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鍾兆民重倉進場方法論:投資實戰的10大關鍵問題

作者:李壯

精彩觀點摘錄:

△ 知道投資原理,找到榜樣,是個人、組織或者團隊進步的重要前提。

△ 人性包括感性和理性,投資是反人性中感性的一面。

△ 我把資產管理人比喻成醫生看病,要把病看好,同時最好兼顧病人的感受。我們追求絕對回報,同時也得兼顧投資人的感受,減少一些波動。

△ 投資是術與道的結合。從術的角度,《股市真規則》這本書值得反覆讀;假如上到道的高度的話,我覺得要看《窮查理寶典》

△ 我們的團隊有句“原創”的話:投資人整體期盼牛市,內心深處是有一點不勞而獲的想法。

△ 我覺得投資人天天關心宏觀問題,對投資有幫助但有時候很危險。

△ 雖然中國GDP增速變慢了,我仍然看到三個大機會。

早在疫情暴發之前的2019年12月19日,鍾兆民先生就在《紅週刊》編輯部做了這期節目,今天才和讀者們正式見面。

其間,疫情黑天鵝重創A股和全球主要市場,鍾兆民管理的基金採取了積極的進攻策略,這個策略是他投資思想的又一次實踐。具體收效如何,我們將在時間的長河裡保持觀察。

本期,《紅週刊》對話鍾兆民,討論《投資實戰中的10大關鍵問題》。期待這期節目能讓投資者們有收穫。

疫情下,鍾兆民重倉進場方法論:投資實戰的10大關鍵問題

問題1:股票是買還是賣?

提要:這個問題是投資的“世紀之問”。(我們)先說基本結論,哪一個投資人不問這個問題,我覺得這個投資人就走向成功的道路了。

◣ 主持人:我們今天主要是圍繞投資實戰的問題,投資實戰10大關鍵問題來進行一個探討和交流。第一個問題,這也是世界上(被)問得最多、也是最重要的投資界的“世紀問題”:現在股票到底要怎麼辦?“怎麼辦”的問題,您是怎麼思考的?

◣ 鍾兆民:從業20多年了,同行聚會和投資者見面,問得最多的就是“怎麼辦”這個問題是投資的“世紀之問”。先說基本結論,哪一個投資人不問這個問題了,就走向成功的道路了。

但大部分投資人真的不知道,甚至很多的上市公司董事長、控股股東都不知道自己公司值多少錢。理論上一個公司值多少錢取決於你的內在價值的判斷。你真知道值多少錢了,大盤短期的漲跌根本不影響一個好企業的長期價值。

所以天天問行情,其實短期行情是隨機的,猜不到的,長期我們當然對中國的前景是看好的。所以這個問題理論上是無解的。短期是隨機的,長期是可分析的。

問題2:怎麼在大白馬上賺錢?

提要:不要天天想著抓“黑馬”,投資走向成熟的標誌之一是在白馬上賺錢。因為白馬就擺在那裡,即便你以合理價格買入,並記住“耐心是投資的美德”這句話,伴隨時間的推移,你一定能賺到錢的。

◣ 主持人:第二個問題就是錢的問題,為什麼那麼多投資者根本就賺不到錢?不僅僅是大多數投資者賺不到錢,在大白馬上他也賺不到錢?這兩個問題您是怎麼來分析的。

◣ 鍾兆民:我從業20多年,投資有一點像我們中學數學,老師教你“二元一次方程”,你懂原理了,但馬上考你50個應用題,你不見得能答滿分。假如你去不斷的練習、刷題,做了很多練習(家庭作業),再回來考,就會提高了。所以大部分投資人,我接觸過很多投資人,加起來五萬、十萬投資人,他怎麼賺錢的,到底賺什麼錢,要想明白。

做量化有量化的原理,做價值投資的有價值投資原理。假如企業利潤不增長,你買得足夠便宜,它分紅給你,作為股東也是能賺到錢的。假如是買成長型的股票,你買的估值略高一點,因為它利潤在增長,價值遲早會反應(到)價格。真正做價值投資的,我奉勸投資人,一定一定要理解“現金流折現”價值投資的這個根本的原理。然後你再去不同行業裡應用,比如在消費品行業應用,在醫藥行業應用,在化工行業應用。原理不懂(的話),你是糊里糊塗賺的錢,也會糊里糊塗地虧掉。

