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雄風,三晉重地——山西曲沃

原創 李永泉 西行

曲沃,位於山西省中南部,史稱“天府雄風,三晉重地”,素有“桐葉封唐地、三晉發端處”之美譽,歷史上曾是“武公據之以興晉,文公依之而稱霸”的晉國建都之地。是中國成語典故之鄉、中國成語典故傳承基地、中國最美休閒自駕遊目的地、中國最美鄉村休閒旅遊名縣。

天府雄風,三晉重地——山西曲沃

曲沃的歷史悠久,是黃河文明最早的發祥地之一,文化遺產豐富、歷史積澱厚重,素有“地下博物館”和“三晉文化源頭”之稱。境內有裡村西溝舊石器時代遺址,屬丁村文化範疇;澮河南岸的安鵠、望絳為仰韶文化遺址;滏河兩岸的方城、下塢為龍山文化遺址,這些都說明中華文明始祖早在十多萬年前就在這裡繁衍生息。因兩週時期曲沃乃晉國都城所在地,所以又有眾多的古晉遺址。如,曲村-天馬古晉遺址、羊舍墓地、東韓古晉國遺址、晉諸陵、晉世子墓、齊姜墓、荀息墓、裡克墓等。

天府雄風,三晉重地——山西曲沃

此外,縣境內還有宋代大悲院、元代龍泉寺、感應寺磚塔、周秦遺物千年銀杏樹、三清廟獻殿、明代四牌樓、清代薛家大院以及橋山黃帝廟、義城黃帝廟等一大批文物古蹟。全縣現有國家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2處,縣級180處,文物館藏量達到5000餘件,百年以上古建築228處,國家級非物質遺產10項(曲沃“花葫蘆”、晉都文鑼鼓、四牌樓傳統古會等)。

天府雄風,三晉重地——山西曲沃

有眾多古籍文獻可考,曲沃為古晉都絳之所在地,其名始見於西周初期。我國古代辭書《爾雅》在《釋氺》一章中記載,“沃泉懸出,懸出,下出也”,其中之“沃泉”古指由上向下流的泉水,“沃泉”處史學界考定為今天的曲沃縣景明瀑布;東漢劉熙在《釋名》一書中進一步作出解釋,“水……懸出曰沃。水從上下,有所灌沃也。”;《詩經·唐風·揚之水》一篇中也寫道,“揚之水,白石鑿鑿。素衣朱襮,從子於沃……揚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繡,從子於鵠”,詩中所描寫的“沃”即指曲沃,“鵠”指今天的曲沃縣安鵠村。

天府雄風,三晉重地——山西曲沃

敘述最為完整的是,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時任曲沃知縣的湖南湘潭人士張坊主持修正的《曲沃縣志》中稱,“晉國以絳山為宗,絳水(今沸泉)出絳山之南,沸湧而東,西北經青玉峽,東流袱石罅至白石山,懸而為沃泉。又東折白水村,九曲而北入於澮、西流入汾。凡曲沃、新田兩都襟帶,皆此沃水之所瀠洄盤旋也,是為曲沃命名之由。”幾經史料佐證,不難看出,曲沃之名,源以“絳水”為根,“沃泉”為線,取其曲,取其沃,故名曲沃。

晉國博物館

天府雄風,三晉重地——山西曲沃

位於曲沃縣曲村鎮,是依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曲村——天馬遺址”而興建的全省第一座以晉文化為主題的遺址類博物館,於2014年國慶節正式對外開放。是一座集文物收藏、保護、研究和文物遺蹟展示為一體的山西省首座大型遺址博物館,也是全國唯一一座完整展示晉國曆史文化風貌的平臺。

天府雄風,三晉重地——山西曲沃

晉國博物館以晉文化為主題,打造了晉國史、發掘史、遺址展三個亮點。歷史文化展廳以晉國曆史為線索,通過晉侯墓地出土的大量珍貴文物,展示了晉國由公元前1040年左右叔虞封唐、燮父改唐為晉、文侯勤王、獻公拓疆、文公稱霸、六卿專政、三家分晉等一系列足以影響中國古代歷史進程的重大事件。遺址發掘史展廳展示了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三代考古學人歷盡艱辛、博覽地書、尋覓求證的經過和考古發掘工作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遺址展廳則採用一處遺址一種展示方式的方法,重點展示了四組晉侯及夫人墓葬和三座車馬坑,呈現給觀眾一幅兩週時期邦國王侯墓葬的全景圖畫。

