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實現類星體幾何距離測量丨亮點成果

近年來,中科院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院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湧現。為進一步增進公眾對中科院亮點工作的瞭解,同時促進院屬各單位進一步加強對重大成果的傳播推廣,特啟動“中科院科技創新亮點成果篩選”活動。

中科院相關職能部門現已推薦候選條目,歡迎大家積極參與投票,相關得票數將作為正式當選條目的重要參考依據。感謝對中科院科技創新工作的鼓勵和支持!

今日推薦候選條目《首次實現類星體幾何距離測量》,投票請點“閱讀原文”。

完成單位: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觀測宇宙學的核心問題之一是高精度地測量表徵宇宙膨脹速度的哈勃常數H0,它描述了宇宙膨脹歷史,可直接回答關於宇宙年齡、幾何、組成成分等基本問題。但是,利用Ia型超新星和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兩種方法測量的H0在精度不斷提升的同時,出現了4.4σ的偏離,被稱為“哈勃常數危機”。因此,迫切需要一種獨立於上述兩種方法且精度可以比擬的(2%左右)H0測量新工具。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王建民團隊利用歐洲南方天文臺甚大望遠鏡的觀測數據,結合中科院雲南天文臺2.4米望遠鏡和美國Steward天文臺Bok2.3米望遠鏡長達10年的反響映射數據,首次實現了對類星體3C 273宇宙學距離的直接測量,並用新方法計算了H0,為解決哈勃常數危機提供了新途徑。審稿人認為,這項工作是提高宇宙學距離測量精度的必經方案,十分及時和令人激動。相關成果於2020年1月13日發表在《自然-天文》上。

首次實現類星體幾何距離測量丨亮點成果

圖(a)為反響映射觀測得到的連續譜、發射線光變曲線及其擬合結果;圖(b)為GRAVITY觀測得到的發射線輪廓、較差相位曲線及其擬合結果;圖(c)為擬合得到的3C 273距離、寬線區半徑和黑洞質量的概率分佈。

支持 & 投票

來源:中國科學院網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