我再補充一點,就是對一般投資人,甚至大部分投資者,先要在白馬上賺到錢。因為誰都想(抓)黑馬,但是白馬是擺在那裡的,信息很透明,治理很規範,這樣的股票你賺不到錢,甚至賺不到大錢的話,你一定是在方法和邏輯上要去完善的。比如說你合理的價格買白馬,(收益)肯定沒來得那麼快,但你持股時間足夠長,這個公司一直在發展。比如說公司治理結構很好,戰略很好,經營管理層很努力,利潤還在增長,那隨著時間的推移(你)一定是能賺到錢的。

所以雖然說“耐心是投資的美德”,實際上耐心的後面,你要徹底理解這個(投資)原理。我們說過一句話,為什麼年輕的媽媽懷孕以後,為什麼耐心等十個月才生小孩呢?這是生理規律。她為什麼不急功近利讓小孩早一點出生呢?也不想小孩晚點出生呢?

短期是隨機的,長期是有規律的,一定要理解投資的規律,那麼你的財富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定是在增長了。

問題3:現金流折現是咋回事?

提要:現金流折現原理理解起來不難,本質上是追求模糊的正確。同樣的原理,應用在不同的市場可能會有完全相反的結果。要在自己熟悉的市場,使用這個方法。

◣ 主持人:這也涉及到我們第三個核心問題,現金流折現這個問題。

◣ 鍾兆民:比如說我和你有一個餐廳,(假設準備在)經營5年以後把它賣掉,這五年每年分得的利潤,先不考慮稅收問題,每年賺的利潤分給我們,今年的利潤是今年的利潤,明年的利潤(算在今天的話)就要除以折現率。因為同樣100萬,我存銀行都有一個利息,明年的利潤除以一個風險收益率,比如(使用)長期國債利率,當作參考指標。我買長期國債至少有幾個點的收益嘛。(假設我們計劃)5年後把這個餐廳賣掉,比如(預計能)賣1000萬,(那麼這個餐廳在今天值多少錢?)把(每年利潤和預計賣出價格)都折現回來(到現在)加總。(1+折現率的五次方)這個方法非常簡單,而且是通用的,全球通用的一個算(企業)價值的原理。


疫情下,鍾兆民重倉進場方法論:投資實戰的10大關鍵問題


原理很簡單,難在哪裡呢?因為企業未來的增長是有很多影響因素的,比如中美貿易摩擦了,外部經濟有變化了,國家宏觀經濟有變化了,企業面對內部變化和外部的變化等,未來增長的確定性你越瞭解就越接近一個模糊的正確。折現率就取決於你認為這個公司,假如認為風險大折現率就(高一些),折現率就是現金流的風險函數。

所以這個原理是全球通用的,關鍵在應用。比如安東尼·波頓(Anthony Bolton),號稱“歐洲的巴菲特之一”來香港做投資,為什麼做不好呢?因為他對(香港)的經濟他不瞭解。價值投資的原理他肯定是懂,但這個市場不懂。所以說,我們在本土市場做投資有我們的優勢,就是比較熟悉。

◣ 主持人:但這個折現率的問題,比如您剛才說道,如果我們用未來5年的國債收益率做對比(參照),但我們的國債收益率也是變動的,5年期國債在調低,那麼我們的風險函數或者說那個r(折現率)是不是也自動下調一些?

◣ 鍾兆民:對,折現率和利率是掛鉤的,這個公式裡主要三個參數變化比較大,就是(公司)近幾年的增長,假設未來永續地增長,這兩個都在分母上面,分子下面是折現率。折現率低一點也能接受。

◣ 主持人:您對傳統的龍頭(如有歷史、已經存在20年了)和上市剛過解禁期的不同公司,是怎麼評估的?

◣ 鍾兆民:我覺得這樣的(分析)教科書上比較多,我建議大家百度一下,能百度到。我們就不要糾纏公式了,它難不是難在原理,是難在應用。類似一把槍,我們沒打過槍的射擊就不準,如果我們天天練射擊準確率就很高。所以對這個行業很瞭解,使用的參數就比較接近真實的情況。

◣ 主持人:先走進去,瞭解行業,瞭解企業。

◣ 鍾兆民:對,邊做邊優化。難在應用,不是難在原理。

問題4:理性從哪裡來?

