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時代是一個全新機遇,誰能抓住?

世界經濟論壇一項研究顯示,受訪的首席高管中有72%確信產業物聯網將徹底改變其所在行業,但僅有20%經過深思熟慮後,制定了產業物聯網的應用戰略。而那些已經開始試水開展智能服務的先行者,比如工業設備的售後服務等,大多數仍然處於小規模的驗證,還沒有開始大規模的應用;少數已經開展大規模應用的仍處於投入的初期,收到的商業回報比較有限。

也就是說,“物聯網+”帶來的智能服務雖然能為企業帶來許多新價值,但並沒有完全轉化為企業部署物聯網解決方案的決心和動力。主要阻礙企業開展智能服務的因素來自於企業對需求、投資、外部合作三方面。

物聯網時代是一個全新機遇,誰能抓住?

1.需求的不確定性

物聯網對業務和運營帶來的影響,無論是服務提供方,還是需求方都在摸索中。需方對物聯網能解決什麼問題以及如何解決不甚瞭解,並且物聯網豐富的應用場景反而令應用企業迷失其中,忘記初衷。而供方缺乏客戶所在行業經驗,其設計出的解決方案和商業模式滿足的往往是“偽需求”,應用效果大打折扣,這也導致客戶支付意願不高。許多廠商只得將智能服務作為產品的附屬服務和產品一起打包出售,甚至是贈送給客戶。

2.投資收益的不確定性

從產品走向服務模式,往往需要較高的的初始投資。開展智能服務就需要在如傳感器,通信模組,網絡傳輸,人才招募和培養等方面有著不菲的支出。智能服務需求的不確定性使供需雙方都難以預估投資帶來的財務和市場收益,降低了投資吸引力。另外,智能服務帶來的一些全新的商業模式,甚至連投資者也還沒有深刻理解其價值和變現邏輯。因此對這一市場的估值往往沿用互聯網、電子商務等領域的投資模型進行分析,因此針對個人消費者的智能產品和服務容易獲得投資,而價值更大的企業級服務市場由於經驗所限難以評估,受到資本冷遇。

物聯網時代是一個全新機遇,誰能抓住?

3.與外部夥伴的合作亟待改善

智能服務的開發和營銷需要圍繞服務場景,和相關的外部夥伴有著緊密的合作,特別是對那些有志於建立物聯網平臺的公司,建立一個緊密合作的生態系統更為關鍵。在我們的調研中,企業和外部夥伴的合作中仍有不少障礙,比如數據分享,知識產權的保護,智能服務的投資與收益共享等。特別是在數據分享方面,這是合作伙伴最為關切的因素,一些工業雲平臺就不能提供足夠的安全性說服合作伙伴上傳數據。如何建立一個好的數據和知識產權保護機制以及價值共享機制來吸引合作伙伴,從而構建一個高效的價值創造網絡是開發智能服務的一大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