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穩了,香港懸了?

上海穩了,香港懸了?


上海穩了,香港懸了?

文|凱風

金融中心,歷來是城市必爭之地。

近日,2020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GFCI27)發佈,內地共有上海、北京、深圳、廣州、成都、杭州、青島、天津、南京、大連10個城市入圍,加上香港和臺北,中國共有12個城市入圍。

過去半年來,哪些城市進步最大?哪些城市退步了?

01

香港跌出三甲,上海反超香港


全球金融中心格局生變。

2020年,全球十大金融中心分別為:

紐約、倫敦、東京、上海、新加坡、香港、北京、舊金山、日內瓦、洛杉磯。


上海穩了,香港懸了?


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變化在於:上海反超香港, “紐倫港”的超級金融城市格局被打破。


根據報告,香港從去年的第3位跌落到第6位,被上海反超。上海不僅超越香港,同時還超越了新加坡,首次晉級全球前四。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貿易形勢、英國脫歐加上意外事件衝擊,排名前十的城市除日內瓦外,評分都有所下降,香港、倫敦下降幅度最大,上海得以微弱優勢超越香港。


不過,倫敦、東京、上海、新加坡、香港的評分差距相當微小,這些超級城市之間的競爭還會長期存在。


02

廣州晉級前20,成寧杭津入圍


作為全球最權威的金融中心指數之一,GFCI指數共涵蓋108個城市。


就整個榜單而言,在列入榜單的108個城市中,包括港澳臺在內,中國共有12個城市入圍:

上海(4)、香港(6)、北京(7)、深圳(11)、廣州(19)、成都(74)、臺北(75)、杭州(98)、青島(99)、天津(100)、南京(101)、大連(102)。


上海穩了,香港懸了?

在內地城市裡,上海進步1位,深圳從第9回落到第11,廣州則從第23名上升到第19名,成都基本保持穩定,青島下滑66名至第99名,杭州、天津、南京、大連分別位居第98、100、101、102名。

可以說,上海、香港、北京、深圳仍舊是中國最大的四個金融中心,位居第一梯隊。

廣州位居第二梯隊。廣州既無大型證券交易所,也無國家級金融機構,金融中心排名能夠不斷上升,著實不易。(參閱《不只是深圳上海,廣州終於迎來高光時刻!》)

廣州之後,成都、杭州、青島、天津、南京、大連均屬第三梯隊。


上海穩了,香港懸了?


這些城市的金融實力不僅與廣州有著較大差距,與北上深港更是相差甚遠,未來的發展方向仍舊是區域金融中心。

03

“紐倫港”不再!香港怎麼了?

上海反超香港,堪稱歷史性的一幕。

香港是老牌國際金融中心,“紐倫港”的聲名曾經響徹環球內外。這三大金融中心分屬三個時區,各自背靠美國、英國、中國三個超級大國,藉以奠定獨一無二的國際地位。

這一次,香港為何跌落到第6名,上海靠什麼反超?

香港排名下降,其實是在預料之中的。

過去半年多來,全球經濟貿易局勢動盪,加上香港社會事件頻發,地緣不穩定連帶影響到經濟增長。


經濟不穩,金融同樣難穩。

數據顯示,2019年香港GDP相比去年下降1.2%,這是自2009年以來首次出現年度負增長。


雪上加霜的是,這場疫情衝擊,對香港的影響是全方位的。作為世界最重要的國際航運中心、航空中心和貿易中心,香港遭遇的衝擊遠比一般城市更嚴重,2020年的經濟形勢更加堪憂。


上海穩了,香港懸了?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香港金融中心地位衰落。

事實上,香港的金融實力在亞洲仍舊首屈一指。無論是基礎設施、營商環境還是金融發展水平,都位居全球前列。


香港作為中國與世界的超級聯繫人的地位尚未遭遇實質性挑戰,仍舊是全球首屈一指的人民幣離岸中心。


上海穩了,香港懸了?

問題出在哪裡?

須知,金融中心指數,衡量指標包括營商環境、金融體系、基礎設施、人力資本、城市聲譽等,不僅有硬指標還有全球評價。

香港評分下降,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政經格局不穩,發展前景不明朗,從而導致信心下滑。

這足以說明,政局穩定、經濟穩定對於金融穩定的重要性。

04

上海為何上升這麼快?

上海的進步有目共睹。

早在2007年GFCI指數首次發佈時,上海僅排名第24位。到了2017年,上海首次躋身前十。2020年,上海躋身前四,離倫敦東京只有1-2分的差距。


事實上,國際經貿形勢多變,上海同樣遭遇了挑戰。但最近兩年,上海本身在打造國際金融中心上邁出了大動作,對外開放邁出了全新步伐,從而與倫敦、香港、新加坡有了一爭之力。

上海為什麼進步如此神速?

首先,上海本身就是內地首屈一指的金融中心。


上海不僅擁有證券交易所,而且還坐擁包括貨幣、債券、股票、外匯、期貨、黃金和金融衍生品等在內的各類市場,同時還是各類中外金融機構的總部所在地,堪稱全球金融市場要素最齊備的城市之一。


上海穩了,香港懸了?

當然,這只是基礎。上海金融中心排名的大躍進,得益於最近幾年的政策加持。

正如《中國最大城市群來了》一文所說,從2018年開始,上海接連獲得了四個國家級大禮包:長三角一體化、進博會、科創板、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

這其中,科創板和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均與金融有關。


前者奠定了上海作為金融龍頭的地位,後者則賦予上海探索投資自由、貿易自由、資金自由、運輸自由、人員從業自由的可能。


與此同時,從2020年開始,中國將進入金融全面開放之年。

今年4月開始,我國將正式取消對證券公司、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這也為上海打造國際金融中心提供強大助力。

根據規劃,上海將在2020年基本建成國際金融中心,邁入全球金融中心前列。


這個目標,越來越近了。

05

誰是中國第一金融中心?


最大的懸念在於,誰是未來中國第一金融中心?


其中,北京相對超然,金融決策中心的地位牢不可破,而廣州、成都、杭州等城市在短期內缺乏挑戰北上深的可能。


這場競逐,可能會在上海與香港之間,或者上海與港深之間競逐。


眾所周知,一個城市能否成為全球金融中心,離不開這四大要素:世界一流的交易所、資本兌換、國際化的法治環境以及龐大的金融衍生品市場。


以此標準來看,上海雖然反超香港,但與香港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短板。


如果上海未來能在營商環境國際化、人民幣國際化、國際投資貿易自由化等領域做出更多探索,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將會更加穩固。


同理,如果香港能儘快穩定政經格局,同時與深圳在產業上進行更多互動,那麼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同樣也能得到鞏固,港深未必不能成為第一大都市圈。


屆時,“誰是第一金融中心”已經不再重要,上海與香港比翼雙飛才是對中國最好的結果。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