提要:著急發財符合人性,但不符合科學規律。芒格說,兩個字總結投資最重要的事是“理性”。我們知道這個原理後,再把巴菲特和芒格作為追求的榜樣,努力做到“學習別人,做回自己”。

◣ 主持人:第四個問題,剛才您說一定要有耐心,時間函數對不同的投資者來說,忍耐力是不一樣的,我們怎麼培養自己對於時間的把握,培養忍耐力?

◣ 鍾兆民:《紅週刊》採訪過芒格,芒格先生認為“投資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是“理性”。耐心也好,著急也好,都是沒有真理解規律。

當然投資也是考驗人性的。年輕的時候就著急發財,比較愛衝動,所以芒格說他一般不願意見40歲以下的投資人。但是我也見過年輕的,很理性的(投資者)。也有年紀大的,很衝動的(投資者)。這和人先天的性格遺傳有關係。所以假如真知道一個企業的價值需要時間來打磨的。

哪怕現在市值大的中國公司,如阿里、騰訊都是很多年曆練出來。阿里現在的董事長張勇說,公司的戰略是打出來的,不是一開始創始人就設計完成的,是邊做邊優化的。戰略是邊做邊優化,產品、研發、銷售包括銷售體系的建設也需要時間來優化的。所以當這個企業在各方面不斷的優化的時候,它就越來越值錢。所以,時間可以說是是投資裡面最重要的函數之一。

但是我們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平均壽命才70多歲,所以著急發財是符合人性的,但不符合科學規律,不符合經濟規律的。假如我們都能活一萬年,我想誰都不著急了。

◣ 主持人:是,每年5個點就夠了。您進入資本市場已經26年,您是在40歲以後對時間的理解變得深刻了,還是之前對時間函數已經有認識了呢?

◣ 鍾兆民:資本市場也好,包括之前做期貨,我們叫叢林原則,競爭很激烈。現在中國有1億股民,外資也進入中國資本市場,我們也能通過滬港通、深港通買香港的股票了。短期看上去是全球競爭了,因為香港市場是全球開放的,非常非常慘烈。我個人或團隊能在資本市場活下來,而且做的收益還可以,和我們的一個指導原則有關係。

原則是什麼?就是每個人最缺的是時間,所以我們儘可能地跳過師父找“師爺”,我們當時做期貨的時候找到了華爾街最優秀的投資人斯坦利·克羅(Stanley Kroll),我在平安做資產管理三年的經歷,平安證券因為管一部分集團的保險公司的錢(保費),保費有規模大、時間長的特點,自然想到全世界這一塊做得最好的是巴菲特,2005年我就通過買他(伯克希爾)股票,到領事館領簽證去參加(巴菲特)股東會。然後一次、兩次、三次(的參加)。後來它(巴菲特股東會)網上直播了,從學習來說,就不需要親自到奧馬哈了。

就是說,知道原理,找到榜樣,是對個人、對組織或者團隊進步是很重要的。

◣ 主持人:巴菲特先生也算是您的導師。

◣ 鍾兆民:肯定是我的偶像、榜樣,但投資不能照搬。我們學他的時候,要結合中國的實踐。我們在中國,我本人不是巴菲特,所以要“學習別人,做回自己”。

問題5:怎麼不高估自己?

提要:人過了50歲,對自己的認識會慢慢接近客觀。但必須承認,你不可能對所有領域都懂,因此在承認自己無知的同時,要不斷學習,靠正確的邏輯、道路和團隊,來成就事業。

◣ 主持人:第五個問題,就是大部分人對未來的預估和估值的判斷,可能都會高估自己的能力,這其實是普遍現象,您會高估自己嗎?