曲村——天馬遺址

天府雄風,三晉重地——山西曲沃

規模宏大,東起翼城縣天馬村,西至曲沃縣曲村鎮,南起滏河岸,北達橋山坡。遺址東西長3800米,南北寬2800米,面積近11平方公里。曲村——天馬遺址共分為四大文化層,涵蓋有新石器時期的仰韶和龍山文化層、夏文化層、西周到戰國文化層及秦漢元明文化層。經過北京大學和山西考古研究所連續十餘次大規模勘探發掘,共揭露面積12000平方米,發掘墓葬1000餘座,其中周代墓葬800餘座。尤其是在該遺址的核心區域,發現了九組十九座晉國早期國君及夫人墓葬,十座車馬坑,發掘各類珍貴文物12000餘件,其發掘成果為我國“夏商周斷代工程”西周列王編年課題的解決提供了支撐,被列為1992、1993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2001年又被評為中國20世紀一百項重大考古發現之一。

天府雄風,三晉重地——山西曲沃

曲村——天馬遺址的核心部分是九代十九座晉侯及夫人墓葬,及十座陪葬車馬坑,司馬遷在《史記》〈晉世家〉中有這樣一段記載,武王之子成王之弟叔虞-到古唐國,歷史上稱叔虞為唐叔虞,而叔虞的兒子燮父在繼承父親的位置以後因在古唐國的南面有一條河名為晉水,所以改唐為晉。這也就是晉的淵源,燮父也是第一代的晉侯。這九代晉侯分別為:燮父、武侯、成侯、歷侯、靖侯、僖侯、獻侯、穆侯、文侯。時代為西周前期到春秋初年,從2000年起,還發掘了一批陪葬墓,墓葬出土了帶銘文的銅器。這些彌足珍貴的資料不僅確證了曲沃一帶是晉國始封地,而且使晉文化考古與研究,進入最高境界,使學術界對“晉文化”全貌、特徵、分期諸問題,有了更清晰的認識,特別是關於晉侯及墓主人的考訂,對推定西周列王的年代起了重大的作用。

天府雄風,三晉重地——山西曲沃

晉侯墓地出土文物十分豐富,總數達萬件以上。有青銅禮器、樂器、成套玉器等數以萬計。在60餘座銅器墓0土了280餘件青銅器,其中近百件有銘文,出土文物除青銅禮器外,還有大批青銅兵器,以戈最多;有大量車馬器;玉、石、骨、貝、蚌、鉛器數以萬計,有一組蚌珠佩飾中有蚌珠2000餘個;另外一組佩飾串珠細密,每顆直徑2毫米左右,手工之精令人驚歎。墓地中,幾乎所有的侯墓都是鼎、簋、甗的組合,幾乎所有的夫人墓都是鼎、簋組合而無甗。在晉侯墓地9組墓出土的青銅器鐫刻了6位晉侯的名或字,是研究晉侯世系的珍貴資料,晉侯蘇鐘上有銘文355個字,詳盡記載了周曆王三十三年一場由周王親自指揮,晉侯率部參加的軍事征討,這段文字可以說是半個世紀以來出土最重要的銘文資料,史料沒有記載彌足珍貴。

橋山黃帝東陵

天府雄風,三晉重地——山西曲沃

《史記》載,“黃帝崩,葬橋山”,相傳古橋山為黃帝葬衣冠處。因橋山山勢巍峨、翠柏環繞,雨霽初晴、青碧嵐光,故稱“橋嶽晴嵐”,乃古曲沃十景之一。景區山頂有黃帝廟,即為傳說中黃帝的東陵,與陝西黃陵縣的黃帝西陵遙相輝映,是華夏兒女祭祀先祖的聖地之一。

景明詩經山水

天府雄風,三晉重地——山西曲沃

位於曲沃縣城東南10公里的景明村南,地處曲沃、聞喜、絳縣三縣交匯的紫金山麓,山中有泉,史稱“沃泉”,經青玉峽谷至白石山崖,急流直下,出景明山而成瀑布,常年不斷,清澈可飲。古人“千古長鳴飛白練,濤似連山迎客來”就是景明山水美景的真實寫照。《水經注》描寫它“青巖若點黛,素湍如委練”,在峽谷中攔水成壩,高峽出平湖,環湖青山環抱、翠竹成林,在古代即是曲沃十景之一。該區主要景點還有龍巖園、牡丹園、水上樂園、千年銀杏樹、南林交龍泉寺以及正在規劃建設的南林交民俗風情古村落等。

