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山海經》裡的異獸,史上還有哪些神獸怪禽,如今還存在嗎

《山海經》被很多人稱為奇書,原因之一是其中記載了大量異獸,比如:

天狗、窮奇、九尾狐、蠱雕、諸懷、蠃魚、朱慶、檮杌、狍鴞、畢方……

其實,除《山海經》記載的異獸之外,還有很多異獸、怪禽、奇蟲被記載於各類史書裡,因為記錄者不同,加之名稱古今差異很大,多數異獸、怪禽、奇蟲讓後人無法對號入座,從而籠罩上一層神秘面紗。

除《山海經》裡的異獸,史上還有哪些神獸怪禽,如今還存在嗎

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這些《山海經》之外的異獸、怪禽、奇蟲——

1、果然獸是啥?

在古交州地區生活著一種動物,人稱“果然獸”,這種異獸的鳴叫聲類似於“果然”二字的發音,因此被稱為“果然獸”。其外形如猿,狗臉,尾巴很長,腹部滾圓有斑紋,皮毛可作被褥,非常漂亮,有較好保暖性。現在有人認為果然獸是“縝金絲猴”,但這種說法備受質疑。

因為歷史上果然曾被認為是“仁獸”,喜歡群居,有尊老愛幼傳統,有了食物相互禮讓,年長的會保護年幼的。更令人感動的是,如果其中之一被人活捉,其他的則成群結隊追趕不停,向人討索,即使被殺也不離開。金絲猴是這樣嗎?那麼,果然獸是啥?

除《山海經》裡的異獸,史上還有哪些神獸怪禽,如今還存在嗎

2、馬見愁是啥?

在古西域地區有一種異獸,外形如狗。如果口中含水噴湧馬的眼睛,馬就會神昏不清,一副欲死難死的模樣。所以,世間所有的馬都十分畏懼它,人稱“馬見愁”。明宣宗時,西域某國進貢了一副“馬見愁”的皮毛,宣宗賞賜給群臣,大家編織成馬鞭,一揚即走,人稱“不須鞭”。

什麼動物會讓馬如此畏懼?死後編成馬鞭都有如此神威?對此,現代人認為“馬見愁”應是一種草原狼,因為馬怕狼是天性。不過這種說法經不住考驗,因為馬群中的頭馬並不怕狼,甚至能帶領群馬擊敗狼群,類似的故事在草原多有發生。那麼,馬見愁是啥?

除《山海經》裡的異獸,史上還有哪些神獸怪禽,如今還存在嗎

3、貌是啥?

在古拘纓國生活著一種異獸,名“貌”。三國東吳孫堅時期,拘纓國進貢了一隻貌。這種異獸善於土遁,進家偷食吃的時候,人們大叫制止,走近尋找時,其立刻土遁消失不見。所以後來吳人有一種猜拳的遊戲,握起空拳對孩子說“我吃你”,鬆開拳頭說“貌”。

什麼動物擅長土遁?現代人第一感覺就是穿山甲。不過,穿山甲只是掘洞在地下生存,遠沒有達到轉眼之間就掘土而走、無影無蹤的地步。而且穿山甲通常晝伏夜出,也不會進人們的家裡偷食吃,不會與人狹路相逢。那麼,貌是啥?

除《山海經》裡的異獸,史上還有哪些神獸怪禽,如今還存在嗎

4、避株雉是啥?

在古時的華嶽山生活著一種彩鳥,名“避株雉”。其頸部長有彩囊,陽光下發出彩色光澤。尾有9根長長的彩羽,它從不出沒於草叢和茂盛林木間,是因為它愛惜尾巴,擔心傷了羽毛。下雨時就躲避在山岩下,怕淋溼了。雨一日不停就一日不外出求食,直到餓死。

人們要獲取它的尾羽,要等到大寒冰凍之時,遠遠發現雌雄兩鳥夜宿於地面後,就弄來水慢慢流向它們,把它們的尾巴浸溼。夜晚氣溫下降,羽毛被凍住無法飛翔,人們就齊聲大喊,它們受到驚嚇起飛,尾羽拔折留在地面。現代人認為,避株雉就是野山雞的一種。那麼,你認為呢?

除《山海經》裡的異獸,史上還有哪些神獸怪禽,如今還存在嗎

5、骨託是啥?

在古甘肅河州生活著一種飛禽,名“骨託”,身高三尺,發出類似“骨託”二字的叫聲,因此得名。這種飛禽能吃鐵石,郡守宴請賓客,經常讓骨托出場增加歡樂氣氛。能常找來三寸大小的白石,用絲繩繫住,投放在骨託面前,讓它啄吞。不久後把絲繩牽引出來,白石已潰爛如泥。

現代人認為,所謂骨託就是一種雕,吃石頭不過是為了增強消化,古人不懂這個科學道理而驚奇而已。那麼,真是這樣嗎?你認為骨託是啥?

除《山海經》裡的異獸,史上還有哪些神獸怪禽,如今還存在嗎

6、青蚨是啥?

古時有一種蟲被稱為“青蚨”,外形似蟬,比蟬稍大,味辛可食,在草葉上產子,幼蟲大小如蠶子。人們把其子拿回家,母蟲會飛來,不管多遠,都能準確找來。商人把母子二蟲盛入器皿,埋在東行靠陰的牆下,3天后打開把二蟲的血分別塗在錢幣上。

此後經商時,如用子錢會“子歸母”,用母錢會“母歸子”,輪迴不休。但是買金銀珍寶,錢就不會再回來了。青蚨又被稱為“魚伯”。東方商人孟洛川創建商號瑞蚨祥,其中“蚨”字就是指青蚨。現代人認為,青蚨只存在於傳說中,自然界本不存在。那麼,你也這麼認為嗎?

除《山海經》裡的異獸,史上還有哪些神獸怪禽,如今還存在嗎

還有一些動物或昆蟲,史書中的記載只有三言兩語:

比如南海有蟲叫“醉如泥”,遍體無骨,只能在水中生活,離開水就醉如一攤爛泥;

長江裡有種蟲叫“彭越”,如蟹,相傳是漢朝彭越被呂后剁為肉醬,賜給諸侯吃,九江王英布不忍心,全倒入江中化為小蟲,故名;

嶺南有一種蚺蛇,其肉無毒,人們經常食用。但是它的脂液和涎沫,觸及男子會“消縮不舉”。曾有幾名軍士,涉水後都得了病,就是因為水中有蚺蛇出沒,裡面有大量涎沫導致的;

嶺南有鳥鼠,一雌一雄同居一穴,鳥的外形如麻雀,頭頂有毛角,飛到崖穴之上。洞口有一鼠,外形如家鼠,但是嘴唇缺一塊,又如同兔子,尾巴蓬鬆如鼯。兩者同居一穴,彼此親暱……

除《山海經》裡的異獸,史上還有哪些神獸怪禽,如今還存在嗎

喜歡解讀《山海經》的人常說,歷史上曾經存在過的許多動物都消失了,進化論認為物競天擇,不適應自然界發展規律的動物會被淘汰……所以,這些史書上的異獸、怪禽、奇蟲也許真存在過。只是在人類發展壯大起來後,它們都慢慢消失了。

當然也有人說,這些史書記載的異獸、怪禽、奇蟲本就不存在,更多的是一種傳說傳言罷了。那麼,真相到底是什麼?

參考文獻:《博物志》、《南州異物志》、《採蘭雜誌》、《異物彙編》、《升庵外集》、《稗史》、《窮神秘苑》、《杜詩注》,感興趣者可以詳細一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