◣ 鍾兆民:我估計越年輕高估得越多,人過了50歲了,對自己可能慢慢接近客觀,但也有高估的時候。

◣ 主持人:因為對風險因素(的認識)可能和一個人的年齡有很多的關係,比如他很年輕,對於風險的關注可能偏樂觀一點,年齡大一些對風險的關注可能偏謹慎一些。

◣ 鍾兆民:我們有時候自己開車或打車,有一句話,很少有年紀大又開車開得特別猛的老司機。人經歷的多了,看得事情多了。人最大的風險是什麼?就是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你剛畢業工作,覺得自己能改變世界,其實工作五年、十年後就發現,沒那麼容易的(改變世界)。所以我們通常希望我們招的分析師,有多年的工作經驗。

◣ 主持人:您也常說蘇格拉底的一句話,“認識自己的無知就是最大的智慧”。

◣ 鍾兆民:人年輕的時候都很自我,都很自信甚至很自負,所以人到了一定年齡會對自己實事求是,自己懂的承認懂。中國的老話講,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實事求是是最不容易的。所以承認自己的無知是最大的智慧。從我做投資到帶團隊,非常明確的是,你不可能所有領域都懂。第二個哪怕你有學習能力,時間又是瓶頸,所以真正做一番事業,一定要靠正確的邏輯、正確的道路的情況下,還要靠團隊。

問題6:怎麼把握恐慌情緒下的機會?

提要:恐慌的時候你買入,通常不會太貴;瘋狂的時候你賣出,通常賣個好價錢。我們買一隻股票的標準是,只要它的價格比內在價值低20%,我們就很願意買。

◣ 主持人:我們再聊一下巴菲特先生說過的幾句話,有一句話就是“別人恐慌你貪婪;別人貪婪你謹慎”,如何把這句話變成可操作的策略?

◣ 鍾兆民:這句話呢,我們經常調侃,“就是漲到不能漲就賣掉,跌到不能跌就買進”,實際上是不可操作的。恐慌以後會不會更恐慌呢?瘋狂以後會不會更瘋狂呢?心裡要有一杆稱,你還是要想明白,你買的那五個或十個股票到底值多少錢。你認為這個公司值500億市值,它漲到七八百億了,那個錢你可以不賺,因為太高估了,太多的泡沫在裡面了。你有信心它值500億,低於500億買你心裡很踏實,比如400億了——它可能還會跌到300億,你不慌,你知道這個是物有所值的。

但總的來說,恐慌的時候你買的不會太貴,瘋狂的時候你賣出了賣的價格還不錯,可能是次好的價格。你不要指望抄到底,跑在頂,這個想法既不客觀也不現實,成功的概率很低。

◣ 主持人:假如您在建倉一隻股票的時候,您在設計安全墊時候,是一個多大的百分比?

◣ 鍾兆民:問題挺好的,取決於公司風險有多大,還取決於我和我的團隊對這個公司的認識有多深。比如機場、碼頭這些壟斷型的公司,我們算出的價格值1000億元,比內在價值低20%,我們就很願意買。假如是競爭性很大的公司,我們研究得又不太深的時候,我們要求安全邊際更大一點。英文叫“it depends”(看情況),這個行業、這個公司風險,公司的不同階段,比如行業競爭很激烈,比如家電行業競爭很激烈,但格力、美的已經殺出來了,這個時候它(頭部公司)的龍頭地位被挑戰的可能性很小了,雖然也是充分競爭,但行業的階段對公司的風險很小了,這是第二個。第三個是取決於你對這個公司的認識,認識越深你越敢買。

問題7:什麼是投資中唯一重要的事?

提要:投資長期來看,理性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唯一重要的。

◣ 主持人:第七個問題,也是價值投資者常討論的“投資是反人性的”,對嗎?

◣ 鍾兆民:部分對。這也是我們團隊天天去開會討論,說投資反人性,其實人性(的組成)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感性,一部分是理性。人本來就有感性的一面,心情不好就哭,心情好就狂歡,這是人感性的一面。但也有理性的一面,願意講邏輯、講數據。所以我認為投資是反人感性的一面。假如一個公司你沒研究,大盤在漲、身邊的人都賺錢,你就衝進去,那是人感性的一面,就是從眾心理。假如這時候,我們叫第二層思維方式思考一下,大家都在衝的時候,你和別人沒有差異化,結果也不會好到哪裡去,這樣思考的時候,就把人的理性的光芒又展示出來了。

總的來說,投資長期來看,理性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唯一重要的。

問題8:做好資產管理類似於做“好醫生”