晉園(公園)

天府雄風,三晉重地——山西曲沃

位於曲沃縣城東區中心地帶,佔地約318畝,整體設計立意於曲沃特級文物——春秋中晚期的錯黃銅寶壺。公園景觀主要包括“一心一湖兩帶八大景觀”。一心,即集“五館一中心”(包括城展館、圖書館、文化館、檔案館、老年活動館和會議中心)為一體的晉都文化活動中心;一湖,即水面約50畝的如意湖;兩帶,即沃水瀠洄水景帶和林間小溪水景帶,沃水瀠洄出於《曲沃縣志》“沃水瀠洄盤旋,是為曲沃”。全長600米,從公園的東北角開始,向西貫穿整個公園北側,至西北角假山處,折而向南注入如意湖。林間小溪水景帶位於公園的東側,全長450米,是在微地形和叢林綠籬中獨闢蹊徑打造的人與自然共融的親水景觀,體現“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八大景觀,分別為公園入口處的晉國風格的仿古牌坊、晉水橋、沃水瀠洄、文化中心兩側相呼應的戲院和晉國宮、人工湖和湖內的文公舫、湖東岸的晉國街。

大悲院

天府雄風,三晉重地——山西曲沃

位於曲沃縣曲村鎮中心,唐大和元年(827年)創建,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重修,金大定二十年(1180年)、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進行過修葺。大悲院坐北朝南,佈局為長方形,東西長50米、南北寬80米,佔地面積4000平方米。由西院和東院兩部分組成,西院又叫舊廟,由文物殿和方丈院等組成,東院又叫新廟,由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地藏殿、配殿、耳房和迴廊組成,是寺院的主體。現存建築獻殿為金代原構,餘皆清代所建。獻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單簷歇山頂。樑架徹上露明造,六架椽屋分心用三柱。柱頭斗拱五鋪作雙下昂,昂為琴面昂,補間各施一朵,形制同柱頭鋪作。昂為真昂,昂尾挑於中平槫下,闌額、普拍枋斷面呈丁字形,用材規整。獻殿東側牆上存金大定二十年(1180年)《大悲院新修盧舍那佛記》、明萬曆十六年《大悲院記》碑等4通。2001年6月,大悲院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四牌樓

又名望母樓,位於曲活縣城貢院街中段,始建於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由邑人李濟沆興建,清代以來曾多交修繕,該建築為樓閣與牌縷混合式建築,座北朝南,三重簷十字歇山式綠琉璃物保護單位,2002年申報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待批)。經近四百年風雨侵蝕、戰火紛擾、方革浩劫,依然聳立於曲沃古城一隅。她即有江南樓閣玲瓏剔透、精細纖繡之美,雙有北方古建築雄渾巍峨之壯觀,是曲沃古老文明的象徵性建築。

天府雄風,三晉重地——山西曲沃

傳說晉國時期晉獻公的寵紀驪姬讒言太子申生,而使太子自殺於新城,驪姬死後被葬在曲活四牌樓下,讓世人踐踏。四牌樓建築結構為三重簷三層樓身,一、二層四面均面闊三間,進深三間。

天府雄風,三晉重地——山西曲沃

四牌樓造型奇特,為樓閣式與牌樓式相結合結構,牌坊上下坊,雀替,板件雕有精美的淺浮雕塑,有較高的藝術價值。第二層有挑出的抱廈,這點同霍州的鼓樓做法似乎相同,三層作了一個十字歇山頂,把四個牌坊收攏形成了一個整體,使整個建築看上去又像一個樓閣。精雕細琢的雀替、花板和豔麗的彩繪、琉璃把整個建築物修飾得令人眩目,造成了強烈的視覺衝擊。

