在《美國數學月刊》上給出的一個粗糙的估計式。獲得了“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一等獎。

15歲女生從不補課,不刷題!連續兩年蟬聯“最年輕科學家”

不過就是這樣 一個“天才少女”,“別人家的孩子”,在學習的時候沒有補過課,也沒有刷過題,他的父母只是從小培養她的興趣,以及創新能力。

其實,孩子的創新能力是最容易被父母的扼殺的一個能力,因為現在的教育方式,已經習慣將孩子圈定在一個固定答案中了。

15歲女生從不補課,不刷題!連續兩年蟬聯“最年輕科學家”

孩子無法跳脫出原本的框架,不敢想,不敢做。有個著名的“錢學森之問”,就是錢老生前在各種場合不止一次提出的問題: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

國際評估組織對21個國家進行的調查,結果發現,中國孩子計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倒數第一,創造力倒數第五。

而在這個時代中,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一個能力就是創新。

15歲女生從不補課,不刷題!連續兩年蟬聯“最年輕科學家”


所以我國著名材料科學家,兩院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師昌緒在中國科協舉辦的“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活動上說,國家應該在媒體上加大科普投入,以提高全民素質;

國家要像支持科技人員搞研究一樣,支持媒體搞科普。尤其是喚醒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充分發揮中華民族的才智。

15歲女生從不補課,不刷題!連續兩年蟬聯“最年輕科學家”

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會喜歡問這些問題:

  • 為什麼地球是圓的?
  • 為什麼天是藍色的?
  • 為什麼月亮上不能住人?
  • 為什麼海水是鹹?
  • 為什麼汽車會行駛的?

這其實就是孩子在探索的過程,而且孩子每次在談論到月亮、宇宙、海洋......這些話題時,我們是可以感受到孩子眼中光彩的。

15歲女生從不補課,不刷題!連續兩年蟬聯“最年輕科學家”

孩子總是對周圍千變萬化的世界充滿興趣,同時這一時期又是孩子智力發展最為顯著的一個階段。

全球最受歡迎的社交網站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在女兒還沒滿月的時候,就開始給她看量子力學的相關內容;

15歲女生從不補課,不刷題!連續兩年蟬聯“最年輕科學家”

霍思燕的兒子嗯哼4歲就知道地球自轉的原理,知道蕨菜在恐龍之前就出現了。

在給孩子進行科學啟蒙的時候,孩子參與到探索和接觸科學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滿足孩子的求知慾和探索興趣,同時也孩子也能夠鍛鍊孩子看待事物的兩面性,培養孩子多元化思維。

15歲女生從不補課,不刷題!連續兩年蟬聯“最年輕科學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