提要:我把資產管理人比喻成醫生看病,要把病看好,同時最好兼顧病人的感受。我們追求絕對回報,同時也得兼顧投資人的感受,減少一些波動。

◣ 主持人:第八個問題涉及到您的本職工作,您是做資產管理的,投資與資產管理的區別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 鍾兆民:投資,比如保險公司的錢(特點是)又長又多,實際上更偏投資的範疇。資產管理面對很多的客人(投資人),銀行給我們介紹的客戶,證券公司給我們介紹的客戶,這些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是大眾化的,就是風險承受能力比較弱。要服務好這一部分客戶,實際上要儘可能減少波動、減少回撤的前提下,提高收益率。假如投資願意忍受大一點的波動,追求長期的絕對回報,(這和資產管理)是不同的。

我把資產管理人比喻成醫生看病,要把病看好,同時最好兼顧病人的感受。當然醫生看病是核心問題,比如我們資產管理人要賺錢,這是追求絕對回報,這是應該的,但是在追求絕對回報的情況下,兼顧投資人的感受,減少一些波動,這樣資產管理人會做出一個好產品來,能服務到更多的大眾。

◣ 主持人:但市場還是會波動的,您的回撤管理是怎麼做呢?

◣ 鍾兆民:有一系列的方法,我們在不斷完善回撤管理的方法,比如買弱週期的股票。股價除了受大勢影響,企業的經營也會影響股價。(因此,第一)它本身經營比較穩定,就減少股價大起大落的因素。第二個我們買一個組合裡邊,行業相關比較弱的股票,比如銀行和保險、銀行和證券都屬於大的金融類的。我們可能說(持倉)消費品好公司佔一定比例,製造業、科技型公司佔一定比例,服務行業、互聯網行業佔一定比例,這些都是弱相關的,這樣會對沖掉一些波動。

◣ 主持人:這其實還涉及到一個投資組合的問題。

◣ 鍾兆民:投資組合的構建(靠)科學,甚至是加藝術了。經驗起作用,就是構建組合的經驗起作用了。

◣ 主持人:明白。您看您剛才說,第一,要保證一個合理的收益;第二,要保證投資組合的平滑性。這個,其實很難。

◣ 鍾兆民:是的,這才是一個專業的人或者專業的機構價值存在嘛。一個醫生既把病看好了,又能讓病人的感受很好,那一定是個好醫生。但前提一定是把病看好。

◣ 主持人:您的投資人裡有幾個醫生。

◣ 鍾兆民:真有醫生,是做科主任的。雖然“學科”不一樣,可我們有很多共同的地方。比如,要找到病的原因,要對症下藥,同時也要和病人溝通,關心病人感受,真是比較類似的。我們有好幾個醫生投資人,而且都是教授醫生、主任醫生。

問題9:投資的時代屬性是什麼?

提要:一定要結合中國的天時地利人和來分析,不能照搬西方的方法理論。我們的研究員包括我自己這幾年除了經常跑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還要深入到農村和城鎮,去感受和體會,從而捕捉經濟規律和投資機會。

◣ 主持人:第九個問題,您覺得在中國做投資、做資產管理最最重要的是什麼?

◣ 鍾兆民:在中國做投資,假如是從基本面做投資,是從學習西方的一些基本原理,借鑑原理,一定要結合本土(情況)來實踐。比如中國改革開放40年了,產業結構發生了變化,一些製造業已經轉移到東南亞了,但是人均收入、人均GDP已經不低了,消費在升級,就是這些國情(變化)。還有中國十幾億人口分佈在遼遠廣闊的國土上,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經濟圈等核心區域是比較發達的,不是均勻分佈的,這和美國東西海岸都比較發達是不一樣的。

要結合中國歷史和改革開放40年處於什麼階段,從時間維度、地理維度(綜合分析)。經濟發達地區比較容易出優秀的上市公司,再加上人口結構,曾經有過計劃生育,現在計劃生育放開了,這對消費、經濟結構和經濟的動力有很大的影響的。一定要結合中國的天時地利人和幾個因素來分析,不然,照搬西方的方法、理論很容易犯“教條主義錯誤”或“本本主義錯誤”。

◣ 主持人:你比如像美國,美國是消費驅動型社會,中國現在處於轉型過程當中。

◣ 鍾兆民:有個經典案例是這樣的,早年我們在廣州有廣交會,現在辦得非常成功,上海已經辦了兩屆了,就是上海進口博覽會,這代表了整個經濟在轉型。尤其是從第一屆進口博覽會,代表中國更加開放,中國的消費力在提升,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消費市場。

