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詠患癌去世,告訴孩子:無論父女母子,並不來日方長

李詠的身份很多,央視節目主持人,《夢想中國》總設計師,超級演說家導師、中國傳媒大學老師。


李詠患癌去世,告訴孩子:無論父女母子,並不來日方長

他還有兩個角色,應該也是他最珍愛的角色,孩子的父親,哈文的妻子。

李詠患癌去世,告訴孩子:無論父女母子,並不來日方長

1992年,李詠與哈文結婚,當時兩個人想著一直享受二人世界,不要孩子,就這樣做個“丁克家族”。但後來妻子哈文想要個孩子,深愛妻子的李詠也沒有再堅持丁克的想法,2002年,孩子法圖麥·李出生 。

李詠患癌去世,告訴孩子:無論父女母子,並不來日方長

女兒的出生,帶給李詠的不止是父親身份的轉變,更是人生動力的轉變。

李詠曾在自傳中寫到,女兒出生後,在工作上一直非常利索的自己,有了“拖延症”,而且是晚期的那種。

之前,寫節目製作規劃時,他總會提前兩三天準備,然後花兩三個小時就搞定了,但是自從女兒出生後,基本每次都是到了最後期限,才會寫完,因為總想和女兒待一起,而一和女兒在一塊,他就會忘記時間,哪怕孩子睡著了,看著孩子的眼睫毛,他都能看一下午。

李詠患癌去世,告訴孩子:無論父女母子,並不來日方長

於是一份工作上的文檔,他總是拖到最後不能拖的深夜,給自己灌杯濃咖啡,才寫完。

而對孩子的這份愛,李詠不止表現在家裡,也經常自己在節目中“秀”出來。

2016年在擔任《中國新歌聲》節目的主持人時,曾選擇以《春天裡》+《情非得已》+《征服》+《聽爸爸的話》四曲串燒登臺。

當時有人問到為什麼選擇這四首,因為這四首歌,對比來看,曲風差別很大,李詠說:“我覺得它都可以送給我的女兒”。

李詠患癌去世,告訴孩子:無論父女母子,並不來日方長

《春天裡》是年輕的時候,沒有剪去自己的頭髮,很張揚的那個時代。《情非得已》,纏纏綿綿的,我愛上了她。《征服》就是我被我女兒徹底地征服了,最後要《聽爸爸的話》。”“她今年14歲,已經進入了青春期,我希望她平平穩穩的。我覺得我女兒就是我的夢想。”

在李詠看來,“為女兒”是他能接受的一個藉口,“我唯一 不知道聽完我唱這個會是怎麼一個態度的,就是我閨女。這是我最大的動力,人幹一件事要為了什麼,女兒就是我的夢想,我的最大動力”。

李詠患癌去世,告訴孩子:無論父女母子,並不來日方長

而現在詠哥留下了感恩節的微博後,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他最愛的女兒的世界。

李詠患癌去世,告訴孩子:無論父女母子,並不來日方長

關於父母孩子的關係,最動人的要數龍應臺《目送》中的一段話: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我們總是用這段話來勸解父母,孩子總有長大離開的一天。

但卻沒有教育過孩子,父母也有離你而去的一天。

當孩子任性發脾氣時,我們總會說,等孩子長大點就好了。

當孩子青春期叛逆時,我們總會說,等孩子過了這段時間就好了。

當孩子忙於工作,探親的電話都不打一個時,我們總會說,等孩子忙完這陣子就好。

感覺日子就像樹上的樹葉,總是來日方長,總是不會過完。

但是當命運的停止鍵,哪天忽然被按下時,才會發現原來一切都是有時效性,

並沒有來日方長。

所以,如果你是父母,不要再以來日方長,去縱容孩子的惡習。

如果你是孩子,不要以以後我會孝敬爸爸媽媽,來逃避現在的責任。

無論父母子女不要來日方長,而要珍惜當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