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武士:敬天愛人,向死而生的西鄉隆盛

最後的武士:敬天愛人,向死而生的西鄉隆盛

稻盛和夫

稻盛和夫是世界著名實業家和哲學家。他26歲創辦了京都陶瓷株式會社,52歲創辦了第二電信,兩家公司都進入了世界500強。2010年,稻盛和夫已至古稀之年。因為受到日本政府的重託,他毅然出山,以零薪水出任破產的日本航空公司的CEO。僅用424天時間,他帶領公司創造了日航歷史上空前的1884億日元的利潤,是另一家航空公司“全日空”的三倍。可這還不是全部,日航在這一年時間開創了三個第一:利潤世界第一,準點率世界第一,服務水平世界第一。

稻盛和夫之所以屢創奇蹟,與"敬天愛人”四個字密不可分。要知道,京都陶瓷株式會社的社訓就是“敬天愛人”。而稻盛先生將“敬天愛人”作為企業經營的最高準則,並用一生來踐行。


最後的武士:敬天愛人,向死而生的西鄉隆盛

西鄉隆盛是我衷心敬佩的一位人物,他的心靈非常純潔,沒有私心私慾,是一個無私也就是忘我的人。隆盛的為人之道、生存方式、思維方式等都對我產生過巨大影響。

稻盛和夫

敬天愛人一詞,出自西鄉隆盛。稻盛和夫與西鄉隆盛一樣,都是日本鹿兒島人。所以,這並不是巧合。直到今天,鹿兒島人仍然把西鄉隆盛當做神一樣的存在,可又彷彿覺得他就在身邊。在當地,“敬天愛人”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幾乎每一戶鹿兒島人家裡都掛了 “敬天愛人”的匾額。

那麼西鄉隆盛到底是何許人也?為什麼他提出的“敬天愛人”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日本民眾。或許我們能從日本近代史專家豬飼隆明的《西鄉隆盛通往西南戰爭的道路》中尋找答案。他考證大量史料,以相當客觀的態度,極盡剋制的語言,向我們展現了一個真實的西鄉隆盛。


最後的武士:敬天愛人,向死而生的西鄉隆盛

《西鄉隆盛通往西南戰爭的道路》

男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死不還

1827年,西鄉隆盛,通稱吉之助,出生在薩摩藩一個下級武士家庭。他的父親任職堪定方小頭,薪水微薄,家庭人口眾多,全家自然過著貧苦的日子。作為七個兄弟中的長男,他自幼兼修文武兩道。但在12歲時,西鄉為了義氣,在幫助與人打架的同伴時右手負傷,不能握刀。從此他更專心研究學問。這也為西鄉隆盛日後成為有思想、有理想、有智慧的有識之士打下基礎吧。

1845年,年滿十八的西鄉隆盛終於在薩摩藩任職,擔任俸祿四石的郡方書役助,收取藩裡年貢。也就在負責這個農政的職位時,西鄉每天與農民打交道。他眼見辛勞的農民為了繳納高額年貢苦苦掙扎,於心不忍,甚至將自己並不多的俸祿分給他們。不僅如此,西鄉不顧自己卑微的身份,多次向藩裡提交減輕農民負擔的建議書。可以猜想,西鄉隆盛在日後提出“敬天愛人”的觀點由此萌芽。

再好的千里馬也要遇上慧眼識人的伯樂 。而西鄉隆盛的伯樂就是薩摩藩第十一代藩主島津齊彬!島津齊彬思想開明,熱衷科學,放眼世界。他開創海軍,帶領薩摩藩執行富國強兵政策,最終成為在幕末崛起的領袖人物。

島津齊彬評價“西鄉吉之助乃成事之大器”,認為西鄉是一個有能力有希望之人。他不僅採納了隆盛的建議,還提拔他為庭方役,單獨召見徵詢意見,引領其參與藩鎮政,參與尊王攘夷運動。這也成為西鄉隆盛日後為國奔走,建功立業的一個契機。

當然,對於島津齊彬的知遇與提攜之恩,西鄉隆盛也用畢生的敬慕與忠誠孜孜以報。他的“敬天愛人”肯定包括對島津齊彬的尊崇與敬愛。


最後的武士:敬天愛人,向死而生的西鄉隆盛

朝蒙恩遇夕焚坑,人生浮沉似晦明。

1958年7月,島津齊彬急病離世。西鄉悲痛欲絕,幾度望跟隨而去。與其赴死,不如將島津齊彬的遺志發揚光大。西鄉重振旗鼓,卻難逃安政年間幕府的殘酷鎮壓。被逼走投無路,西鄉在錦江灣投海自盡。終命不該決,他得以生還。

然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也,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然而等待他的是兩次流放,可荒島煉獄並沒有讓他喪失鬥志。在第二次被流放到關押死刑犯人的衝永良部島牢獄中,西鄉閱讀大量儒家著作,吟詩抒懷,並提出“敬天愛人”的觀點。