◣ 主持人:從我們國家整體的經濟結構上說,比如東南沿海一帶是發達的經濟區域,包括長三角和京津地區;再往腹地走,一些核心城市崛起,比如成都、西安;再往腹地走可能就是一些相對落後一些地區了,國家在扶貧的一些地區。這種不同的經濟結構,可能醞釀出了不同的企業結構、產業結構。也就是說,我們投資的多樣性比美國更多元一些。

◣ 鍾兆民:沒錯,我們比美國更多樣。比如互聯網裡面,有拼多多這樣的覆蓋三四線城市,不排除未來有可能成為很優秀的公司。現在不少公司,包括香港有家上市公司專門做三四線城市4S店的,採取一城一店策略,做得很精細,企業家做得非常用心,尋找汽車銷售的經營管理規律,表現非常好的。所以中國經濟地域大、人口多,有很多結構性機會。

◣ 主持人:這種結構性機會,您在關注,很多投資人也在關注。但是這種契機的攫取,不是一下子就能發現或者說看得到的,也有很多可能在起步當中。

◣ 鍾兆民:所以我們這幾年除了跑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我們的研究員包括我自己都喜歡深入到農村,深入到城鎮,深入到縣城去走訪和了解。就是中國的市場很縱深,你要去感受,要去體會,要和他們有對話、有共鳴,你就會捕捉到經濟規律,捕捉到投資機會。

◣ 主持人:其實是感受民間的生活。他們需要什麼,別人在相應地提供什麼。

◣ 鍾兆民:對。

問題10:長期把握三大機會

提要:我們的國情給我們豐富的投資機會,我總結為三大機會:一是結構性機會,如“吃穿住”領域。二是享受工程師紅利的製造業。三是國家鼓勵創新和自主可控,科技型有研發成果的公司,將是資本市場永恆的主題。

◣ 主持人:第十個問題,涉及到GDP,您怎麼看GDP增速放緩對市場的影響?

◣ 鍾兆民:我們回顧改革開放這幾十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階段,經濟總量小的時候,增長速度快。現在經濟總量已經是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了,增長速度慢是常態,甚至不排除再過幾年GDP速度會更低。所以我覺得投資人天天關心宏觀問題,對投資有幫助但有時候很危險。所以我們公司內部學習時強調,你觀察總體的結論和觀察局部得出來的結論是不一樣的。我們對宏觀也會關心,但我們不認為我們是經濟學家,我們分析行業、分析產業、分析公司,所以我們總體來說,GDP基數大了,(增長)速度變慢了,我們怎麼做投資?我們大概有三點思考。

第一個就是結構性機會,比如說中國那麼多人,十幾億人,每天都要穿衣服吧,女生每天都穿的不一樣吧。中國還沒有出現一家很大的服裝類上市公司。中國那麼多人,每天都要吃飯,一天三頓,你能做出差異化的餐飲。

吃的、穿的,都是和日常生活相關的,所以第一個機會就是差異化機會。就是你能比別人做得又好又便宜,那麼市場肯定是你的,客戶肯定是你的。海外有Zara這樣的服裝品牌,我們還沒有出現面向大眾的、平價的好的服裝品牌。

第二個,中國是製造業大國,簡單的來料加工很難賺錢了,現在中國對企業環保要求也高,員工五險一金也要買,工資也上去了,所以很多簡單的製造業轉移到了東南亞,但是有些有研發能力的,不是簡單享受人口紅利的,我稱作享受工程師紅利的企業還是很有未來的。工程師紅利的製造業,中國還是有機會的。

第三個,中國現在強調自主可控,國家層面在鼓勵,企業也重視研發,就是科技型的有研發成果的公司,始終是資本市場永恆的主題。比如醫藥,你研發出一類新藥,就是你有別人沒有,或者說別人暫時沒有嘛,這個產品在這段時間也算是壟斷經營。所以科技創新是永恆的主題。

回過頭來總結一下,雖然中國GDP增速變慢了,我仍然看到三個大機會,就是結構性的吃穿住能比別人做得好,你就擁有客戶、擁有消費者;製造業這一塊,你能利用好工程師紅利,還是有市場的。第三個就是國家在鼓勵,企業也應該去做,投入研發新產品、新服務,這是資本市場永恆的主題。

◣ 主持人:在這三個大方向下,比如當前我們正在做5G,5G基礎設施的完善,有些基站、小基站這些領域涉及很多小型科技公司,你會在5G當中去尋找機會嗎?

