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傳統教育行業大洗牌趨勢是不可逆的,老師們焦慮嗎?


疫情下的傳統教育行業大洗牌趨勢是不可逆的,老師們焦慮嗎?


由於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教培機構在寒假期間停止了線下授課、全國中小學校延遲開學時間。在此階段,線上課程成為線下教育的最佳替代形式,學而思、作業幫、猿輔導,趕考狀元等多家在線K12教育廠商紛紛開放在線教育平臺,充分利用在線教育時空靈活性的優勢,通過“網課”形式,攜手教育行政部門和全國中小學校提供免費線上學習課程,保障中小學生“停課不停學”,並在各大網絡平臺持續宣傳,為行業帶來了一波高峰。

培訓機構也是一樣,許多企業、成人培訓機構都已經用免費線上直播課程來引流、極力在推線上的課程。一時間,微信好友、朋友圈的線上課程宣傳鋪天蓋地,而且大都為了適應形勢加上了《疫情下的XXX》,好吧,本文的標題也是。


疫情下的傳統教育行業大洗牌趨勢是不可逆的,老師們焦慮嗎?


我朋友的女兒在年前參加了美術培訓,一週一節課,1個半小時,路上接送要一個半到兩個小時,家長接、在教室外等候下課、再接回家,半天時候就沒有了。3月的時候,在網絡的影響參加了一個美術的在線課程,時長一樣,一個老師帶三個小朋友,家長還可以隨時悄悄旁觀學習狀態,重要的是省去了路上的時間。在這種情況下,我相信疫情結束後,如果課程師資質量一樣,朋友應該也不會再去線下的課程消費了。

其中學校的線上課程,都是由市區級的優秀老師擔任主講,他們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本來能力就在當地教育部門得到認可,又經歷線上經驗的補強,可謂是強者恆強。原來日常授課的各科老師都變成了家長式輔導員,督促學生作業與完成學校安排的各項任務,工作重心產生了一定的偏移。

疫情下的傳統教育行業大洗牌趨勢是不可逆的,老師們焦慮嗎?

如果這些老師平時的業務能力優秀自然沒什麼問題,但就怕學生在同一科目下進行了不同老師的比較,自然就有了傾向性。一旦復課,那些日常教學比較呆板、甚至是照本宣科的老師評價可能會存在較大壓力。所以,還是要多多學習提升,主動求變,才不會被行業的發展丟在原地。

所以,一場疫情給社會給行業帶來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教育行業的從業者也要與時俱進地進化自己,把這場變革化作自己彎道超車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