1864年2月,西鄉隆盛被召回藩,被任命為軍賦役,相當於薩摩藩邸總指揮官。他在“蛤御門之變”中奮勇作戰,威名遠揚。之後在第一次征討長州的戰爭中實行有效策略,深入敵境,不畏生死,不費一兵一卒令長州藩歸順。

此外,西鄉隆盛推進締結薩長同盟。1866年1月薩長同盟正式締結。1868年12月,西鄉與巖倉具視、大久保利通發動王政復古政變。倒幕派與公議政體派關於德川慶喜是否加入新政府而發生論戰,僵持不下。最終西鄉一句“只需短刀一柄即可解決”,決定局勢的走向,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統治,建立了明治新政府。


最後的武士:敬天愛人,向死而生的西鄉隆盛

戊辰戰爭

為了征討逃回江戶的的德川慶喜,戊辰戰爭爆發。被任命為參與兼海陸軍務掛的西鄉隆盛,實則為軍事事務最高負責人,堅持以武力掃清舊幕府勢力,取得戰爭的最後勝利。

生死何疑天賦與,源流魂魄護皇城

儘管功勳卓越,西鄉隆盛堅決推辭了大總督府參謀的地位,回到鹿兒島。他過了一段悠然自得,閒適遛狗的生活。畢竟在他的內心深處,為國效力並不是為了攫取權力與地位,只是為報答島津齊彬的恩情,完成島津齊彬的遺志。

對於政府多次請他上京出仕的要求,西鄉隆盛再三推辭。只不過對於薩摩藩藩主島津忠義的親自拜訪,他不忍拒絕,參與藩政改革。也就是從此時起,對於新政府的“有司專制”,對於在官之人的私利私慾,西鄉隆盛心生不滿與批評。西鄉認為“勤於職事,為人民之標準”才是為官之道。

政府再三敦促出仕,西鄉隆盛不為所動。當西鄉的弟弟西鄉從道在歐美考察之後,向他講述了西歐情況,也“詳述朝廷之實狀”,西鄉不禁落淚;加之巖倉具視、大久保利通等出使歐洲、離開東京之前,東京政府留守負責人遭到暗殺。西鄉隆盛上京就變得迫在眉睫了。

1871年,西鄉就任政府參議,親自組建天皇親兵部隊。這是他上任的第一件要務。廢藩置縣、承認農民土地私有、發佈徵兵令、廣設小學、採用新曆、禁止買賣人口,西鄉採取了一系列去除封建糟粕,推進日本近代化的舉措。值得一提的是,他還允許日本女性進入神社佛寺,這在制度上取消了對男女差別對待。

1873年10月,西鄉隆盛極力想恢復與朝鮮的外交。由此引發徵韓論,遭到大久保利通等人激烈反對,西鄉辭職回到鹿兒島,興辦名為私學校的槍隊學校。私學校學生強奪了政府從鹿兒島運往大阪的武器彈藥,西鄉隆盛以質詢政府為由起兵。西南戰爭爆發!在經歷田原坂激戰,西鄉軍遭受巨創。1877年9月24日,薩摩軍士兵連連失利,西鄉軍戰敗。而西鄉隆盛最終令人刎其首級,悲壯而亡,享年五十歲。


最後的武士:敬天愛人,向死而生的西鄉隆盛

西南戰爭

結語

面對國家被有司專制所把持,政府官員腐敗,天皇仍舊被利用,西鄉痛心疾首,恨自己不能力挽狂瀾。可無論如何,西南戰爭的性質終為師出無名的不平士族的叛亂並不是正義的戰爭。這不得不說是造成西鄉隆盛的最後的不幸與悲劇。至此,西鄉隆盛的死亡,被視為武士時代的終結。

與木戶孝允、大久保利通並稱“維新三傑”的西鄉隆盛,在近代日本的締造者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同時,他為國家社稷兢兢業業,對主公忠心耿耿,對下屬有情有義,對農民體恤同情,以敬天愛人為信念,在國家利益面前卻無畏生死。

西鄉隆盛在日本民眾心中備受推崇。直至今日,對於無私無慾的西鄉隆盛發動西南戰爭的原因,也頗有爭議。戰爭失敗的結局是他完全可以預料的,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面對新政府的暗殺,不得已而為之?無奈之舉?

面對學生和下屬的義憤,只求與武士共進退,共存亡?有義之舉?

孤注一擲,也要搏一場毫無希望的戰爭?為了推翻舊政府,建立為國為民的新政府?

如若不行,那就社會的劇變更加猛烈些吧!向死而生,讓自己與武士階層一同毀滅,加速日本資產階級改革?

作者豬飼隆明將西鄉隆盛的人生軌跡放到近代天皇制國家成立的過程以及兩者之間的關係之中,從而更清晰地看他通往西南戰爭的道路。與大久保利通等人重視現實的合理主義,西鄉隆盛更是重視道義的理想主義。其實,西鄉隆盛通往西南戰爭的道路,也是一條讓近代日本從明治維新走向軍國主義的道路。

最後的武士:敬天愛人,向死而生的西鄉隆盛

東京上野公園的西鄉隆盛銅像

#首屆書評創作大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