◣ 鍾兆民:我們會找但會謹慎,因為5G是基礎設施。過去有3G、4G,基礎設施投的時候,投資商、營運商、設備商都有一波波的機會,但你要持續的有競爭力,那就要靠企業的研發了。

◣ 主持人:您說的前端設備迭代比較快,那我們是不是要到後端去找應用?比如4G時代的阿里、騰訊?

◣ 鍾兆民:當然,5G是信息社會的一次革命。我有幸前兩天在上海見到任正非先生,這種企業(華為)不光是一個產品、一個技術,它已經形成了長期的研發管理能力,它才會長久。

◣ 主持人:畢竟任正非和華為這種領導人和公司是稀少的。

◣ 鍾兆民:投資你不需要多嘛。你優中選優,極品當中找極品。

◣ 主持人:A股市場上沒有華為,你會買誰呢?

◣ 鍾兆民:我們假如不要在通信行業找,比如我們在5G行業和華為配套的供應商找找有沒有投資機會?這樣去思考。因為它是龍頭,那和它配套的——我們叫第一供應商,有時會帶來好的商機。

◣ 主持人:大消費領域還涵蓋醫藥,恆瑞醫藥漲得也很好,這個公司主打的是廣譜抗癌藥PD-1,您對這個公司是怎麼看的?

◣ 鍾兆民:我們公司研究醫藥的(研究員)挺多的。對某一個產品來說,我們的醫藥研究員可能比我還熟。但對整個公司的治理,整個公司的研發管線、研發管理,我比研究員關注得比較多。

◣ 主持人:您對港股的百濟神州等醫藥公司看嗎?

◣ 鍾兆民:都在看。這些我們稱它為“生而創新”的公司。它剛開始產品線不公佈,當然它有資本的支持。像恆瑞這樣的由利潤支撐研發,以上企業可能收入很少,甚至只有研發而沒有利潤。什麼叫“生而創新”的公司?就是先估算它已有的產品。醫藥好的地方是產品出來要報給藥監局,一期二期三期臨床一步步走下來,是有數據能查的。後面的管線是要申報的,網站上都能查到。所以你要去估算。最後最後,投資從長期來看,核心的東西還是好的賽道和好的管理層。好的管理層吸引精英加入,所以投資有時候為什麼我們說,億萬富翁不一定自己算賬,但一定有人幫他算賬,真正的超級大投資家,定性的要求要遠遠高過定量的要求。大方向看準了,人看準了,可能就賺大錢。

◣ 主持人:也就是在這種新興的一些公司領域,你們是做一個組合投資。

◣ 鍾兆民:取決於確定性,理論上講確定性非常高,如果不考慮別的因素的話,一個股票就夠。這是極端情況。像芒格先生,包括我曾經說過,對一個家族來說,假如錢是自己的,三五隻股票就夠。數量多少是形式,你有沒有把握是關鍵。很多企業家既是創始人,又是大股東,他整個家族的身家可能都在一個公司裡面。所以數量多少是形式,極端情況因為不能買半個公司、半隻股票,那一個就夠。

當你沒有把握或者有更好的,但是從風險管理來說,在不降低選擇公司質量的情況下,能多一點數量是好的。多是很容易的,少才難。剋制住自己優中選優,是很難的。所以我們公司名字叫馬拉松,想用長跑的心態追求極品。

◣ 主持人:您早幾年說過一句話,一個老婆、兩個孩子、三隻股票,就可以過上美滿人生。

◣ 鍾兆民:對於一個家族來說,三五隻股票確實就夠了。“三”一般是指多的意思,不要機械地就是三個。

最後一問:投資的術與道

提要:我覺得投資是“術和道”的結合。我們算估值、做基本面研究,算得比較清楚是能賺些有把握的錢。但賺真正的超級大錢,我覺得是要看大方向,看賽道,看企業,不要天天計較漲跌,才能賺到超級大錢。

◣ 主持人:還有一個問題,您對當前的科創板,怎麼觀察這個板,怎麼去找到一些好的標的?