方城遺址

天府雄風,三晉重地——山西曲沃

位於曲沃縣曲村鎮西南距縣城約17公里,北靠塔爾山,南臨滏河,和襄汾陶寺遺址僅一山之隔。地勢北高南低,由於山洪的長期沖刷,地面形成多條大小不等、基本上垂直於塔爾山呈南北走向的溝窪,為典型的黃土地貌。遺址於50年代末發現。1984年對該遺址進行了發掘,總面積約300萬平方米。遺址發現遺蹟有房址、陶窯、灰坑和墓葬。房址有地面建築、半地穴建築和洞穴式建築。陶窯由平面排列的窯室、火膛兩部分組成。窯室為圓形袋狀,有主火道、支火道各三條,火膛基本呈方形。灰坑以圓形、不規則形比較常見。遺物主要有陶器、石器、骨器。陶器陶質絕大多數是泥質灰陶和夾砂灰陶;紋飾以繩紋、籃紋為主;製法有輪制、模製和手製。器形主要有鬲、甗、斝、甑、簋、扁壺、圈足罐、折肩罐、單耳罐、雙耳罐、鼓腹罐、折腹罐、淺腹盆、深腹盆、豆、杯等。石器為磨製,有刀、鏽、鑿、斧等。骨器數量較多,加工精細,發現有鏃、錐、針、匕等。

羊雜割

山西人吃雜割始於元朝,雜割一名還是忽必烈之母所賜。元世祖忽必烈由晉地入中原,路經曲沃縣時,其母莊聖太后染疾,曲沃名醫許國楨為其診治痊癒,成為忽必烈之母的寵信御醫。許母韓氏善主廚,隨其子侍奉莊聖太后。韓氏見蒙古人吃羊肉,棄下水甚感可惜,即將羊下水拾回洗淨,煮熟,配以大蔥、辣椒吃,其味甚美。太后品嚐後,讚譽不止,即賜名“羊雜酪”。從此逐漸流傳,成為民間風味小吃。

天府雄風,三晉重地——山西曲沃

羊雜割在山西不同地區叫法不同,吃法也有不同。有曲沃、太原、大同為代表的南、中、北三路做法,南路雜割(曲沃)講求水熬煮,原汁原湯,湯色乳白,其味醇香。製法大致是清洗、熬煮、切配、對湯四步程序,工藝精細;中路(太原)雜割料全,熬煮、對湯時均加了蔥、姜、香菜澄,還有的加粉條、豆腐,另有一番風味;北路(大同,懷仁)雜割的吃法和製法均顯得粗獷,大鍋置火上,連湯帶料一鍋燴煮,隨食隨留,不拘形式。

曲沃菸葉

天府雄風,三晉重地——山西曲沃

其色澤金黃,葉片厚大,含糖量高,香氣濃郁,既能直接吸用,又為製造捲菸的優質原料。曲沃捲菸廠是山西省唯一的捲菸廠。其代表產品廣勝寺、西廂、堯都、汾水在三晉大地曾經是熟悉的記憶。

豆沙糕

天府雄風,三晉重地——山西曲沃

創制於清末,由豌豆、梔子、柿餅製成。太平天國義軍攻克河南濟源後,招募當地青壯年入伍,率兵北上攻佔了晉城、長治等地,繼續向晉南挺進。部隊駐紮曲沃時,一些濟源籍傷殘士兵看到曲沃地肥景美,市井繁榮,便不思故鄉,留居曲沃,為謀生而經營起豆沙糕生意。到了民國年間,豆沙糕擔攤比比皆是,成為獨具風味的地方小吃。他們還編了口頭禪:“來到曲沃縣,住在大東關,抄弄一副擔,賺點豆沙錢。”經營豆沙糕,既不佔地盤又不需開門鋪,原料易取,薄利多銷。

曲沃花葫蘆

天府雄風,三晉重地——山西曲沃

曲沃花葫蘆工藝按其品種可分為鏤雕葫蘆、燙畫葫蘆、瀝粉葫蘆、壓模葫蘆、浮雕線刻葫蘆、根藝葫蘆、金絲葫蘆七種,鄭家葫蘆運用了透雕、浮雕、線刻、燙烙、瀝粉、壓模等技巧,創作了形態各異的平安如意、平安富貴、福祿壽禧、晉侯用寶、吉祥圖、鼻菸壺、護身符、百壽、百禧、神牛、八寶、菩薩、器皿以及五彩繽紛的臉譜、壁掛、奇禽異獸等林林總總、五花八門的裝飾圖案,特別是根藝葫蘆,文化內涵更為豐富。鄭家葫蘆既有民間藝術的稚拙華美,又具歷史久遠的風塵厚重,更融入了東方文化的天人感應,神秘而又耐人尋味。

晉都文鑼鼓

以典雅、悠揚、清晰、動聽而見長,與粗獷、豪放、雄渾、激越的威風鑼鼓形成了鮮明對比,可謂一文一武,由於曲沃為古晉建都之地,受到宮廷音樂影響的曲沃鑼鼓與這裡人們憨厚內向的性格、樸實包容的民風相結合,形成了曲沃民間鑼鼓“文”的特徵。故稱“晉都文鑼鼓。”

