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傳統教育來說,他們有哪些特點

我國自古就有重視家庭教育的傳統。由於我國古代社會的政治體制是家國同構,教育體制是官學與私學並重,人才選拔方式是科舉考試,因而更強化了對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父母無不希望通過家庭教育在養成孩子溫、良、恭、儉、讓等德性的基礎上,通過“學而優則仕”的途徑來光宗耀祖。而在當代,隨著我國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發展以及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子女的教育問題更是受到了家長的空前重視。

對於傳統教育來說,他們有哪些特點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新生一代成長的搖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啟蒙教育的引路人。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是教育這個系統工程的基礎工程,它對於兒童的健康成長與和諧社會的建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重視家庭教育是世界各國的一個普遍現象。

我國傳統家庭教育的特點有什麼?

在我國古代社會,由婚姻產生的血緣關係結合而成的家庭,是集物質生產、人口生產及生活、教育、娛樂、防衛於一體的社會基本單位,在社會結構中佔有重要地位。封建社會所提倡的“三綱”(君為臣綱,夫為妻綱,父為子綱)中有兩綱是通過家庭實現的。因此,家庭成為僅次於國家政權的權利系統,對社會發展和政治生活起著重要的作用。也正因為此,家庭教育在我國受到了超乎尋常的普遍關注。我國傳統的家庭教育具有以下幾個鮮明的特點:

對於傳統教育來說,他們有哪些特點

1、在家庭教育目標上,重視做人教育

教人做人,旨在使人的人格完善,成為一個人格高尚的人。在我國曆史上,不同的教育思想家儘管有不同的世界觀,分別隸屬和代表不同的學派,但都非常重視理想人格的設計,並將之視為孜孜以求的教育目標。孔子倡導的以修身為本的人格教育,已成為社會大眾家庭教育的一種自覺追求。

對於傳統教育來說,他們有哪些特點

2、家庭教育內容上,重視倫理道德教育

我國傳統的家庭教育強調從教“人倫”著手,力圖通過道德觀念的灌輸和行為習慣的養成讓孩子學會做人。

一是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我國傳統倫理道德的核心。一個人從兒童、少年成長到青年,離不開父母的撫養、教育和關懷。父母對子女的成長傾注了全部的心血,甚至做出了很大的犧牲。這種愛是無私的、純真的。因此,孝敬父母是子女最起碼的責任和義務,是一個人是否有道德、有良心的重要體現。可以說,孝敬父母是一切道德的出發點。

二是和睦相處。我國傳統文化主張“和為貴”,在家庭生活中推崇和睦相處、相親相愛,這也是我國古代家庭和社會長期穩定與發展的重要原因。“家和萬事興”,六親和睦是家庭幸福美滿的基礎。因此,家庭成員的和睦相處不僅是家庭建設的重要目標,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

對於傳統教育來說,他們有哪些特點

三是誠實守信。我國古代教育家和思想家十分重視“誠信”在家庭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人而無信,不知其也”;“民無信不立”。培養子女的誠信品德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務。翻開古代家教史可以發現,幾乎沒有哪一位有眼光的家長不對子女進行這方面教育的。

四是勤儉節約。勤儉節約既是一個人的美德,也是一個家庭興旺發達的重要因素。我國曆代家教均將勤儉列為子弟修養的要素。

五是勤奮好學。不論是帝王之家、名門世家,還是百姓家庭,“識書知禮”成為人們共同追求的一個高尚目標。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孟子的母親為了教育兒子勤奮學習,不惜數次搬家,甚至割斷了尚未織完的布匹,留下了“孟母三遷”、“斷機教子”的美談。

對於傳統教育來說,他們有哪些特點

3、在家庭教育方法上,重視言傳身教

注重言傳與身教的結合是我國曆代家教卓有成效的重要原因之一。“不言之教”就是以自身的行為進行的潛移默化的教育。身教雖柔,但能令最難教育的人感化。此外,重視蒙養教材的編寫,寓道德教育於知識教育和日常生活之中,是我國曆代家教卓有成效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浩如煙海的蒙養教材中,單純的識字教材或禮儀教材並不多,絕大多數都是以識字為主,知識教育與禮儀道德教育有機結合的綜合性教材。總之,我國傳統的家庭教育以道德教育為根本,從教“人倫”著手,強調通過道德觀念的灌輸和行為習慣的培養來教孩子學會做人。這一思想傳統對於解決我國當今家庭教育的問題具有重要的啟迪價值。

對於傳統教育來說,他們有哪些特點

本文來源:根據網絡資料整理如涉及版權,請及時聯繫刪除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