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訪歐洲——寫在2009年歐洲遊記之前

——寫在2009年歐洲遊記之前

粗訪,初訪也。因為初訪,所以粗訪。2009年秋的歐洲之旅迄今為止仍是我所有海外旅程中最激動人心的,也許那正是因為第一次到訪如夢般的歐洲,每天哇哇的尖叫至今仍興奮地刻在我的腦海裡。也正是這一次的旅程,打開了我關於旅行的潘多拉魔盒,近年的旅行計劃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再忙,也要去旅行。旅行多了,中毒也深了。《旅行,就是一種毒藥》是我新浪博客中的第一篇博文,寫的是去年美國游出發之前。去年難得有兩個月的工作空隙,就花了一個月的行程在美國的東西岸。今年是我的間隔年,在間隔年之旅出發前,我想要完成之前所有關於旅行的記錄。關於旅行的意義,不同的旅人有不同的理解,風景、人文、與愛人走天涯、分享、發現自己……而我此時所想的是經歷與回憶。無論你是否認同旅行就是人生最有價值的投資,但一定不能否認你的經歷將是你離開世界時所能帶走的最大財富。把旅程記錄下來,正如@思siwhyty 所言,博文能讓自己年老時美滋滋地回味一下,足矣。

同時,與朋友分享也是非堂重要。世界是多元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自己的感受。我們無法要求每個人都欣賞,但所記錄下來的哪怕對朋友們有一點點的幫助,也足矣。

初訪歐洲的旅程,是一個菜鳥級的旅行團行程。對於旅遊達人來說,似乎更不值一提。然而,我卻堅持認為,對於旅行初哥,對於每天超時工作而沒時間做旅遊攻略的白骨精們,對於每年規劃旅行時間有限的朋友們,當第一次把歐洲選作旅行目的地時,這種旅行團的11國博覽掃盲遊就顯得有一點點的必要了,而時間、語言、旅遊經驗制約等旅遊者的弱項也可以得到一定的彌補。

2009年秋的我,正是如此。剛剛完成了一個項目在上海6小時銷售40億的業績,領導最大的獎勵之一就是15天的假期。10月份時看到旅行社的歐洲旅行單張,英法比荷德盧瑞列奧意梵11國,15天搞定,還怎麼能抑制住出發的衝動。出來混,遲早要還的。在此後的兩年裡,同樣因為工作的關係,那兩年的年假、高管旅行都必須主動放棄了。

歐洲,一個抬頭是藝術,低頭是歷史的地方。從整體而言,旅遊資源的豐富性,還沒有其它地方能與歐洲相比。更重要的是,它是現代文明的發源地,在近代歷史中對世界產生了多麼深遠的影響。我們在美國、澳洲的遊歷中,看到更多的還是歐洲的影子。在這個11國的行程中,倫敦的大英博物館、巴黎的鐵塔與盧浮宮、比利時的巧克力、荷蘭的風車、德國萊茵河、瑞士雪山、奧地利水晶世界、威尼斯水城、羅馬永恆之城……如此多的夢幻景點,對於第一次造訪歐洲的我們,博覽遊也真有博覽的好處。

粗訪歐洲——寫在2009年歐洲遊記之前

2009年11月初,沒有任何準備,只有整裝出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