天府雄風,三晉重地——山西曲沃

晉都文鑼鼓一般以八鑼、兩鈸、四鼓、兩丁鑼為一班。晉都文鑼鼓記譜原始簡單,鑼用“O”表示,鈸用“X”表示,沒有小節線,只用“.”表示,易懂、易學、易記,很是大眾化,不能不說是一種人們智慧創造的結晶。晉都文鑼鼓曲牌由路行、慢篩鑼、緊篩鑼、頭牌、貳牌、叄牌、肆牌7部分組成。

曲沃四牌樓傳統古會

天府雄風,三晉重地——山西曲沃

每年的七月二十曲沃縣城古會,始於清朝末年,原為商界的敬財神會。初時三年五年一次,民國後定為每年一次。會期,正大街自南而北搭天棚,並搭5座神樓,5個影戲舞臺。白晝演木偶,晚上演皮影:扎有式樣新奇的各種牌坊,陳列奇花異草,古玩珍器,稀奇鐘錶名人字畫等。傍晚,樓臺牌坊花燈齊明。商戶門首懸燈結彩,交相輝映。黃帝廟,關帝廟,世子廟。七郎廟,湯王廟等場所dou演劇助興,觀眾摩肩擦踵,新中國成立後,定為縣物資交流會,自2003年起又改名,四牌樓傳統古會,由樂昌鎮東關村承辦。屬於臨汾市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凸顯了三晉文明的蔟燦與浪漫。彰顯了當地人豪爽與爛漫。灑脫與真誠,自然文化的魅力與恢弘。

晉語

天府雄風,三晉重地——山西曲沃

曲沃在堯、夏到兩週的這段時間裡,特別是從叔虞封唐到韓趙魏三家分晉的600多年時間裡,有近400年的時間都處於晉國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此間集中出現了《周易》、《左傳》、《國語》、《史書》、《詩經》等眾多傳世文化典籍。其中,《左傳》作為我國第一部按年紀事的編年體史書,僅記晉事的篇幅就佔到了四分之一;《國語》作為我國第一部按國紀事的國別史,是《左傳》的姊妹篇,全書二一篇,其中晉語就佔了九篇,幾近全書的一般,故有人將“國語”稱為“晉語”;《詩經》中也有大量的篇幅與曲沃相關。可以說,曲沃不僅是中華民族的血脈之根,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源。

成語之都

天府雄風,三晉重地——山西曲沃

秦晉之好

正是這種數千年的深厚文化積澱,既而為中國成語文化的萌芽和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土壤和養分。據統計,《漢語成語詞典》現收錄的5500多條詞目中,直接或間接與曲沃的人文風物有關的成語典故就多達300餘條,諸如象飲水思源、碩大無朋、從善如流、公而忘私、居安思危、秦晉之好、假虞滅虢、志在四方、取信於民、政平民阜、退避三舍、掩耳盜鈴、表裡山河、汗馬功勞、惟命是從、休慼相關、君無戲言、賓至如歸、不隱於親、識多才廣、有名無實、經天緯地、素車白馬、天經地義、除舊佈新、唇亡齒寒、數典忘祖、貪求無厭、賞罰無章、楚才晉用、馬首是瞻、犄角之勢、痛心疾首、惟利是親、疲於奔命、禮賢遠佞、不安其位、死而不朽、鞭長莫及、病入膏盲、知難而退、置善則固、華而不實、寸草不留、董狐直筆、鋌而走險、言猶在耳、縱虎歸山、退避三舍、兵不厭詐、貪天之功、志在四方、行將就木、甘拜下風、外強中乾、皮之不存毛將安附、幸災樂禍、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食不甘味、縱虎歸山、天生尤物、亡戟得矛、多難興邦等。時至今日這些成語典故已是盡人皆知、人皆能詳,由此而引申演變而來的成語更是達到了數千條之多。

天府雄風,三晉重地——山西曲沃

革命家彭真

曲沃歷代名人輩出,史不絕書,或以文治武功澤被後世,或以高風亮節垂範千古,或以科技和文化成果造福於民,影響較深的不乏其人,世人有口皆碑。

西行首席主編 李欣榮

秦巴美好江山,攜手與您 共創美好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