◣ 鍾兆民:以前問創業板怎麼樣?中小板怎麼樣?在我們的投資概念中就沒有板的概念。回到具體公司的性價比,這個公司好不好,管理層好不好,產品好不好,競爭格局好不好,價格好不好,就跟清單一樣,一個個打勾,賽道好、管理層好、價格也好,自然就投資了。不是科創板投不投,創業板投不投,不是那麼簡單的。

◣ 主持人:您是做整體公司的排名。

◣ 鍾兆民:是的,整體公司排名,優中選優,不是炒一個概念。

◣ 主持人:無論是在港股市場,還是A股市場,無論是A股的主板市場,還是中小創。

◣ 鍾兆民:當然也要兼顧一下,港股市場和A股市場因為開放度不一樣,國際上的資金成本和中國的資金成本不一樣,這些也要兼顧市場環境。

但關鍵還是要選對公司,所以我們還有一句話是我們自己團隊“原創”的話,就是投資人整體期盼牛市,內心深處是有一點不勞而獲的想法。長期來看,你還是要花時間看研報,花時間去調研,花時間去找牛股,不要期盼牛市要找牛股。牛股能給你帶來十倍二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回報。期盼牛市,指數漲了200點,你就不知道拿還是不拿了,其實在賺不了大錢的。

◣ 主持人:期盼牛市就是想多賺錢。

◣ 鍾兆民:大牛市來,我們當然歡迎,可以幫投資人多賺點錢。投資不能天天期盼大牛市,投資要通過邏輯和勤奮來獲得回報,而不能天天指望運氣或者大水漫灌來賺錢。那是不可能持續的。我們特別強調邏輯,知道投資的原理,然後每天很努力去工作,通過邏輯和勤奮提升對投資人的回報。

◣ 主持人:您上次推薦的《股市真規則》和《長線》,我都看了。《長線》偏重於管理,對我們有一點點用處,《股市真規則》是個方法論,確實是不錯。您還有其他的書推薦給大家嗎?

◣ 鍾兆民:我覺得從“術”上講,投資涉及到具體的技術,到一定程度追求“術和道”的關係。投資要投資於未來,實際上對未來我們不能說預測準確,但要分析甚至要穿透。

從術的角度,中文叫《股市真規則》,英文叫《The Five Rules For Successful Stock Investing》,我始終認為這本書值得反覆讀的,有理論高度又可操作的一本書,甚至我認為這本書是可能會改變很多投資人的財富和命運的一本書。

假如上到高度的話,我覺得《窮查理寶典》這本書,我也很榮幸,這本書第一部的英文版是我從美國帶回中國,在翻譯的過程中我也做了一些協助的工作。當時是作為芒格先生90歲生日禮物,我們把中文版《窮查理寶典》獻給芒格先生的。這本書就屬於道的層面了,芒格說過一句話,投資是整個人生大智慧的一部分,你人生裡邊對什麼都好奇,什麼都能想通,投資就會是順其自然的。投資有術的層面,有道的層面,道的層面需要去悟、去修煉。所以我覺得算賬,算估值,做基本面研究,你算得比較清楚是能賺些有把握的錢。真正的賺超級大錢,我覺得是要看大方向、看賽道、看企業,不要天天計較漲跌才能賺到超級大錢。

我也希望觀看視頻的投資人,先精於術,後在道上有修煉。希望大家有好的回報。

◣ 主持人:您的採訪就到此結束,謝謝鍾總。

◣ 鍾兆民:謝謝《紅週刊》。

附鍾兆民簡介:

東方馬拉松投資管理公司創始人,中國本土價值投資領域較早的探索者之一。南京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南京大學-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中美研究中心研習,文理雙修;擁有多年實業生產銷售和研發等全面管理經驗;1993年步入資本市場,任中國保利期貨(佛山)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因緣際會師從國際期貨大師斯坦利·克羅(Stanley Kroll),並將克羅先生的思想引入中國;1996年任君安證券營業部總經理,帶領業務團隊創造出全國第一名的業績;1998年任光大證券南方總部資管部、平安證券資管部總經理,開創國內規範化資管業務的先河;2005年參加巴菲特股東大會以來,帶領團隊連續六次赴奧馬哈朝聖,堅持將理論與本土實踐相結合。

(注:本視頻採訪是在2019年12月19日完成,故未對疫情等因素進行涉及展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