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富養”,是培養孩子做家務的能力

上週 去閨蜜家,我看見了閨蜜教育孩子的一幕。

那天正是中午,天氣比較熱,閨蜜正在打掃衛生,她五歲的女兒則坐在沙發上一邊吃雪糕一邊看電視上的卡通片。

閨蜜拖地拖到她女兒坐的沙發旁邊,小女孩只是視若無睹地繼續看電視,甚至不知道抬抬腿,最後是閨蜜一隻手拿著拖把,一隻手抬起小女孩的腿,把沙發那邊的地板拖乾淨。

這個過程裡,小女孩還覺得媽媽擋住了電視,一臉的不耐煩。過了一會,閨蜜和我一起張羅著做午飯。這時,在大廳看電視的小女孩喝果汁時不小心打溼了衣服和沙發。

小女孩衝她媽媽喊,“媽媽,我衣服溼了,快來幫我換衣服啊!”

閨蜜正在炒菜,直接拉著嗓子說,“囡囡,媽媽在忙,你自己換一下吧。”

大廳裡的小女孩並沒有回答。等我們忙好出來,小女孩已經把沾著果汁的衣服脫了扔在地板上,但她依舊光著身子沒去換衣服,而沙發上的果汁早已經流到地板上,弄得到處都是。

閨蜜見狀,馬上幫女兒穿好衣服,然後自己收拾整理果汁。吃完午飯,小女孩把碗一推,就馬上去拿自己的積木玩起來了,連吃飽飯擦嘴巴這件事還要等閨蜜來做。

真正的“富養”,是培養孩子做家務的能力

我問閨蜜,你平常做家務那麼忙,孩子都不會幫一下你嗎?閨蜜只是笑了笑,沒事兒,女孩兒嘛,就應該富養,像小公主一樣嬌慣著才寶貝。

我頓時無語。

很多家長都像我的閨蜜一樣,總是按照小王子、小公主的標準來嬌生慣養,甚至十指不沾陽春水,以為這樣就能讓孩子擁有“貴族”氣質。其實這些父母不知道,對孩子的真正富養,是培養孩子的勞動力。

如果沒有一點勞動力,以後又怎麼能人格獨立?

爸媽們經常發現在孩子們參加勞動時,年齡越小就越愛勞動。有些大點的孩子在勞動了一半就開始偷懶,需要爸媽們經常提醒才可以將事情做完。

究其原因是爸媽們往往將學生看成勞動對象,而不是讓孩子瞭解勞動的價值,只是簡單告訴孩子做這個,做那個。

而對於孩子勞動的引導和總結卻從來沒有引起足夠重視,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的勞動熱情會慢慢冷漠,漸漸視勞動為負擔,甚至產生排斥心理。

真正的“富養”,是培養孩子做家務的能力

勞動對兒童健康成長具有積極的意義。爸媽們要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勞動心態,切實推進他們在未來和社會的和諧發展。具體做法是:

一、尊重兒童勞動的意願

孩子總是很樂意和大人或是身邊的老師做各種事情,這是孩子最初的勞動行為表現,並且具有無意識性和遊戲性。然而,這是培養孩子的習慣和工作能力的最佳時機。

作為父母,必須學習如何去保護和尊重孩子的 勞動本能,不要因為孩子勞動時不符合標準或者闖出些小麻煩就呵斥孩子,因為它將無疑,扼殺了孩子最初的勞動積極性,並逐漸變得對什麼事情都漠不關心,冷眼旁觀。

我們應該以關心的態度來看待孩子的每一次勞動,並不吝嗇自己的表揚,使孩子進一步激發出勞動的熱情,讓他們在這樣的積極情感下去探索和學習勞動的正確方法,形成有意識的“勞動”,從而讓“勞動”成為一種習慣。

二、讓孩子感受到參與勞動的快樂

孩子是帶著遊戲的態度參加勞動的,中途注意力的轉移也就不那麼奇怪了。要保持孩子對勞動一如既往的興趣,建立孩子最初的勞動責任心就很有必要。父母應該讓孩子充分感受到勞動的樂趣,有效的方式是:

1、將孩子的勞動作為一個遊戲來做;

2、 對孩子的勞動建立一定的目標;

3、 體驗勞動的意義。

這樣做可以使枯燥的工作變得有趣,讓勞動不再成為孩子的麻煩,而變成他們非常感興趣的一件事情。

具體辦法是:把孩子們參加的勞動設置為具有情景語境的遊戲,如收拾積木說成採蘑菇;或通過競賽的方式激發孩子持續高漲的勞動熱情,由於兒童在這個過程中總有不斷的滿足感和成就感,所以他們的勞動總是處於一種放鬆的狀態。

至於孩子的勞動目標,就要從孩子的心理慾望入手,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並督促他們達到外界的要求。父母可以在孩子的面前直接表揚他,也可以給予一些小獎品,選擇哪種方式可以根據孩子的情況來定。

真正的“富養”,是培養孩子做家務的能力

三、提升兒童勞動觀念

孩子總喜歡跟在忙碌的大人身後,模仿大人進行勞動,但是在這個時間段中,他們的意識中對這是勞動並沒有概念,需要成人將勞動觀念灌輸給孩子,讓孩子逐漸形成勞動的意識和行為。

例如,不斷給予那些積極參與勞動的孩子表揚和肯定,灌輸“勞動”這個詞,以加強這種勞動做法的驕傲之感。要讓孩子懂得勞動的價值,只有勤快的孩子才能受到更多人的喜歡。

家長更應該創造機會讓孩子多勞動,重視和回答孩子的每個問題,讓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習慣慢慢消退,讓孩子在勞動中學習和成長。

文章來源:明博苑兒童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